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客车检车员被称为铁路上的“车辆医生”,每当列车行驶任务告一段落时就要进行全面整修,确保列车出库安全。他们手拿检车锤,爬上钻下,一天弯腰蹲起数千次,敲击列车上万次,每个人都身怀绝技,不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还有一对能够“听音辨障”的耳朵。去年刚入职的“00 后”小伙吴奇就是其中一员,今年是他在岗度过的首个春运,而他也在历练中收获了成长。
吴奇
第一次独立处理故障
吴奇是阜阳人,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由于专业对口,毕业后顺利入职合肥车辆段,成为合肥运用车间专项修班组一名客车检车员。他主要负责对普速列车的车钩、蓄电池、塞拉门、控制柜、电茶炉等进行检修和保养,好比给列车看病的“医生”。
“上岗前经过几个月的培训、理论考试、安全教育等,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吴奇说,每天清晨来到客车整备场,换上工作服,带上工具箱,就开始一天的繁忙工作。检车工作非常细致,需要拿检车锤,对列车车轮、减震系统、刹车系统等重点部位逐一进行敲打,通过敲打的回声,判断列车各部件状况是否良好。
吴奇告诉记者,之前大多数时候都是观摩学习师傅的作业流程和安装一些小配件,但春运来临后,工作量成倍增加,他便主动请缨独立处理故障。“记得当时是处理一个电茶炉故障,首先要断电,不能带电作业。”吴奇说,虽然内心有些紧张,但他边回忆学习要点,边上手操作,“按照师傅传授的步骤,检查箱体、看控制电路、确认每个连接件的位置,查找到故障后,清理掉茶炉的水垢,再进行组装。”电茶炉的故障被排除了,吴奇也获得了师傅的点赞。
作为“新人”,吴奇十分好学,勤练勤问,“遇到问题时,师傅不但跟我讲解原理,还手把手教我,特别要求注意细节,会不厌其烦地教导我。”吴奇说,每次检修后,他都会总结经验,并思考改进的方法,“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列车的行车安全。”
“精检细修”确保行车安全
春运启动以来,由于增开了临客列车,客车检车员们与列车都进入了高负荷运转状态,整备场内需要检修的列车几乎增加了一倍。据不完全统计,春运至今,合肥车辆段共检修了860多辆列车。
俯身下蹲,钻爬敲打,吴奇需要在列车狭窄的车底穿梭,重复着这套动作。他仔仔细细检查列车各部件,担心遗漏了故障而影响列车运行,不敢有丝毫懈怠。点检锤敲击着转向架摇枕,静静地辨识着金属撞击的声音,整个过程不停地变换姿势,通过眼看、耳听、手拉、指摸等方式,找出列车的“病因”,及时修理。
“用锤子去敲车底的一些紧固件的螺栓螺母,仔细去听,螺母紧固的声音跟它松动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声音清脆代表紧固,如果是松动了,发出的声音就会比较沉闷;敲击车体的时候,如果出现裂纹声音也会比较闷,这些都是前辈们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吴奇说,“师傅会告诉我如何仔细敲击部件,怎么听音辨别部件是否存在问题,如遇问题部件该如何及时处理,并再次确认修复后的部件状态良好。”
“如同中医诊断需要‘望闻问切’一样,要通过‘看敲听摸’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吴奇告诉记者,尤其是春运期间,列车疲劳运行更易引发各种隐患,作为检车员更应该严格按照标准,做到精检细修。
寒风中弯腰蹲起数千次
早晨7 点不到,气温降至零下,吴奇和同事们已经在轨道间、列车下忙碌。由于在室外工作,寒风吹过,不一会儿手指就被冻僵。在列车上爬上钻下,每天弯腰蹲起数千次,敲击列车上万次,行走两三万步是家常便饭,工作服也经常满是灰尘和油污。
“春运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也是最紧张的时候,发现处理故障要又快又好。”吴奇说,记得有几次半夜睡下了,又接到电话通知,现场进来一组车,出现了某些故障,需要立即排除整修,有时候需要忙到凌晨两三点钟。
然而,这些辛苦对于吴奇来说,都已经成为了习惯。他说,“看到一辆辆列车驶出车站,感觉自己为旅客平安出行贡献了微薄之力,心里非常自豪,觉得奋斗很有价值。”
潘薇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