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全国首个! 采用国产磁共振引导系统开展介入治疗在中国科大附一院获得成功

©原创 2023-01-13 16:25

大皖新闻讯   一听说介入治疗,很多人都会想到医护人员穿戴10多公斤重的铅衣、铅帽,甘吃射线,在X线照射生成的影像导引下,为患者精准手术清除病灶、缓解症状。

2023年1月10日,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在安徽首家开展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手术,医护不用穿铅衣进行介入手术,患者接受手术也不用特殊防护。目前,接受手术的三位患者均恢复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孔径1.0T磁共振精准治疗系统首次在临床投入使用,也是自2021年6月安徽医工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我省在高端医疗装备科研生产与医学应用领域取得的阶段性重大突破。

1月10日当天,中国科大附一院介入放射科吕维富、鲁东团队分别为患有肝脏转移癌、肝脓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位患者成功实施磁共振介入下的微波消融术、肝脓肿置管引流术和滤器植入术,影像科特聘专家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主任李茂全教授全程指导。首台肝脏转移癌微波消融治疗由影像科介入放射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鲁东完成。

MR术中扫描图像清晰、消融针定位精准、术后可精确显示消融范围,为患者病灶精准消融治疗提供了保障。随后由副主任医师周春泽与副主任医师成德雷顺利地为一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完成了磁共振引导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滤器植入术。术中MR成像血管显示清晰,导管标记清楚,术后即刻评估显示,滤器与下腔静脉壁贴合,实现了既定目标。术后,患者均表示身体状况良好,原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操作医生则纷纷表示,在磁共振引导下,“图像清晰、定位精准,为介入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

磁共振(MR)与X线、CT等影像引导手段相比,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并且没有气体和骨骼伪影、任意角度成像,可以精准判断坏死范围,也是目前唯一可以无创定量测量人体内部组织温度的影像技术。

据中国科大附一院影像科介入放射亚专科主任鲁东介绍,目前,MR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多个系统病变的诊断和治疗,MR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能够准确描绘沿穿刺道关键解剖和邻近结构,同时具有实时、多平面成像的功能,克服了超声引导图像容易受气体干扰,CT引导操作与扫描不能实时同步、患者和医护人员存在“被迫”接受X射线辐射的问题。

但是,相较于超声或CT引导下的介入治疗,MR介入治疗对治疗设备的磁兼容性以及医生手术操作空间等都有更高要求,这也是磁共振介入系统研发的重点难点。目前,我国相关磁共振介入设备基本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相关介入技术普及相对较困难。

在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论坛上,安徽硕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磁共振引导精准微创治疗系统”作为创新产品首次亮相。中国科大附一院与该公司签订科研合作协议,2022年12月中旬,在医院完成全国首台设备系统的装机调试,高科技“研值”的磁共振微创介入一体化手术室也同步建立起来。

“手术的成功实施,显示了磁共振引导在血管及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优势。”中国科大附一院影像科主任吕维富表示,团队将通过磁共振快速成像序列研究、介入治疗专用射频线圈的研发设计、术中实时定位与导航系统融合研究、磁共振引导肿瘤微波消融术中温控及消融范围监测、磁共振引导血管内介入治疗等一系列研究,为磁共振引导下的良恶性实体肿瘤及血管性疾病的介入诊疗等提供高质量的整体解决方案,不断丰富拓展介入治疗手段和领域,服务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2021年6月23日,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安徽省医工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揭牌成立。这是中国首个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医疗机构和高端医疗装备制造企业共同发起的医工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做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研制“孵化器”。为推进中心建设,2022年1月22日,中国科大附一院牵头成立安徽省医工协同创新学会。中心和学会成立以来,通过聚合“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合力,持续服务安徽乃至国家高端医疗装备科研与生产,正有多个像“磁共振精准治疗系统”一样的国产创新医疗装备在持续孵化、投向市场并投入临床应用。

“既有利于患者,也是医生的好帮手,期待团队进一步加强磁共振精准治疗系统的临床研发应用力度,在更多医学领域造福人民健康”。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普外科刘连新教授在观摩完当天的手术后表示,医院正在以“科大新医学”为引领,持续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医院,医工协同创新是重要抓手,期待有更多尖端的创新医学装备特别是国产医学装备在医院投入应用、造福患者,“我们热诚欢迎国内外致力于医学装备创新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高端医疗装备企业、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和其他市场要素加入。”

鲁东 方萍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黄歆供图)

编辑 彭玲

大皖新闻讯   一听说介入治疗,很多人都会想到医护人员穿戴10多公斤重的铅衣、铅帽,甘吃射线,在X线照射生成的影像导引下,为患者精准手术清除病灶、缓解症状。

2023年1月10日,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在安徽首家开展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手术,医护不用穿铅衣进行介入手术,患者接受手术也不用特殊防护。目前,接受手术的三位患者均恢复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孔径1.0T磁共振精准治疗系统首次在临床投入使用,也是自2021年6月安徽医工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我省在高端医疗装备科研生产与医学应用领域取得的阶段性重大突破。

1月10日当天,中国科大附一院介入放射科吕维富、鲁东团队分别为患有肝脏转移癌、肝脓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位患者成功实施磁共振介入下的微波消融术、肝脓肿置管引流术和滤器植入术,影像科特聘专家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主任李茂全教授全程指导。首台肝脏转移癌微波消融治疗由影像科介入放射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鲁东完成。

MR术中扫描图像清晰、消融针定位精准、术后可精确显示消融范围,为患者病灶精准消融治疗提供了保障。随后由副主任医师周春泽与副主任医师成德雷顺利地为一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完成了磁共振引导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滤器植入术。术中MR成像血管显示清晰,导管标记清楚,术后即刻评估显示,滤器与下腔静脉壁贴合,实现了既定目标。术后,患者均表示身体状况良好,原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操作医生则纷纷表示,在磁共振引导下,“图像清晰、定位精准,为介入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

磁共振(MR)与X线、CT等影像引导手段相比,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并且没有气体和骨骼伪影、任意角度成像,可以精准判断坏死范围,也是目前唯一可以无创定量测量人体内部组织温度的影像技术。

据中国科大附一院影像科介入放射亚专科主任鲁东介绍,目前,MR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多个系统病变的诊断和治疗,MR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能够准确描绘沿穿刺道关键解剖和邻近结构,同时具有实时、多平面成像的功能,克服了超声引导图像容易受气体干扰,CT引导操作与扫描不能实时同步、患者和医护人员存在“被迫”接受X射线辐射的问题。

但是,相较于超声或CT引导下的介入治疗,MR介入治疗对治疗设备的磁兼容性以及医生手术操作空间等都有更高要求,这也是磁共振介入系统研发的重点难点。目前,我国相关磁共振介入设备基本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相关介入技术普及相对较困难。

在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论坛上,安徽硕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磁共振引导精准微创治疗系统”作为创新产品首次亮相。中国科大附一院与该公司签订科研合作协议,2022年12月中旬,在医院完成全国首台设备系统的装机调试,高科技“研值”的磁共振微创介入一体化手术室也同步建立起来。

“手术的成功实施,显示了磁共振引导在血管及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优势。”中国科大附一院影像科主任吕维富表示,团队将通过磁共振快速成像序列研究、介入治疗专用射频线圈的研发设计、术中实时定位与导航系统融合研究、磁共振引导肿瘤微波消融术中温控及消融范围监测、磁共振引导血管内介入治疗等一系列研究,为磁共振引导下的良恶性实体肿瘤及血管性疾病的介入诊疗等提供高质量的整体解决方案,不断丰富拓展介入治疗手段和领域,服务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2021年6月23日,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安徽省医工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揭牌成立。这是中国首个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医疗机构和高端医疗装备制造企业共同发起的医工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做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研制“孵化器”。为推进中心建设,2022年1月22日,中国科大附一院牵头成立安徽省医工协同创新学会。中心和学会成立以来,通过聚合“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合力,持续服务安徽乃至国家高端医疗装备科研与生产,正有多个像“磁共振精准治疗系统”一样的国产创新医疗装备在持续孵化、投向市场并投入临床应用。

“既有利于患者,也是医生的好帮手,期待团队进一步加强磁共振精准治疗系统的临床研发应用力度,在更多医学领域造福人民健康”。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普外科刘连新教授在观摩完当天的手术后表示,医院正在以“科大新医学”为引领,持续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医院,医工协同创新是重要抓手,期待有更多尖端的创新医学装备特别是国产医学装备在医院投入应用、造福患者,“我们热诚欢迎国内外致力于医学装备创新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高端医疗装备企业、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和其他市场要素加入。”

鲁东 方萍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黄歆供图)

编辑 彭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