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目标任务,积极打造便利、公开、透明的一流营商环境。按照安徽省委网信办开展“营商·商赢”网络主题宣传的部署,安徽网今起开设专栏,聚焦各地各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服务企业发展的创新举措、典型经验和感人故事。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从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到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在合肥,企业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带来的便利。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近年来,合肥市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精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在肥创新创业主体见证“合肥速度”、感受“合肥温度”。
创建平台 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2020年9月,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作为首批入驻该中心的企业,主营定制化时尚产品出口的安徽梵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成为中心服务升级的受益者之一。
“在资源对接、信息传递、通关报关方面,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支持和服务。”公司负责人表示,少了后顾之忧,企业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目前,该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逐年递增。据了解,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了线上、线下两大服务体系,已为1500余家省内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服务,入驻跨境电商配套及运营企业50多家。
这是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合肥市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先后获批建设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服务贸易试点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进口贸易示范区,成为同时拥有4个国家级开放品牌的4个省会城市之一。外资外贸持续增长,49家境外500强在肥投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超17%,总量跃居省会城市第8。
为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合肥市聚焦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出更多有助于放宽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的改革举措,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开展惠企政策直达服务,发布两批共22项“免申即享”财政政策清单,截至目前,共为1358户国家高新企业、2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众创空间兑现政策资金3.02亿元。出台《合肥市区高压中小微民营企业外部电力接入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省内率先实现1250千伏安及以下企业投资至用地红线,用水用气推行零跑办、零资料、零投资的“三零”模式,切实降低企业要素成本。
创新政策 企业办事更高效
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波林股份)总部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根据计划,公司在高新区的新厂区项目要在今年4月开工建设。然而,在前期办理环评的过程中,环评文本编制过程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导致进度缓慢。
得知企业遇到的问题之后,高新区环保部门进行了多方协调,并告知企业,高新区依托安徽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两证合一”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探索环评审批改革。“我们遇到的问题正好符合政策范围,仅在一天时间内,项目环评备案就完成了,这个速度确实让我们惊喜,公司也成为这一政策的首批受益单位。”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许静感慨道。
据了解,“两证合一”改革破解了企业反复提交审批资料的难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全省生态环境审批制度改革提供先进经验。近年来,合肥市聚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进一步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平均申报材料减少到2个以下,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企业开办实现“掌上办”“分段办”“零成本”;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平均办理时间压缩到53个工作日(承诺时限为70日)、工业项目全流程平均办理时间压缩到36个工作日(承诺时限为40日),比国家要求时限缩短1/3以上;实行“标准地”改革,简易低风险项目压缩到20个工作日以内;拓展“非接触式”办税,全市95%以上主要涉税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如今,营商环境对市场主体的磁场效应逐步显现,合肥市市场主体已突破130万户。
创优环境 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出台《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近年来,合肥市推动地方立法与改革实践同步,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一全市随机抽查工作平台,将全市54万户企业和8367名监管人员全部纳入,分类建立随机抽查“两库”,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搭建“信易贷”平台,推进信用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平台注册企业突破13万户,授信总额突破500亿元。积极开展政务失信治理工作,将因法院判决不执行、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拖欠农民工工资、“新官不理旧账”等依法依规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作为政务失信治理重点,建立防范和治理政务失信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合肥市始终坚持创新这一国策,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氛围与日俱增,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52%,居省会城市第3位。年度国家十大科技重大突破合肥独占四席,1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接近翻一番,总数达4905户;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次突破千户大关,总数达4528户,三年实现倍增;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6家、总数达13家,居省会城市第2位。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下一步,合肥将以“比学赶超”的劲头,锚定更高目标,拿出更实举措,开展营商环境迭代优化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