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科大校友饶子和院士获小行星命名

©原创 2022-10-14 23:20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科大本科招生公众号消息    2022年10月3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发布公告,浩瀚星空中又新添一颗中国科学家星——以中国科大校友、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命名的505906号小行星——“饶子和星”,以表彰饶子和院士在结核致病菌和病毒致病机制等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永载天文史册。

饶子和院士近照

(图源:来自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2022年9月17日)

饶子和院士是中国科大73级校友,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三维结构研究和创新药物的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创始主席;曾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生物物理联盟(IUPAB)主席。目前担任中国科大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天津校友会名誉会长。

新冠疫情期间,饶子和团队在病毒靶点机制研究、抗病毒药物、抗体和疫苗研究中取得系统性成果,积极参与国药和科兴灭活疫苗的研发工作,为新冠病毒研究和防控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阅读——小行星如何命名?

按照国际规定,漫天的恒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数码表示,只有太阳系中小行星才能由发现者提出命名。

早年发现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腊神话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后来随着小行星发现数目增多,许多国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为小行星的星名。为了统一规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专门组成了由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负责接受和审议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

小行星发现者提出的命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在《国际小行星通讯》(WGSBN Bulletin)上正式发布,并通知世界各国天文台此星名成为该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并列入每年出版的《国际小行星星历表》上。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大校友中获小行星命名的校友有:

周光召(曾任名誉校长,两弹一星元勋,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3462)

钱学森(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两弹一星元勋,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小行星编号3763)

吴文俊(创校元老,数学家,小行星编号7683)

赵九章(地球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两弹一星元勋,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7811)

赵忠贤(5902校友,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8412)

严济慈(第二任校长,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10611)

陈芳允(创效初期兼任教授,两弹一星元勋,电子学家,小行星编号10929)

杨嘉墀(创效初期兼任教授,两弹一星元勋,航天控制专家,小行星编号11637)

钱三强(创效初期兼任教授,两弹一星元勋,核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25240)

叶笃正(首任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主任,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小行星编号27895)

贝时璋(生物物理系首任系主任,生物学家,教育家,小行星编号31065)

彭桓武(创效初期兼任教授,两弹一星元勋,理论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48798)

周又元(曾任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天体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120730)

谷超豪(第五任校长,数学家,小行星编号171448)

郭永怀(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两弹一星元勋,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小行星编号212796)

李佩(原外语教研室教授,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小行星编号212797)

吴伟仁(756校友,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小行星编号281880)

华罗庚(数学系首任系主任,数学家,小行星编号364875)

饶子和(732校友,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小行星编号505906)

徐智坚(SC20170校友,天文爱好者,小行星编号546843)

2007年,中国科大五十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9298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编辑 张大为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科大本科招生公众号消息    2022年10月3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发布公告,浩瀚星空中又新添一颗中国科学家星——以中国科大校友、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命名的505906号小行星——“饶子和星”,以表彰饶子和院士在结核致病菌和病毒致病机制等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永载天文史册。

饶子和院士近照

(图源:来自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2022年9月17日)

饶子和院士是中国科大73级校友,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三维结构研究和创新药物的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创始主席;曾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生物物理联盟(IUPAB)主席。目前担任中国科大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天津校友会名誉会长。

新冠疫情期间,饶子和团队在病毒靶点机制研究、抗病毒药物、抗体和疫苗研究中取得系统性成果,积极参与国药和科兴灭活疫苗的研发工作,为新冠病毒研究和防控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阅读——小行星如何命名?

按照国际规定,漫天的恒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数码表示,只有太阳系中小行星才能由发现者提出命名。

早年发现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腊神话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后来随着小行星发现数目增多,许多国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为小行星的星名。为了统一规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专门组成了由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负责接受和审议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

小行星发现者提出的命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在《国际小行星通讯》(WGSBN Bulletin)上正式发布,并通知世界各国天文台此星名成为该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并列入每年出版的《国际小行星星历表》上。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大校友中获小行星命名的校友有:

周光召(曾任名誉校长,两弹一星元勋,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3462)

钱学森(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两弹一星元勋,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小行星编号3763)

吴文俊(创校元老,数学家,小行星编号7683)

赵九章(地球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两弹一星元勋,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7811)

赵忠贤(5902校友,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8412)

严济慈(第二任校长,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10611)

陈芳允(创效初期兼任教授,两弹一星元勋,电子学家,小行星编号10929)

杨嘉墀(创效初期兼任教授,两弹一星元勋,航天控制专家,小行星编号11637)

钱三强(创效初期兼任教授,两弹一星元勋,核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25240)

叶笃正(首任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主任,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小行星编号27895)

贝时璋(生物物理系首任系主任,生物学家,教育家,小行星编号31065)

彭桓武(创效初期兼任教授,两弹一星元勋,理论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48798)

周又元(曾任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天体物理学家,小行星编号120730)

谷超豪(第五任校长,数学家,小行星编号171448)

郭永怀(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两弹一星元勋,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小行星编号212796)

李佩(原外语教研室教授,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小行星编号212797)

吴伟仁(756校友,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小行星编号281880)

华罗庚(数学系首任系主任,数学家,小行星编号364875)

饶子和(732校友,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小行星编号505906)

徐智坚(SC20170校友,天文爱好者,小行星编号546843)

2007年,中国科大五十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9298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编辑 张大为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