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到2035年,力争巢湖全湖水质达到Ⅲ类

©原创 2022-09-08 23:26

大皖新闻讯 今年,第一次出现蓝藻打捞能力远大于蓝藻繁殖速度,第一次出现与太湖相比的反差,第一次出现蓝藻生长的条件受到明显抑制……大皖新闻记者从9月8日召开的“合肥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专场上获悉,2012年以来,在巢湖流域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城镇人口增长近一倍的承载压力下,巢湖治理依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到2025年,将确保流域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巢湖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到2035年,力争巢湖全湖水质达到Ⅲ类。

治湖先治河 推动一河清水入巢湖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副局长蒋大彬介绍说,巢湖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转为Ⅳ类,2020年一度好转为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2年1-7月,巢湖湖区和东、西半湖富营养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东半湖下降2.1,西半湖下降1.3,全湖下降1.6。在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提升的同时,出湖水质保持优良,巢湖湖水平均每年通过裕溪河流入长江约40亿立方米,其入长江前的国控断面裕溪口,近年来一直稳定保持Ⅱ类。

同时,合肥市本着“治湖先治河”的原则,加强重污染河流整治及清水型河库的保护,推动一河清水入巢湖。为科学调控水位,实施扩大西、兆河引江通道和江水西引项目,2019年干旱,经西、兆河引水11.63亿立方米,经驷马山到滁河干渠引水1.59亿立方米。“去年汛期,提前排出巢湖水量16亿方,相当于一个正常巢湖蓄水量,确保了安全度汛。”蒋大彬表示,今年,将巢湖调控水位原则由过去防汛抗旱兼顾转变为以防汛为主,外排湖河水39亿方(其中巢湖水30.9亿方),相当于正常水位下近2个巢湖水量,腾出安全度汛防洪库容。

巢湖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升至562种

生态修复与恢复是巢湖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也是复原巢湖绿水青山的重要载体。目前,投资近百亿、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环湖十大湿地已全部建成,累计修复恢复湿地6.2万亩。同时,构建起环湖生态屏障,近两年,环巢湖周边及环湖沿线累计完成营造林10.46万亩,种植乔木32.6万株,灌木334.5万平方米、水生植被617.1万平方米。

如今,巢湖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提升,巢湖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562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03种,今年新发现鸟类6种,其中,安徽省新纪录鸟类2种,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等国宝重现巢湖,近日,在巢湖多个地点还发现了世界级极危物种黄胸鹀,八百里巢湖正成为鸟类天堂。

此外,合肥市全面实施巢湖禁捕退捕,大力推进巢湖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巢湖水域持证捕渔民2209户、捕捞劳动力5638人全部平稳退出捕捞,发放退捕补偿资金45342万元,3464艘有证渔船全部注销,5223艘“三无”船舶取缔拆解。开展转产就业专门培训1269人次,做到应上尽上、应安尽安和上岸全部就业、上岸不减收入,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住房保障率和转产就业率均达到100%。

今年基本做到沿湖蓝藻不聚集、无异味

蓝藻水华一直是湖泊治理的难点,为加强巡查监测预警,合肥市建立起巢湖蓝藻数据信息工作平台,整合巢湖蓝藻监测、巡查、督查、预测预警等多渠道数据信息,定期编发“巢湖蓝藻监测预测周报”,将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统一要求的巢湖蓝藻应急防控启动时间由4月1日提前到3月15日,对东、西半湖12个监测点进行每周1次的巢湖蓝藻监测等。

数据显示,巢湖蓝藻发生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21年,巢湖湖区首次监测到蓝藻水华时间为5月30日,与2020年同期相比,首次监测到蓝藻水华时间推迟56天,水华发生次数、累计面积、藻密度分别下降42%、20%、32%。2022年,水华发生累计面积为543.76平方千米,同比下降53.4%,藻密度下降14.2%,基本做到沿湖蓝藻不聚集、无异味。

下一步,合肥市将建立完善“六大体系”,即:流域统一监测体系、跨区域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工程项目建设体系、水环境治理项目评估体系、水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以及考核体系,确保生态环境问题按期整改,工程设施建设能快尽快,治理机制运行持续优化,群众亲湖近湖更加方便。

汪玉茹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编辑 王翠

大皖新闻讯 今年,第一次出现蓝藻打捞能力远大于蓝藻繁殖速度,第一次出现与太湖相比的反差,第一次出现蓝藻生长的条件受到明显抑制……大皖新闻记者从9月8日召开的“合肥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专场上获悉,2012年以来,在巢湖流域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城镇人口增长近一倍的承载压力下,巢湖治理依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到2025年,将确保流域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巢湖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到2035年,力争巢湖全湖水质达到Ⅲ类。

治湖先治河 推动一河清水入巢湖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副局长蒋大彬介绍说,巢湖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转为Ⅳ类,2020年一度好转为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2年1-7月,巢湖湖区和东、西半湖富营养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东半湖下降2.1,西半湖下降1.3,全湖下降1.6。在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提升的同时,出湖水质保持优良,巢湖湖水平均每年通过裕溪河流入长江约40亿立方米,其入长江前的国控断面裕溪口,近年来一直稳定保持Ⅱ类。

同时,合肥市本着“治湖先治河”的原则,加强重污染河流整治及清水型河库的保护,推动一河清水入巢湖。为科学调控水位,实施扩大西、兆河引江通道和江水西引项目,2019年干旱,经西、兆河引水11.63亿立方米,经驷马山到滁河干渠引水1.59亿立方米。“去年汛期,提前排出巢湖水量16亿方,相当于一个正常巢湖蓄水量,确保了安全度汛。”蒋大彬表示,今年,将巢湖调控水位原则由过去防汛抗旱兼顾转变为以防汛为主,外排湖河水39亿方(其中巢湖水30.9亿方),相当于正常水位下近2个巢湖水量,腾出安全度汛防洪库容。

巢湖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升至562种

生态修复与恢复是巢湖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也是复原巢湖绿水青山的重要载体。目前,投资近百亿、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环湖十大湿地已全部建成,累计修复恢复湿地6.2万亩。同时,构建起环湖生态屏障,近两年,环巢湖周边及环湖沿线累计完成营造林10.46万亩,种植乔木32.6万株,灌木334.5万平方米、水生植被617.1万平方米。

如今,巢湖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提升,巢湖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562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03种,今年新发现鸟类6种,其中,安徽省新纪录鸟类2种,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等国宝重现巢湖,近日,在巢湖多个地点还发现了世界级极危物种黄胸鹀,八百里巢湖正成为鸟类天堂。

此外,合肥市全面实施巢湖禁捕退捕,大力推进巢湖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巢湖水域持证捕渔民2209户、捕捞劳动力5638人全部平稳退出捕捞,发放退捕补偿资金45342万元,3464艘有证渔船全部注销,5223艘“三无”船舶取缔拆解。开展转产就业专门培训1269人次,做到应上尽上、应安尽安和上岸全部就业、上岸不减收入,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住房保障率和转产就业率均达到100%。

今年基本做到沿湖蓝藻不聚集、无异味

蓝藻水华一直是湖泊治理的难点,为加强巡查监测预警,合肥市建立起巢湖蓝藻数据信息工作平台,整合巢湖蓝藻监测、巡查、督查、预测预警等多渠道数据信息,定期编发“巢湖蓝藻监测预测周报”,将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统一要求的巢湖蓝藻应急防控启动时间由4月1日提前到3月15日,对东、西半湖12个监测点进行每周1次的巢湖蓝藻监测等。

数据显示,巢湖蓝藻发生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21年,巢湖湖区首次监测到蓝藻水华时间为5月30日,与2020年同期相比,首次监测到蓝藻水华时间推迟56天,水华发生次数、累计面积、藻密度分别下降42%、20%、32%。2022年,水华发生累计面积为543.76平方千米,同比下降53.4%,藻密度下降14.2%,基本做到沿湖蓝藻不聚集、无异味。

下一步,合肥市将建立完善“六大体系”,即:流域统一监测体系、跨区域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工程项目建设体系、水环境治理项目评估体系、水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以及考核体系,确保生态环境问题按期整改,工程设施建设能快尽快,治理机制运行持续优化,群众亲湖近湖更加方便。

汪玉茹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编辑 王翠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