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您家门口的“小修小补”烟火气还在吗?记者探访合肥街头

©原创 2023-02-20 22:48

大皖新闻讯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曾几何时,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时常响起,街头巷尾的修理摊随处可见。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日常所需的“小修小补”如今身在何处?2月20日,大皖新闻记者探访了合肥街头,“小修小补”的流动摊点已难觅见,有些退场转行了,有些搬进了附近的门面,有些拓展了新业务,“小修小补”只是“顺带而为”。

20年“修鞋大王”依旧在干老本行

提起“修鞋大王”李师傅,家住合肥五里墩陈村路社区附近的居民们,一定不陌生。

在淠河路上,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门面,是李师傅夫妻俩20年来的谋生之所,也供养出了两个大学生。

附近的门面更新几轮了,“修鞋大王”的牌子依旧坚挺。

精湛的手艺,负责的态度,平民的价格,是李师傅口碑累积的法宝。

李师傅早些年在徐州鞋厂上班,后来,辗转来到合肥,决定利用做鞋基础,学习一下修鞋技术,自己开一间修鞋铺。

2004年前后,李师傅选址在蜀山区淠河路上,看中了那里小区聚集,人气足。

李师傅在打磨鞋底。

擦鞋、皮鞋换底、磨砂鞋打理上色、皮鞋修护补色、皮鞋放大缩小……李师傅会的修鞋“项目”不少,记者看到墙上一张泛旧的价格表,各种修鞋项目大多在一二十元到六七十元不等。

“修鞋是个功夫活,一般看难度大小、时间长短来收费。”说话间,李师傅拿起一双女式皮鞋向记者介绍道,这是他刚收下的准备修复的一双皮鞋,谈妥的价格是60元。该鞋皮面多处被猫爪抓破了,需要修复,李师傅估算了一下,几个程序走下来,一个上午也完工不了。

客人送来皮鞋等着修复鞋面。

这样的修复,在李师傅这里算“大活”了。每天大约有几十名顾客上门,但是需要的“小修小补”更多一点,像脱胶补线。

配钥匙老摊主增卖智能锁

2月20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走进瑶海区和平路街道当涂路社区的老费家配钥匙门店时,老费的爱人正在与一名老邻居闲聊。“现在主业是卖锁修锁配钥匙,修鞋这些都捎带手干干。”

老费家店在茂林路菜市场头一家,两间门面相连,一边是售卖智能锁,配钥匙,一边是修鞋补伞修链条。

刚配好的钥匙。

老费爱人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修鞋的手艺还是从她公公处传下来的,早些年,公公在合肥双岗摆摊修鞋,那时候,修理摊贩很多,除了修鞋补伞,还有缝衣服、补裤子、修脸盆、修自行车的都有,现在已经不怎么看得到了。

老费接手了修鞋摊子后,将摊子迁到了茂林路菜市场门口,并且新加了修锁配钥匙项目。

老费爱人说,出摊很辛苦,常年风吹雨淋日晒。在茂林路菜市场改造后,他们也收了摊,选了两间门面入驻,同时,又拓展了智能锁销售业务。

老费家门店,集配钥匙、卖智能锁、修鞋于一店。

“现在来修补东西的人不多了,想光靠修补一项,搞一个门面划不来。”老费爱人说,修鞋手艺自己也没丢,有人来修,就捎带着干,赚点零碎钱,反正看店也需要人。

其实,李师傅也和老费一样感到压力,近些年,店面经营成本在上涨,修鞋的利润空间在不断被压缩。“收贵了怕客源少了,收少了也确实赚不到什么钱,是个矛盾。”

“小修小补”是一种就业选择

“小修小补”是百姓需求,从事“小修小补”也是一种就业选择。

在高新区一家菜市场内,也有一家开了多年的缝补小铺子,并不起眼,甚至连店名都没有。2月20日下午5点,大皖新闻记者寻到店铺时,已经打烊了。“她收摊回家了。”隔壁店主告诉记者,这个附近就她一家缝补裁改衣物、被单的,平时生意还挺不错。

蜀山区陈村路社区的杨海明也是主动选择了“小修小补”作为生计来源。多年前,杨海明因交通事故导致左腿截肢,就业困难。虽然陈村路社区为他申请了低保,但他觉得自己还有一定劳动能力,不能一直闲着。

杨海明有修锁配锁的技能,他向社区提出请求,希望可以在周边就业。“既然老杨有一技之长,也有就业意愿,我们就协调凤凰城菜市场管理方,在菜市大门口为他安排了一个暖心摊位,开张后生意还行。”社区第二网格网格长韦亮说。

因为菜市场改造,杨海明的摊点取消了,社区目前正在积极为杨海明寻找新场地,让他可以继续开展“修锁配锁”业务。

陈村路社区副站长李炜建告诉记者,“小修小补”的门店在辖区内较为常见,品种也很丰富,补衣服、配钥匙、修锁、流动理发点等都有,主要以菜市场摊点或街边小店面为主。“居民在这边生活消费挺方便。”

“小修小补”蕴含着“大民生”

“修鞋不是什么热门行业,但是的确能帮助市民,方便大家生活,看着不起眼,只能解决一些小问题,但都是实际的问题啊。”李师傅说,修鞋事虽小,也辛苦,但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诚如李师傅所言,“小修小补”的确很有意义。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刚需”,“小修小补”已不仅仅是修鞋、配钥匙。商务部因此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有观点认为,“小修小补”不仅是一种小生意,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

“让‘小修小补’回归,从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的意义上说,就是让便民生活圈回归、让完整社区回归、让城市宜居性回归。”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项松林说。

其认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的提质改造和增量的结构调整并重转变新阶段。新阶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就是要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完整社区。“让‘小修小补’回归,能有助于补齐便民服务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

同时,项松林表示,让“小修小补”回归,从深层次的城市理念上说,就是让“人民城市”理念回归,让人性化管理回归。

那么,如何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呢?项松林也有自己的观点,其称,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主要要做好四个方面的服务工作:围绕便利化,做好规划服务;围绕规范化,做好精细化服务;围绕丰富化,做好保障服务;围绕优质化,做好迭代升级服务。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不难看出,“小修小补”蕴含着“大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日常便利服务的需求,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体现。

大皖新闻首席记者 朱庆玲 摄影报道  通讯员 李炜建 詹伟伟 姚丽婷 卫红

编辑 王翠

大皖新闻讯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曾几何时,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时常响起,街头巷尾的修理摊随处可见。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日常所需的“小修小补”如今身在何处?2月20日,大皖新闻记者探访了合肥街头,“小修小补”的流动摊点已难觅见,有些退场转行了,有些搬进了附近的门面,有些拓展了新业务,“小修小补”只是“顺带而为”。

20年“修鞋大王”依旧在干老本行

提起“修鞋大王”李师傅,家住合肥五里墩陈村路社区附近的居民们,一定不陌生。

在淠河路上,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门面,是李师傅夫妻俩20年来的谋生之所,也供养出了两个大学生。

附近的门面更新几轮了,“修鞋大王”的牌子依旧坚挺。

精湛的手艺,负责的态度,平民的价格,是李师傅口碑累积的法宝。

李师傅早些年在徐州鞋厂上班,后来,辗转来到合肥,决定利用做鞋基础,学习一下修鞋技术,自己开一间修鞋铺。

2004年前后,李师傅选址在蜀山区淠河路上,看中了那里小区聚集,人气足。

李师傅在打磨鞋底。

擦鞋、皮鞋换底、磨砂鞋打理上色、皮鞋修护补色、皮鞋放大缩小……李师傅会的修鞋“项目”不少,记者看到墙上一张泛旧的价格表,各种修鞋项目大多在一二十元到六七十元不等。

“修鞋是个功夫活,一般看难度大小、时间长短来收费。”说话间,李师傅拿起一双女式皮鞋向记者介绍道,这是他刚收下的准备修复的一双皮鞋,谈妥的价格是60元。该鞋皮面多处被猫爪抓破了,需要修复,李师傅估算了一下,几个程序走下来,一个上午也完工不了。

客人送来皮鞋等着修复鞋面。

这样的修复,在李师傅这里算“大活”了。每天大约有几十名顾客上门,但是需要的“小修小补”更多一点,像脱胶补线。

配钥匙老摊主增卖智能锁

2月20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走进瑶海区和平路街道当涂路社区的老费家配钥匙门店时,老费的爱人正在与一名老邻居闲聊。“现在主业是卖锁修锁配钥匙,修鞋这些都捎带手干干。”

老费家店在茂林路菜市场头一家,两间门面相连,一边是售卖智能锁,配钥匙,一边是修鞋补伞修链条。

刚配好的钥匙。

老费爱人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修鞋的手艺还是从她公公处传下来的,早些年,公公在合肥双岗摆摊修鞋,那时候,修理摊贩很多,除了修鞋补伞,还有缝衣服、补裤子、修脸盆、修自行车的都有,现在已经不怎么看得到了。

老费接手了修鞋摊子后,将摊子迁到了茂林路菜市场门口,并且新加了修锁配钥匙项目。

老费爱人说,出摊很辛苦,常年风吹雨淋日晒。在茂林路菜市场改造后,他们也收了摊,选了两间门面入驻,同时,又拓展了智能锁销售业务。

老费家门店,集配钥匙、卖智能锁、修鞋于一店。

“现在来修补东西的人不多了,想光靠修补一项,搞一个门面划不来。”老费爱人说,修鞋手艺自己也没丢,有人来修,就捎带着干,赚点零碎钱,反正看店也需要人。

其实,李师傅也和老费一样感到压力,近些年,店面经营成本在上涨,修鞋的利润空间在不断被压缩。“收贵了怕客源少了,收少了也确实赚不到什么钱,是个矛盾。”

“小修小补”是一种就业选择

“小修小补”是百姓需求,从事“小修小补”也是一种就业选择。

在高新区一家菜市场内,也有一家开了多年的缝补小铺子,并不起眼,甚至连店名都没有。2月20日下午5点,大皖新闻记者寻到店铺时,已经打烊了。“她收摊回家了。”隔壁店主告诉记者,这个附近就她一家缝补裁改衣物、被单的,平时生意还挺不错。

蜀山区陈村路社区的杨海明也是主动选择了“小修小补”作为生计来源。多年前,杨海明因交通事故导致左腿截肢,就业困难。虽然陈村路社区为他申请了低保,但他觉得自己还有一定劳动能力,不能一直闲着。

杨海明有修锁配锁的技能,他向社区提出请求,希望可以在周边就业。“既然老杨有一技之长,也有就业意愿,我们就协调凤凰城菜市场管理方,在菜市大门口为他安排了一个暖心摊位,开张后生意还行。”社区第二网格网格长韦亮说。

因为菜市场改造,杨海明的摊点取消了,社区目前正在积极为杨海明寻找新场地,让他可以继续开展“修锁配锁”业务。

陈村路社区副站长李炜建告诉记者,“小修小补”的门店在辖区内较为常见,品种也很丰富,补衣服、配钥匙、修锁、流动理发点等都有,主要以菜市场摊点或街边小店面为主。“居民在这边生活消费挺方便。”

“小修小补”蕴含着“大民生”

“修鞋不是什么热门行业,但是的确能帮助市民,方便大家生活,看着不起眼,只能解决一些小问题,但都是实际的问题啊。”李师傅说,修鞋事虽小,也辛苦,但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诚如李师傅所言,“小修小补”的确很有意义。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刚需”,“小修小补”已不仅仅是修鞋、配钥匙。商务部因此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有观点认为,“小修小补”不仅是一种小生意,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

“让‘小修小补’回归,从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的意义上说,就是让便民生活圈回归、让完整社区回归、让城市宜居性回归。”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项松林说。

其认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的提质改造和增量的结构调整并重转变新阶段。新阶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就是要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完整社区。“让‘小修小补’回归,能有助于补齐便民服务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

同时,项松林表示,让“小修小补”回归,从深层次的城市理念上说,就是让“人民城市”理念回归,让人性化管理回归。

那么,如何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呢?项松林也有自己的观点,其称,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主要要做好四个方面的服务工作:围绕便利化,做好规划服务;围绕规范化,做好精细化服务;围绕丰富化,做好保障服务;围绕优质化,做好迭代升级服务。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不难看出,“小修小补”蕴含着“大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日常便利服务的需求,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体现。

大皖新闻首席记者 朱庆玲 摄影报道  通讯员 李炜建 詹伟伟 姚丽婷 卫红

编辑 王翠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