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圩葡萄“走出去”,除了通过新技术、新模式,也在不断寻找新“窗口”。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批新涌现出来的85后、90后“新农人”逐渐站上潮头,助力大圩葡萄迎接全新的创新升级。
从跨行转型到决定扎根
一大早,”90后“张如玲和爱人杨亭一个核对订单、一个负责备货……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没有让小夫妻俩觉得疲惫,反倒是“兴趣越来越大”,用张如玲的话说,经过近四年的摸索,正逐渐走上正轨。
“我们原本都在外地从事销售工作,父母生活在合肥,2019年我怀孕以后,就想着到合肥发展,这样家人也好有个照应”,张如玲告诉记者,当时其实没有明确的方向。
张如玲正在葡萄大棚里修剪副梢。
张如玲的父亲在大圩有10亩葡萄园,种了七八年的葡萄,2019年父亲看到隔壁有块地在转让就告诉了她,小夫妻俩一合计,打算回来试试。就这样,她和丈夫双双辞职,离开了曾打拼的城市来到大圩,承包起10亩葡萄园。
虽然与父亲的葡萄园相邻,但是两个年轻人却有自己的想法,“老一辈有他们的固定模式,我们想走自己的路”,从原先从事的行业到葡萄种植,行业跨度大,又经历了水灾、疫情,走了不少弯路的同时,张如玲却发现自己真正爱上了种葡萄。
近4年来,这对年轻的夫妻从零开始,边学边种,如今已成为远近有名的葡萄种植能手。他们的思路已渐渐明确,张如玲说,“希望明年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继续朝精品化的方向走下去”。
葡萄大棚内景。
怀揣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梦想,夫妻俩把自己的种植基地取名为”东篱下“,为了确保品质,他们所有外地订单一律发顺丰,本地只要在配送范围内的也都一律由杨亭自己送货上门。
对于张如玲夫妇来说,目前最大的收获是在这个摸爬滚打的过程中,深深爱上了这一行,“以前在城市里搞销售经常风餐露宿,现在天天与泥土相伴却找到稳稳的踏实感”。
保持热爱梦想不断
比起张如玲夫妇,“85后”的徐全胜接触大圩葡萄更早一些,作为一代“新农人”,徐全胜有着自己的想法。
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后,徐全胜转而回到大圩给哥哥的葡萄园做起销售。在2020年大圩镇首届农村电商培训班后,他又成了大圩首批直播带货的主播。
徐全胜在直播技能竞赛中的风采。
可以说,作为大圩“新农人”的代表,徐全胜每一步都走得比较早。
8月11日,记者联系上他时,他说,由于市场有一些变化,与往年相比,今年大圩葡萄在批发市场占比较大,哥哥种的葡萄今年有很大一部分都转向了批发市场,所以今年自己直播的时间少了很多。“基本上现在葡萄是不愁卖的,前期上市的品种也只剩下阳光玫瑰、甬优两个品种还没卖完。”不过,徐全胜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阳光玫瑰这几年在本地商超中很受消费者青睐,近期大量的阳光玫瑰集中上市,可能会影响到市场价格……”
除了卖葡萄,曾经打算做生态旅游的徐全胜仍然有着诸多梦想。
“我想得可能多一点”,徐全胜憨笑着说,以前的果农只想着种植,现在需要进行产业的融合,不仅要有好产品,还要会包装、服务,如果没有网络与科技手段的加持,好产品也难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果农正在采摘运输大圩葡萄满足市场需求。
徐全胜说,目前已经物色了好几个地方的名优农产品,有时间他还会多去外地学习,希望有一天可以做出自己的品牌,虽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徐全胜说他会一点点去积累。
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学习积淀,有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再是仅限于埋头种地的传统农民形象,在时代发展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新农人”正用自己的知识和创意,为大圩的升级换代注入新的活力,让大圩葡萄金字招牌历久弥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伍静 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