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肥东一荒地上发现古人生活痕迹?当地回应:已关注,暂不便下结论

©原创 2022-10-25 23:47

大皖新闻讯 今年7月以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张靖华博士,在对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小黄村一处名为“窝集”的荒地进行规划设计时,发现这块荒地有古代人生活的痕迹,“发现了砖瓦碎片,陶片、瓷片,附近村民还曾在耕地时发现过大量铜钱。”张靖华博士推测,这块名为“窝集”的荒地,可能是古人生活的聚落,很可能因为战乱等原因衰落泯灭在历史长河中。10月25日,大皖新闻记者前往当地探访。

博士发现荒地里有疑似古人生活痕迹

张靖华博士介绍,今年7月以来,他在肥东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小黄村附近这块名为“窝集”的荒地进行规划设计时,根据当地人的回忆结合一些地下遗留物推测,小黄村庄西部200米范围内,可能曾经存在过一个聚落,称之为“窝集”;张靖华进行走访调查,通过对在该区域发现的瓷片研究分析后认为,窝集可能在宋代就有人居住。张靖华说,从当地群众耕田时收集的瓷片来看,主要为生活用瓷,包括了从宋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的碗、盘、魂瓶的残件,并发现了定制痕迹的粗瓷碗。张靖华认为这种带有定制痕迹的粗瓷碗一般都为餐馆或饭店所采用。

大皖记者采访得知,这块名为“窝集”的荒地2019年开始被承包为一处生态农业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张靖华博士发现了这处荒地存在古代人活动的痕迹。

“窝集”的菜地。

“窝集”的荒地。

记者探访:荒地土层内瓦砾瓷片很常见

10月25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小黄村附近的这块名为“窝集”的荒地,该区域多处能发现砖瓦、瓷片、陶片等人类曾经生活的痕迹。窝集大概20亩左右,在荒地的承包户刘治龙的带领下,大皖记者在一处挖成的池塘边土层内,看到了砖瓦、瓷片、陶片,有的瓷器碎片还比较细腻,“附近的大塘里也能捡到瓷片和铜钱,围绕着塘的周边,大概有6处这样散落的陶片、瓦片、瓷片,都是人类生活使用的东西。对于这些,当地百姓都习以为常了。”生态农业园的工作人员王银飞说。

土层中发现的瓷片。

土层中发现的古代生活用具。

在附近的小黄村,大皖新闻记者看到一户住户家由青砖砌成的大门,大门后面有坍塌的屏风,不过古房的屋顶都已坍塌,无人居住,大门口还有一口古井;在另外一户77岁的村民傅诗涛大爷家,记者看到傅大爷家有两条祖上传下来的长板凳,傅大爷家房梁立柱都是上了年代的老物件,房梁上还刻着雕花。

小黄村一户青砖砌成的大门。

青砖大门后的屏风已经坍塌。

村民讲述:几十年前犁田时,犁出100多斤铜钱

大皖新闻记者找到了小黄村的80岁老人黄有义大爷,他以前做过村里的生产队长,黄有义认为窝集可能古代曾经有人居住,可能是个集镇,“比方说从合肥到巢县经过窝集,可能有小饭店之类,但是具体年数也说不清。”黄有义介绍上世纪60年代,有三位村民犁田,在窝集荒地上挖出过来许多铜钱,“只有一个人还在,另外两个已经去世了。”黄有义介绍说。

刘治龙在窝集地里发现的物件。

大皖记者找到了其中一位挖到铜钱的75岁村民黄学海,他在1960年代深秋犁田时,在窝集区域地下,挖出来过大约100多斤铜钱,“当时我在场,挖出的铜钱有大有小,串成一串一串的,但是犁出来后都乱了。”

当地回应:已关注并查看,不便轻易下结论

对于“窝集”曾经有过古代人生活过的痕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古爱好者认为,“窝集”所处的位置地势洼,不是高岗地,并不适宜发展,有可能只是一处古代村落,规模并不大,从找到的人类生活瓦砾等痕迹来看,年代也不是很早。

刘治龙从窝集荒地下发现的砖块。

10月25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了窝集所在的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党委书记王禹,他表示知道群众说的“窝集”并已经在关注,会邀请专家关注考证,希望详细考察下,而桥头集镇政府人员也知道此情况并去查看过。随后,大皖新闻记者将采访到的情况反馈给桥头集镇镇长罗圆,他表示会把情况搞清楚,并上报给文物部门。

10月25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肥东县文管所一位负责人,他表示肥东县文物部门此前接到过反映,是基于老百姓口口相传的说法,也去现场查看关注过,窝集地面遗存基本看不到了,目前没有考古勘察报告,也不便轻易下结论。此外,这片区域不属于文物点,目前也没发现古墓葬等,也没有大的基础建设,所以也不好上报至省文物局申请资金。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摄影报道

编辑 陶娜

大皖新闻讯 今年7月以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张靖华博士,在对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小黄村一处名为“窝集”的荒地进行规划设计时,发现这块荒地有古代人生活的痕迹,“发现了砖瓦碎片,陶片、瓷片,附近村民还曾在耕地时发现过大量铜钱。”张靖华博士推测,这块名为“窝集”的荒地,可能是古人生活的聚落,很可能因为战乱等原因衰落泯灭在历史长河中。10月25日,大皖新闻记者前往当地探访。

博士发现荒地里有疑似古人生活痕迹

张靖华博士介绍,今年7月以来,他在肥东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小黄村附近这块名为“窝集”的荒地进行规划设计时,根据当地人的回忆结合一些地下遗留物推测,小黄村庄西部200米范围内,可能曾经存在过一个聚落,称之为“窝集”;张靖华进行走访调查,通过对在该区域发现的瓷片研究分析后认为,窝集可能在宋代就有人居住。张靖华说,从当地群众耕田时收集的瓷片来看,主要为生活用瓷,包括了从宋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的碗、盘、魂瓶的残件,并发现了定制痕迹的粗瓷碗。张靖华认为这种带有定制痕迹的粗瓷碗一般都为餐馆或饭店所采用。

大皖记者采访得知,这块名为“窝集”的荒地2019年开始被承包为一处生态农业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张靖华博士发现了这处荒地存在古代人活动的痕迹。

“窝集”的菜地。

“窝集”的荒地。

记者探访:荒地土层内瓦砾瓷片很常见

10月25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小黄村附近的这块名为“窝集”的荒地,该区域多处能发现砖瓦、瓷片、陶片等人类曾经生活的痕迹。窝集大概20亩左右,在荒地的承包户刘治龙的带领下,大皖记者在一处挖成的池塘边土层内,看到了砖瓦、瓷片、陶片,有的瓷器碎片还比较细腻,“附近的大塘里也能捡到瓷片和铜钱,围绕着塘的周边,大概有6处这样散落的陶片、瓦片、瓷片,都是人类生活使用的东西。对于这些,当地百姓都习以为常了。”生态农业园的工作人员王银飞说。

土层中发现的瓷片。

土层中发现的古代生活用具。

在附近的小黄村,大皖新闻记者看到一户住户家由青砖砌成的大门,大门后面有坍塌的屏风,不过古房的屋顶都已坍塌,无人居住,大门口还有一口古井;在另外一户77岁的村民傅诗涛大爷家,记者看到傅大爷家有两条祖上传下来的长板凳,傅大爷家房梁立柱都是上了年代的老物件,房梁上还刻着雕花。

小黄村一户青砖砌成的大门。

青砖大门后的屏风已经坍塌。

村民讲述:几十年前犁田时,犁出100多斤铜钱

大皖新闻记者找到了小黄村的80岁老人黄有义大爷,他以前做过村里的生产队长,黄有义认为窝集可能古代曾经有人居住,可能是个集镇,“比方说从合肥到巢县经过窝集,可能有小饭店之类,但是具体年数也说不清。”黄有义介绍上世纪60年代,有三位村民犁田,在窝集荒地上挖出过来许多铜钱,“只有一个人还在,另外两个已经去世了。”黄有义介绍说。

刘治龙在窝集地里发现的物件。

大皖记者找到了其中一位挖到铜钱的75岁村民黄学海,他在1960年代深秋犁田时,在窝集区域地下,挖出来过大约100多斤铜钱,“当时我在场,挖出的铜钱有大有小,串成一串一串的,但是犁出来后都乱了。”

当地回应:已关注并查看,不便轻易下结论

对于“窝集”曾经有过古代人生活过的痕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古爱好者认为,“窝集”所处的位置地势洼,不是高岗地,并不适宜发展,有可能只是一处古代村落,规模并不大,从找到的人类生活瓦砾等痕迹来看,年代也不是很早。

刘治龙从窝集荒地下发现的砖块。

10月25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了窝集所在的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党委书记王禹,他表示知道群众说的“窝集”并已经在关注,会邀请专家关注考证,希望详细考察下,而桥头集镇政府人员也知道此情况并去查看过。随后,大皖新闻记者将采访到的情况反馈给桥头集镇镇长罗圆,他表示会把情况搞清楚,并上报给文物部门。

10月25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肥东县文管所一位负责人,他表示肥东县文物部门此前接到过反映,是基于老百姓口口相传的说法,也去现场查看关注过,窝集地面遗存基本看不到了,目前没有考古勘察报告,也不便轻易下结论。此外,这片区域不属于文物点,目前也没发现古墓葬等,也没有大的基础建设,所以也不好上报至省文物局申请资金。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摄影报道

编辑 陶娜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