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实干兴皖看包河|城湖共生绘就绿色生态“新画卷”

©原创 2022-11-24 10:29

大皖新闻讯   深秋之后,巢湖之畔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12万余株杉树色彩斑斓,如同一条优美的丝带装点着湖畔。这片红杉林位于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在其不远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万亩水网森林绿意盎然,景色宜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肥市包河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幅水绿交融、城湖共生的美好画卷渐渐展开。

十五里河河口湿地红杉林。叶玉庭/摄

重拳治理,打造合肥“最好名片”

10 月下旬,上百只赤麻鸭飞到十五里河巢湖入口段,它们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水面觅食,在蓝天白云间形成一幅生动的画卷。这几年,随着巢湖生态环境的修复,越来越多珍稀水鸟迁徙到这里过冬,也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每天守在湖边定格美景。

与摄影师们一样关注巢湖的还有“印象滨湖”公司护鱼大队队长许小刚。每天早晨,他都会从南淝河入湖口处出发,开始一天的巡查。八百里巢湖水天一色,不远处鸥鸟翔集。渔民出身的许小刚对巢湖再熟悉不过,但他不会想到,曾经年年“水患”的巢湖,会在二十年后变身市民的“亲水”之地。

这变化,来自包河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决心和魄力。从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到全面关停南淝河右岸砂石货场码头、混凝土搅拌站,一个个难点被击破。雨污分流深入推进,巢湖“十年禁渔”严格落实,蓝藻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入湖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巢湖水质创下40年来最好纪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濒临巢湖,坐拥“一湖十河”,城湖共生,是包河绿色发展最美的注脚,更是生态环保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直以来,包河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围绕“水”“绿”两篇文章,统筹做好规划、治理、建设和保护工作,高质量推进城湖共生绿色引领示范区建设,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生态修复,森林湿地变城市“绿肺”

每到周末,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总是人流如织。而在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退耕还林的人工林。如今,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矗立在16.8 公里黄金湖岸线上,已然成为环巢湖生态旅游的标杆。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成长的背后,是包河人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考与探索。2017年6 月,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安徽省林长制首批试点单位。公园管理方——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彪,成了这片森林的“责任林长”。

“三分建,七分养。”在方彪看来,持续做好生态修复,才能绘就生态画卷。几年间,森林公园新增林区面积3000 余亩,实施林相改造5000 余亩,从单一的杨树林成为混交林,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涵盖了历史文化、科普教育、观光趣味功能的公园,也逐渐成为百姓的“后花园”。

未来,公园将立足合肥本土特色文化,融入有巢文化、船文化、江淮民居名人等文化元素,开发巢屋、船房等旅游产品,以建成“百年的经典、千年的园子”为目标,助力环巢湖景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

公园城区,让美景围绕百姓身边

水绿交融,城湖共生,为了打造人人向往、全域美丽的品质城区,包河区提出了“公园城区”的建设理念。“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建设‘口袋公园’,不断促进‘城市中的公园’向‘公园中的城市’升级转型。”

包河区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 年以来,包河区重点改造城市“边角料”,建设“口袋公园”6 个。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公园游园共计96 个,其中公园25 个、游园27 个、口袋公园4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67平方米。

通过见缝插绿、沿线复绿、立体补绿、拆墙透绿、屋顶添绿的方式建设小公园小游园,包河区初步形成了环城公园景观带、高压走廊景观带、铁路沿线景观带、环巢湖景观带“wifi 形态”城市公园分布格局;形成了生态绿廊、城市公园、街头游园、口袋公园有机衔接、功能呼应的城市公园整体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广大市民“出门见绿,迈步赏景”成为现实。

据了解,下一步,该区将围绕“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的目标,全力构建包河绿色生态屏障,着力提高城市绿化建管养水平,努力消减辖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盲区,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包河区建设“城湖共生绿色引领示范区”提供更多“绿色动能”。

吴昊 郝梦瑶 包育晓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大皖新闻讯   深秋之后,巢湖之畔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12万余株杉树色彩斑斓,如同一条优美的丝带装点着湖畔。这片红杉林位于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在其不远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万亩水网森林绿意盎然,景色宜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肥市包河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幅水绿交融、城湖共生的美好画卷渐渐展开。

十五里河河口湿地红杉林。叶玉庭/摄

重拳治理,打造合肥“最好名片”

10 月下旬,上百只赤麻鸭飞到十五里河巢湖入口段,它们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水面觅食,在蓝天白云间形成一幅生动的画卷。这几年,随着巢湖生态环境的修复,越来越多珍稀水鸟迁徙到这里过冬,也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每天守在湖边定格美景。

与摄影师们一样关注巢湖的还有“印象滨湖”公司护鱼大队队长许小刚。每天早晨,他都会从南淝河入湖口处出发,开始一天的巡查。八百里巢湖水天一色,不远处鸥鸟翔集。渔民出身的许小刚对巢湖再熟悉不过,但他不会想到,曾经年年“水患”的巢湖,会在二十年后变身市民的“亲水”之地。

这变化,来自包河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决心和魄力。从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到全面关停南淝河右岸砂石货场码头、混凝土搅拌站,一个个难点被击破。雨污分流深入推进,巢湖“十年禁渔”严格落实,蓝藻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入湖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巢湖水质创下40年来最好纪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濒临巢湖,坐拥“一湖十河”,城湖共生,是包河绿色发展最美的注脚,更是生态环保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直以来,包河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围绕“水”“绿”两篇文章,统筹做好规划、治理、建设和保护工作,高质量推进城湖共生绿色引领示范区建设,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生态修复,森林湿地变城市“绿肺”

每到周末,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总是人流如织。而在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退耕还林的人工林。如今,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矗立在16.8 公里黄金湖岸线上,已然成为环巢湖生态旅游的标杆。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成长的背后,是包河人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考与探索。2017年6 月,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安徽省林长制首批试点单位。公园管理方——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彪,成了这片森林的“责任林长”。

“三分建,七分养。”在方彪看来,持续做好生态修复,才能绘就生态画卷。几年间,森林公园新增林区面积3000 余亩,实施林相改造5000 余亩,从单一的杨树林成为混交林,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涵盖了历史文化、科普教育、观光趣味功能的公园,也逐渐成为百姓的“后花园”。

未来,公园将立足合肥本土特色文化,融入有巢文化、船文化、江淮民居名人等文化元素,开发巢屋、船房等旅游产品,以建成“百年的经典、千年的园子”为目标,助力环巢湖景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

公园城区,让美景围绕百姓身边

水绿交融,城湖共生,为了打造人人向往、全域美丽的品质城区,包河区提出了“公园城区”的建设理念。“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建设‘口袋公园’,不断促进‘城市中的公园’向‘公园中的城市’升级转型。”

包河区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 年以来,包河区重点改造城市“边角料”,建设“口袋公园”6 个。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公园游园共计96 个,其中公园25 个、游园27 个、口袋公园4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67平方米。

通过见缝插绿、沿线复绿、立体补绿、拆墙透绿、屋顶添绿的方式建设小公园小游园,包河区初步形成了环城公园景观带、高压走廊景观带、铁路沿线景观带、环巢湖景观带“wifi 形态”城市公园分布格局;形成了生态绿廊、城市公园、街头游园、口袋公园有机衔接、功能呼应的城市公园整体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广大市民“出门见绿,迈步赏景”成为现实。

据了解,下一步,该区将围绕“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的目标,全力构建包河绿色生态屏障,着力提高城市绿化建管养水平,努力消减辖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盲区,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包河区建设“城湖共生绿色引领示范区”提供更多“绿色动能”。

吴昊 郝梦瑶 包育晓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