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560名“头雁”将飞进大学!安徽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

©原创 2022-11-15 19:47

大皖新闻讯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为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自2022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以下简称“头雁”项目)。11月15日上午,迎着朝阳,在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第一报告厅,安徽省 “头雁”项目正式宣布启动。2022年,我省将有560名“头雁”飞进大学,其中,90后、硕士都在名单内。

项目启动。

2022年培育五百多名“头雁”

2022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头雁”项目。据了解,项目原则上每年全国培育约2万名“头雁”, 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10万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带动全国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

《安徽农业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育方案(要点)》(以下简称《方案》)显示,面向全省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每年系统性培育180-200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学员是谁:

既有硕士生又有90后

项目正式启动的同时,大家很关心学员是谁?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中提到,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为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瞄准“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带头人”,将其纳入培育范围。

记者采访中获悉,“头雁”项目学员遴选条件为:年龄在55周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学历;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种养大户等带头人;从事当地农业主导、优势或特色产业3年以上,形成稳定的经营模式和一定规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3年累计带动30户或100名以上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在通过个人申请、县级推荐、省市甄选、部级备案的程序,逐级审核,确定为培育对象。记者了解到,2022年,我省“头雁”项目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方式进行,全省培育总额为560人,安徽农业大学承担200人,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分别承担180人。

记者注意到,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安徽省)“头雁”项目学员名册中,学员来自淮南、滁州、马鞍山、芜湖、黄山、池州6个市,共200名,学历涵盖高中、大专、本科,并有4名硕士。年龄最大的为55岁,最小的为1998年出生,24岁。

“近年来,受到干旱、恶劣天气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导致合作社茶叶产量下降,销售不畅,加上农业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合作社生存发展面临挑战。”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安徽省)“头雁”项目学员桂利权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他成立了黄山市徽州区复兴有机茶产销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带动一批人就业致富,但也有难题,“希望通过此次学习,将优质技术与资源对接,能带领更多的社员、村民做大做强,共同富裕。”

课程咋上:

定制+体验+孵化

群众对课程有实际需求,项目启动后,课怎么上,如何上好是关键。《方案》中提到,培训内容主要围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调研实践等四大课程模块,重点突出三农政策解读、现代农业科技、农机装备、三产融合、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新业态等内容。

对授课形式,采取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4个一”模式,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

平东林是一名90年的天长小伙,硕士毕业后当过老师,2018年回到老家搞粮食种植,成为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入选“头雁”项目后,他的需求是“乡村振兴战略解读和社会化服务。”他坦言,自己非科班出身, 缺乏规模化种植的相关技术。“有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跟专家系统学习,也可以向省里有经验的同行学习,对之后的经营非常有用。”

安徽农业大学也将结合整体办学优势和既有经验做法,为带头人提供“培训+学历教育”、“培训+技能认证”、“培训+科技依托”等贯通式学业成长平台,与企业、与学校、与专家团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为学员产业发展提供终身保障服务。

其中,集中授课学习132学时,结合农时、农事要求和视疫情防控形势灵活安排;结合农业生产周期,课堂讲授采取分两段集中线下安排;带头人培训实行“分产业、分阶段、分性别、小班制、重互动、强能力”的培训方式;线上学习85学时,依托“安徽农业教育”线上学习平台进行。

在开展知识讲授同时,同步开展百名“头雁”进百企活动、“头雁”创新发展论坛等,分批分班组织带头人对省内国家级农业园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等实地考察,学习交流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产学研合作等先进做法和经验。

老师哪来:

知名专家、优秀企业家等入选

为保证培训质量,根据不同区域和培育对象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头雁”项目培育师资的需求现状,项目以省农业农村厅遴选的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各类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名单及全省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成员名单为基础师资库。

同时在定制化培育环节,安徽农业大学精准摸排学员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加强师资选配,遴选40位思想政治素质硬、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组建“头雁”培育基本师资库,其中正高职称占比60%,副高职称占比25%,全国知名“三农”专家、“优秀企业家”和乡土专家占比15%。

此外,在基本师资库基础上,新增正高职称16人,全国知名“三农”专家(含1名校聘院士)、“优秀企业家”和乡土专家共26人。

依托安徽农业大学本部和分布省内外的综合试验站、特色产业试验站、产学研基地和继续教育教学基地等资源优势,安徽农业大学孵化型培育指导团队还将为带头人量身定制5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加大科技指导力度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并推荐其所需要的相应试验站、企业或园区等进行创业孵化,指导帮助与地方政府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协同创新。

“‘头雁’项目学员区域分布广泛,经营形式多元,实践经验丰富,他们需求更趋向多样化、复合化。”作为“头雁”项目的教师代表,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学系主任肖双喜表示,参与项目的教师团队,“因人因地制宜,为学员产业发展规划、创业规划、 企业发展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既解决产业发展最初一公里的问题,更要解决产业升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教学指导服务实效。”

曹雷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摄影报道

编辑 张大为

大皖新闻讯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为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自2022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以下简称“头雁”项目)。11月15日上午,迎着朝阳,在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第一报告厅,安徽省 “头雁”项目正式宣布启动。2022年,我省将有560名“头雁”飞进大学,其中,90后、硕士都在名单内。

项目启动。

2022年培育五百多名“头雁”

2022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头雁”项目。据了解,项目原则上每年全国培育约2万名“头雁”, 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10万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带动全国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

《安徽农业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育方案(要点)》(以下简称《方案》)显示,面向全省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每年系统性培育180-200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学员是谁:

既有硕士生又有90后

项目正式启动的同时,大家很关心学员是谁?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中提到,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为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瞄准“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带头人”,将其纳入培育范围。

记者采访中获悉,“头雁”项目学员遴选条件为:年龄在55周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学历;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种养大户等带头人;从事当地农业主导、优势或特色产业3年以上,形成稳定的经营模式和一定规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3年累计带动30户或100名以上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在通过个人申请、县级推荐、省市甄选、部级备案的程序,逐级审核,确定为培育对象。记者了解到,2022年,我省“头雁”项目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方式进行,全省培育总额为560人,安徽农业大学承担200人,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分别承担180人。

记者注意到,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安徽省)“头雁”项目学员名册中,学员来自淮南、滁州、马鞍山、芜湖、黄山、池州6个市,共200名,学历涵盖高中、大专、本科,并有4名硕士。年龄最大的为55岁,最小的为1998年出生,24岁。

“近年来,受到干旱、恶劣天气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导致合作社茶叶产量下降,销售不畅,加上农业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合作社生存发展面临挑战。”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安徽省)“头雁”项目学员桂利权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他成立了黄山市徽州区复兴有机茶产销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带动一批人就业致富,但也有难题,“希望通过此次学习,将优质技术与资源对接,能带领更多的社员、村民做大做强,共同富裕。”

课程咋上:

定制+体验+孵化

群众对课程有实际需求,项目启动后,课怎么上,如何上好是关键。《方案》中提到,培训内容主要围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调研实践等四大课程模块,重点突出三农政策解读、现代农业科技、农机装备、三产融合、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新业态等内容。

对授课形式,采取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4个一”模式,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

平东林是一名90年的天长小伙,硕士毕业后当过老师,2018年回到老家搞粮食种植,成为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入选“头雁”项目后,他的需求是“乡村振兴战略解读和社会化服务。”他坦言,自己非科班出身, 缺乏规模化种植的相关技术。“有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跟专家系统学习,也可以向省里有经验的同行学习,对之后的经营非常有用。”

安徽农业大学也将结合整体办学优势和既有经验做法,为带头人提供“培训+学历教育”、“培训+技能认证”、“培训+科技依托”等贯通式学业成长平台,与企业、与学校、与专家团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为学员产业发展提供终身保障服务。

其中,集中授课学习132学时,结合农时、农事要求和视疫情防控形势灵活安排;结合农业生产周期,课堂讲授采取分两段集中线下安排;带头人培训实行“分产业、分阶段、分性别、小班制、重互动、强能力”的培训方式;线上学习85学时,依托“安徽农业教育”线上学习平台进行。

在开展知识讲授同时,同步开展百名“头雁”进百企活动、“头雁”创新发展论坛等,分批分班组织带头人对省内国家级农业园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等实地考察,学习交流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产学研合作等先进做法和经验。

老师哪来:

知名专家、优秀企业家等入选

为保证培训质量,根据不同区域和培育对象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头雁”项目培育师资的需求现状,项目以省农业农村厅遴选的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各类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名单及全省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成员名单为基础师资库。

同时在定制化培育环节,安徽农业大学精准摸排学员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加强师资选配,遴选40位思想政治素质硬、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组建“头雁”培育基本师资库,其中正高职称占比60%,副高职称占比25%,全国知名“三农”专家、“优秀企业家”和乡土专家占比15%。

此外,在基本师资库基础上,新增正高职称16人,全国知名“三农”专家(含1名校聘院士)、“优秀企业家”和乡土专家共26人。

依托安徽农业大学本部和分布省内外的综合试验站、特色产业试验站、产学研基地和继续教育教学基地等资源优势,安徽农业大学孵化型培育指导团队还将为带头人量身定制5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加大科技指导力度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并推荐其所需要的相应试验站、企业或园区等进行创业孵化,指导帮助与地方政府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协同创新。

“‘头雁’项目学员区域分布广泛,经营形式多元,实践经验丰富,他们需求更趋向多样化、复合化。”作为“头雁”项目的教师代表,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学系主任肖双喜表示,参与项目的教师团队,“因人因地制宜,为学员产业发展规划、创业规划、 企业发展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既解决产业发展最初一公里的问题,更要解决产业升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教学指导服务实效。”

曹雷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摄影报道

编辑 张大为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