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提供全托、日托、上门服务 合肥将建设街道级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原创 2021-10-14 19:25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重阳节。统计数据显示,合肥市是安徽省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在合肥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薛育红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我市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

对此,合肥市民政局在答复函中透露,下一步合肥将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在街道层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街道级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做实做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家庭发挥养老功能,探索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

关键词:养老服务设施

在老旧和新建小区按标准配备养老服务用房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合肥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43万人,占总人口的15.3%,老年人口绝对数全省最高。据悉,合肥市分类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每百户20~30平米的标准,在老旧和新建小区按标准配备养老服务用房,截止2020年底,城市社区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面积48.21万平方米,每百户配建面积达到25.9平方米;推进社区嵌入式照护型小微机构建设,综合利用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提供日托、短托、长期照护、助餐、助浴等综合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已建20家;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按照实际新增床位数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实施农村敬老院提升改造,明确了2020-2022年全市71所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含10所县级供养服务设施)的改造提升任务;推进适老化改造。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落实民生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要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开展适老化改造。

关键词:养老服务供给

实现城市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

合肥市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落实特殊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为城乡低保、孤寡和高龄老年人购买三大类3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给予县(市)城关镇以外地区70周岁以上的低保、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建立特困供养对象护理保障制度,为全市特困供养对象购买医疗护理保险。建立高龄津贴发放制度,全市20.6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

在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合肥市建设了县级、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截止2020年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将社区和居家养老“助餐工程”建设纳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改革任务,重点保障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兼顾其他老年人及人群,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81个,实现城市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日均服务万余人次。

为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合肥鼓励在肥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开设涉及养老服务的专业。鼓励中职学校开设“护理”、“中医护理”、“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目前,该类专业的中职在校学生达8000余人,占中职在校学生数8%,位居各专业的前列。出台《合肥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实施方案》,健全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制度。对养老机构从事一线的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学费补偿和入职奖补。

关键词:养老服务规划

探索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

合肥市民政局在答复函中透露,下一步,合肥市将科学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以养老服务普惠均等、方便快捷、智能高效为方向,以满足老年人对美好晚年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构建与该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并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点等内容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合肥将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运营管理,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街道层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街道级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做实做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家庭发挥养老功能,探索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引导其他老年人自愿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工程。

什么是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记者了解到,今年合肥市庐阳区已开展此项试点,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是在老年人家庭中按照养老机构服务的基本要求设置,依托专业服务队伍、智能养老设备和服务平台,为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使其在家中也能享受到养老院的专业服务。

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方面,合肥市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立完善该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实行对智慧养老省级示范机构和项目动态管理,打造智慧养老院,推进居家老年人家庭智能安防改造。继续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培育产教融合型养老机构,完善该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和相关课程,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

每个行政村都要设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针对王自云代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广’互助合作养老模式机制’的建议”,合肥市民政局答复称,合肥市目前已开展农村互助养老示范点建设。下一步,以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以筑牢底线补齐短板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筹、覆盖全体、分层分类、公平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在服务对象上,由特困供养人员向所有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等老年人拓展。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到2022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照护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发挥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支持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在确保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基础上,向其他特殊困难老人提供集中养护服务。在供给主体上,由政府单一服务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参与转变。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推动农村特困供养机构社会化运营。在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农村互助式养老建设。

在服务方式上,由机构养老向居家社区养老。健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推进乡镇、村两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农村社区每个行政村至少集中设置1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农村特困供养机构转型升级为养老服务中心,形成对周边村居的辐射作用,重点为村居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助推农村养老服务消费梯次升级。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支持四县一市探索发展智慧养老服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编辑:彭玲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重阳节。统计数据显示,合肥市是安徽省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在合肥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薛育红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我市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

对此,合肥市民政局在答复函中透露,下一步合肥将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在街道层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街道级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做实做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家庭发挥养老功能,探索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

关键词:养老服务设施

在老旧和新建小区按标准配备养老服务用房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合肥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43万人,占总人口的15.3%,老年人口绝对数全省最高。据悉,合肥市分类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每百户20~30平米的标准,在老旧和新建小区按标准配备养老服务用房,截止2020年底,城市社区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面积48.21万平方米,每百户配建面积达到25.9平方米;推进社区嵌入式照护型小微机构建设,综合利用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提供日托、短托、长期照护、助餐、助浴等综合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已建20家;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按照实际新增床位数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实施农村敬老院提升改造,明确了2020-2022年全市71所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含10所县级供养服务设施)的改造提升任务;推进适老化改造。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落实民生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要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开展适老化改造。

关键词:养老服务供给

实现城市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

合肥市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落实特殊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为城乡低保、孤寡和高龄老年人购买三大类3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给予县(市)城关镇以外地区70周岁以上的低保、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建立特困供养对象护理保障制度,为全市特困供养对象购买医疗护理保险。建立高龄津贴发放制度,全市20.6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

在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合肥市建设了县级、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截止2020年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将社区和居家养老“助餐工程”建设纳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改革任务,重点保障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兼顾其他老年人及人群,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81个,实现城市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日均服务万余人次。

为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合肥鼓励在肥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开设涉及养老服务的专业。鼓励中职学校开设“护理”、“中医护理”、“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目前,该类专业的中职在校学生达8000余人,占中职在校学生数8%,位居各专业的前列。出台《合肥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实施方案》,健全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制度。对养老机构从事一线的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学费补偿和入职奖补。

关键词:养老服务规划

探索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

合肥市民政局在答复函中透露,下一步,合肥市将科学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以养老服务普惠均等、方便快捷、智能高效为方向,以满足老年人对美好晚年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构建与该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并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点等内容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合肥将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运营管理,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街道层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街道级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做实做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家庭发挥养老功能,探索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引导其他老年人自愿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工程。

什么是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记者了解到,今年合肥市庐阳区已开展此项试点,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是在老年人家庭中按照养老机构服务的基本要求设置,依托专业服务队伍、智能养老设备和服务平台,为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使其在家中也能享受到养老院的专业服务。

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方面,合肥市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立完善该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实行对智慧养老省级示范机构和项目动态管理,打造智慧养老院,推进居家老年人家庭智能安防改造。继续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培育产教融合型养老机构,完善该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和相关课程,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

每个行政村都要设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针对王自云代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广’互助合作养老模式机制’的建议”,合肥市民政局答复称,合肥市目前已开展农村互助养老示范点建设。下一步,以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以筑牢底线补齐短板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筹、覆盖全体、分层分类、公平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在服务对象上,由特困供养人员向所有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等老年人拓展。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到2022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照护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发挥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支持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在确保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基础上,向其他特殊困难老人提供集中养护服务。在供给主体上,由政府单一服务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参与转变。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推动农村特困供养机构社会化运营。在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农村互助式养老建设。

在服务方式上,由机构养老向居家社区养老。健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推进乡镇、村两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农村社区每个行政村至少集中设置1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农村特困供养机构转型升级为养老服务中心,形成对周边村居的辐射作用,重点为村居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助推农村养老服务消费梯次升级。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支持四县一市探索发展智慧养老服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编辑:彭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