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合肥82岁老汉专注收藏几十年:就是喜欢,和钱无关

©原创 2022-11-20 13:02

大皖新闻讯  82岁的沈春景大爷是一位老合肥,他家住合肥宁国路宁国新村小区,是附近闻名的收藏爱好者,几十年来,老人收藏了满屋子的挂历、字画、酒瓶各种文玩。家中客厅、两个卧室、厨房的柜子上,都摆放着沈春景的藏品。这些所谓的古董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升值空间?对于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老人摇摇头表示,这些老物件每一个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关于亲情、友情的故事。“我收藏只是因为喜欢它们,和钱关系不大。”

沈春景向大皖新闻记者(左)介绍客厅中的藏品。

家中藏品琳琅满目,为收藏花费不菲

11月17日上午9点,大皖新闻记者来到沈春景大爷所住小区,一位配钥匙的摊主热心地给记者指路,“我们都认识他,这个老人家喜欢收老物件。”

几年前,老伴故去,孩子不在身边,82岁沈春景大爷目前独居。家中收拾打扫得干净整洁,但是可以看到有很多沈大爷的心爱之物——客厅拐角的架子上,放着各种式样的空酒瓶、陶瓷品、框画和挂件。

沈春景家客厅一角的收藏。

这些年,沈春景大爷为自己的这个爱好花费不菲。一些书画、画藏品是从拍卖会上拍卖来的。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画,沈大爷非常珍爱。这一幅据说是唐伯虎孙子的画,之前坏了,沈大爷拿去找人修复又裱了一下,就花了6000多元。“这幅画是不是真的?有没有找人鉴定过呢?”面对记者的疑惑,沈大爷摇了摇头。

多年来,沈老有自己的圈子,也有不少藏品是朋友送他的。在沈大爷主卧室的床上放着很多卷书画作品,他向记者一一展示。摩挲着那些已经发黄的字画上一个个作者的名字,沈大爷还能说出和他们交往的细节。“他们之中有的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抚物思人的沈大爷意识有些恍惚、有些伤感。

记者注意到,很多作品由于经常把玩,品相已经很残破。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来,老人是真的喜欢这些东西。而对于其艺术价值几何,老人并不在意。 “就是玩儿,喜欢就好。”

沈春景向记者展示他的收藏。

一盏仿古宫灯 寄托相思情

在沈大爷家书房的天花板上,还挂着一盏有龙头龙爪造型的宫灯。沈大爷介绍,这盏宫灯内可以点上蜡烛,或者接个小灯泡放入电池也可以亮。这盏宫灯,其实不过是件仿古工艺品,并没有多少文物价值。但沈大爷非常珍爱它,不仅仅是其造型精美,还寄托了沈大爷对老伴的思念。

多年来,在沈大爷的影响下,老伴周先芝也喜欢收一些老物件。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周先芝一位女性朋友欠外债,就找到周先芝想转让这个宫灯。周先芝二话不说,就花了200元从这位朋友手中买下了它,“我老伴是个热心肠,朋友欠外债、等着用钱,我老伴就花钱买下了它,解决了这个女同志的燃眉之急。”那时候是八几年,200元可不是个小数字。

沈春景家客厅和卧室的收藏。

谈到2019年时去世的老伴周先芝,沈大爷充满了思念,“老伴18岁嫁给我的,一开始我们啥都没有,慢慢打拼,后来养大了5个孩子。他们后来都成家立业,发展得都还不错。”现在,这个宫灯就挂在放着老伴遗像的房间里。沈大爷经常到这个房间里去坐坐,想想以前和老伴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一幅《清明上河图》 将成为家族连接纽带

沈大爷没有多少文化,是怎么爱上收藏的呢?这来源于父亲传下来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古画。“我父亲沈正和1947年58岁时去世时,以前在合肥老县桥衙门里当过捕快。”沈大爷向记者说。沈春景成年后,母亲讲这幅《清明上河图》郑重交给他,并告诉他,这是父亲留给他的。

父亲传给沈春景的《清明上河图》。

父亲去世时,沈春景才7岁。成年后回想父亲的音容笑貌,都已经成为模糊一团。每次看到这幅画,沈春景都会想到父亲。从那开始,沈春景就开始留意收藏各种老物件。

在沈春景家,他向大皖新闻记者展示了父亲传给他的《清明上河图》,记者注意到,这幅画大概3米多长,约30厘米宽,画作的纸张也很考究,画作封面上写着“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沈春景收藏的《清明上河图》。

采访中,沈春景表示他就是土生土长的老合肥人,解放前宁国新村所处的位置叫旗杆村。旗杆村专门玩狮子,附近还有个二里桥玩花灯,叫二里桥因为村子距离县桥二里地。“以后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些情况了。”沈大爷无奈地摇摇头。

目前沈大爷的兄弟姐妹都不在世了,“只剩下我一个了。”目前,这个家族和祖上的连接,只有这一件《清明上河图》。沈春景表示,自己在百年之后,希望将这个老物件传给后代,让他们对祖上的思念有个具象的归属。

张珂珂 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许佳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

大皖新闻讯  82岁的沈春景大爷是一位老合肥,他家住合肥宁国路宁国新村小区,是附近闻名的收藏爱好者,几十年来,老人收藏了满屋子的挂历、字画、酒瓶各种文玩。家中客厅、两个卧室、厨房的柜子上,都摆放着沈春景的藏品。这些所谓的古董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升值空间?对于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老人摇摇头表示,这些老物件每一个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关于亲情、友情的故事。“我收藏只是因为喜欢它们,和钱关系不大。”

沈春景向大皖新闻记者(左)介绍客厅中的藏品。

家中藏品琳琅满目,为收藏花费不菲

11月17日上午9点,大皖新闻记者来到沈春景大爷所住小区,一位配钥匙的摊主热心地给记者指路,“我们都认识他,这个老人家喜欢收老物件。”

几年前,老伴故去,孩子不在身边,82岁沈春景大爷目前独居。家中收拾打扫得干净整洁,但是可以看到有很多沈大爷的心爱之物——客厅拐角的架子上,放着各种式样的空酒瓶、陶瓷品、框画和挂件。

沈春景家客厅一角的收藏。

这些年,沈春景大爷为自己的这个爱好花费不菲。一些书画、画藏品是从拍卖会上拍卖来的。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画,沈大爷非常珍爱。这一幅据说是唐伯虎孙子的画,之前坏了,沈大爷拿去找人修复又裱了一下,就花了6000多元。“这幅画是不是真的?有没有找人鉴定过呢?”面对记者的疑惑,沈大爷摇了摇头。

多年来,沈老有自己的圈子,也有不少藏品是朋友送他的。在沈大爷主卧室的床上放着很多卷书画作品,他向记者一一展示。摩挲着那些已经发黄的字画上一个个作者的名字,沈大爷还能说出和他们交往的细节。“他们之中有的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抚物思人的沈大爷意识有些恍惚、有些伤感。

记者注意到,很多作品由于经常把玩,品相已经很残破。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来,老人是真的喜欢这些东西。而对于其艺术价值几何,老人并不在意。 “就是玩儿,喜欢就好。”

沈春景向记者展示他的收藏。

一盏仿古宫灯 寄托相思情

在沈大爷家书房的天花板上,还挂着一盏有龙头龙爪造型的宫灯。沈大爷介绍,这盏宫灯内可以点上蜡烛,或者接个小灯泡放入电池也可以亮。这盏宫灯,其实不过是件仿古工艺品,并没有多少文物价值。但沈大爷非常珍爱它,不仅仅是其造型精美,还寄托了沈大爷对老伴的思念。

多年来,在沈大爷的影响下,老伴周先芝也喜欢收一些老物件。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周先芝一位女性朋友欠外债,就找到周先芝想转让这个宫灯。周先芝二话不说,就花了200元从这位朋友手中买下了它,“我老伴是个热心肠,朋友欠外债、等着用钱,我老伴就花钱买下了它,解决了这个女同志的燃眉之急。”那时候是八几年,200元可不是个小数字。

沈春景家客厅和卧室的收藏。

谈到2019年时去世的老伴周先芝,沈大爷充满了思念,“老伴18岁嫁给我的,一开始我们啥都没有,慢慢打拼,后来养大了5个孩子。他们后来都成家立业,发展得都还不错。”现在,这个宫灯就挂在放着老伴遗像的房间里。沈大爷经常到这个房间里去坐坐,想想以前和老伴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一幅《清明上河图》 将成为家族连接纽带

沈大爷没有多少文化,是怎么爱上收藏的呢?这来源于父亲传下来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古画。“我父亲沈正和1947年58岁时去世时,以前在合肥老县桥衙门里当过捕快。”沈大爷向记者说。沈春景成年后,母亲讲这幅《清明上河图》郑重交给他,并告诉他,这是父亲留给他的。

父亲传给沈春景的《清明上河图》。

父亲去世时,沈春景才7岁。成年后回想父亲的音容笑貌,都已经成为模糊一团。每次看到这幅画,沈春景都会想到父亲。从那开始,沈春景就开始留意收藏各种老物件。

在沈春景家,他向大皖新闻记者展示了父亲传给他的《清明上河图》,记者注意到,这幅画大概3米多长,约30厘米宽,画作的纸张也很考究,画作封面上写着“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沈春景收藏的《清明上河图》。

采访中,沈春景表示他就是土生土长的老合肥人,解放前宁国新村所处的位置叫旗杆村。旗杆村专门玩狮子,附近还有个二里桥玩花灯,叫二里桥因为村子距离县桥二里地。“以后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些情况了。”沈大爷无奈地摇摇头。

目前沈大爷的兄弟姐妹都不在世了,“只剩下我一个了。”目前,这个家族和祖上的连接,只有这一件《清明上河图》。沈春景表示,自己在百年之后,希望将这个老物件传给后代,让他们对祖上的思念有个具象的归属。

张珂珂 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许佳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