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2022 年7 月12 日《太原日报》第5 版,用四分之三的版面,刊登《学习借鉴“合肥经验”打造万亿产业集群》。文章说,合肥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抓住产业这个“根本支撑”,抓住营商环境这个“关键要素”,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成为企业界与投资人仰慕的“中国最牛风险投资公司”。
这已经不是合肥第一次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榜样。近年来,无论是大陆还是境外,无论是媒体还是智库,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机构,很多都将合肥誉为“最牛风投城市”,对国资引领战新产业发展的“合肥经验”进行悉心研究。
“合肥经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合肥经验”?“风投”的背后,是怎样的科学论证和精准研判……
让我们从合肥十年来战新产业“无中生有”“从有到强”的发展进程,触摸其背后的创新脉搏。
“芯屏汽合”已成“现象级”
8 月中旬,2022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合肥举办,15个“空天项目”成功签约,涵盖上游卫星制造、卫星运营和地面设备、数据应用等全产业链,为合肥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合肥市空天信息产业将力争实现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 亿元,一座“中国星城”正在悄然崛起。空天信息,将成为合肥一个新的产业地标。
十多年来,这样的故事在合肥不断上演。
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合肥以京东方、维信诺为牵引,相继建成京东方6 代、8.5 代、10.5 代线,加快建设维信诺柔性显示6 代线等一批百亿级项目,总投资超1500 亿元,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链条布局,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先进的集群,65寸、75寸大尺寸屏全球出货量第一。
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合肥以长鑫存储、晶合晶圆为龙头,引进集聚了联发科技、通富微电等一批重大项目,攻克了十纳米级动态存储芯片量产工艺,构建了从材料、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6、长三角第3。
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合肥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为龙头,在智能语音、可穿戴智能终端形成国际领先优势,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入驻企业超千家、产业规模超千亿,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芯屏汽合”产业布局中最后一个确定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在新桥科创示范区,包括蔚来汽车第二生产基地在内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雏形初现,建成后,这里的整车年产能将以十万辆计,电池产能100WM/年;在长丰县下塘镇,比亚迪合肥基地第一辆整车于6 月30 日下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过500亿元,预计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1000亿元……
统计数字显示,十年来,合肥战新产业产值增速始终快于规上工业,2012-2021 年均增长19.2%,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 年的24.4%提高到2021 年的54.9%,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由2012年的30.5%提高到2021年的71.6%。
“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现象级产业地标。而合肥市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工作,也连续五年(2017-2021 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被表彰次数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五位一体”的“合肥经验”
战新产业蓬勃兴起的背后是如今备受关注的“合肥经验”。
在“芯屏汽合”中,“屏”是合肥最先确立的产业,也是最先达到千亿产值的产业,更是“十年之前无中生有,十年之后世界一流”的产业。为什么需要“屏”,是因为家用电器、汽车制造一直是合肥的传统产业,但也面临着“缺芯少屏”的痛点。为此,合肥市主攻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把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新产业有机串联起来,高起点、系统性谋划布局。
2009 年,为了京东方6 代线项目能顺利签约动工,合肥市政府承诺拿出90亿。当时的90亿元,相当于合肥市一年财政收入的80%,合肥可以说是赌上了“身家性命”。时至今日再回首,合肥可以说,凭借专业科学的决策体系和敢为人先的魄力,合肥“赌”对了京东方。如今,京东方已经累计在合肥投资达千亿元,合肥成为京东方在全球最大的生产、研发基地。
从京东方(合肥)开始,合肥继续通过国有资本率先进入和示范引领,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让晶合集成、长鑫存储、维信诺(合肥)、蔚来(中国)、联宝电子等龙头科技企业纷纷落户。
在龙头企业落户后,合肥又坚持“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创新实施“链长制”“群长制”,构建“双龙头”引领、多节点支撑的产业链矩阵,多领域推动产业集聚。拿联宝科技来说,截至目前,已经在合肥周边带动形成70余家产业链企业。
高起点谋划布局、创新国资投入模式、多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再加上大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不断放大政策效应,中国战新产业发展的“合肥经验”逐渐成型。十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合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让合肥综合实力站稳“全国二十强”。
十年累计投入国资超1400亿元
在战新产业发展的“合肥经验”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国资引领的功用,而这也是合肥被誉为“最牛风投城市”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合肥不是“风投”而是“产投”,不是“赌博”是“拼搏”。赌博靠的是手气,拼搏靠的是手艺。
合肥的国资投入引领崭新产业发展,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是借助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专家智库、专业咨询机构、市场化基金等外脑力量,科学论证项目,精准研判风险,集体决策国资投资方式。随后,构建“基金+项目”“基金+产业”“基金+基地”的资本筹建方式,以“基金丛林”搭建“创新雨林”、培植“产业森林”,打造了总规模超千亿的国有基金丛林。
国有投资平台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入股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撬动引入战略投资者跟进参与长期投资,再通过资本市场定向增发、企业回购等形式有序退出并循环再投资,从而形成“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闭环。
合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毅说,十年来,合肥聚焦“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领域,国有资本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400 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4300 亿元,先后打造了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新产业集群。“下一步,合肥国资将继续深耕细作优势产业,同时抢先布局‘量子技术’‘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续写创新发展新篇章。”
创新创新再创新
无论是“合肥经验”,还是“最牛风投城市”,其背后都是合肥激昂澎湃的创新力量。
如今,创新已经成为合肥发展最大的标识、最大的动能、最大的潜力。它不仅体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也体现在有为政府跟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创新上。十年来,合肥荣获营商环境省会十佳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非常高”城市、政务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劳动力市场监管、财产登记、纳税、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等5 项营商环境指标成为全国标杆,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40 万户,较十年前增长4.7倍。
让企业感受“合肥温度”,见证“合肥速度”,这样的营商环境,正让合肥正从过去的“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比亚迪说,2021 年7 月,比亚迪与合肥“一拍即合”,一期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 天,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 天,从签约到整车下线,刷新了“合肥速度”。这是比亚迪抢抓机遇、大胆创新所创造的一个奇迹,也是安徽各级政府营商环境全面优化的缩影。未来,比亚迪将规划持续加大投资。
2020 年底在新站高新区点亮安徽首条全柔AMOLED生产线的维信诺,是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的龙头。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伟说,合肥的创新能力很强,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高兴在合肥这片沃土上发展,也会为合肥城市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名列《财富》世界500 强的地产企业龙湖集团过去数年在合肥打造了诸多标杆项目,其中,在合肥高新区打造的96万平方米TOD 城市综合体“龙湖光年”,是城市级新商圈“蜀西湖TOD商圈”构建的重要一环。2022 年,龙湖集团又参与了合肥两轮土地招拍挂,报名了18 宗地块,最终摘得小庙项目、肥西县两个地块,合计拿地金额超过19 亿元。“杭州、成都、北京、合肥,这些市场非常安全、价格合理,(龙湖)聚焦更加好的城市。”在投资者会议上,龙湖集团表示,合肥的价值非常被看好,是龙湖重点投资的城市之一。
有了这些龙头企业的持续投资兴业,加上合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创新韧劲,未来,合肥将打造“更加养人”的发展热土,成为“更加愉快”的创新之地,在助力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彰显合肥更大担当。
徐菲菲 尹航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