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2021年10月12日,在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千亩绿色优质富锌水稻产业化种植实验基地,千亩绿色优质富锌水稻开始收割。据了解,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利用生物技术诱捕成虫减少繁殖,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虫害。经过加工后的优质富锌大米将进入合肥市部分商超销售,为合肥市增加新的优质“粮仓”。
该基地位于三十岗乡东瞿村、汪堰村境内,占地1000余亩。“项目选用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自主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徽软香 1 号、臻香丝苗等,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以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和虫害全程生物防治及节水灌溉绿色模式种植。”该项目负责人张军军介绍,这样既减少了农药污染,也能提高稻米的品质。
庐阳区三十岗乡是合肥市的饮用水源地,承担着为市民提供安全饮用水的重任。近年来,由于保护合肥水源地,庐阳三十岗乡辖区的水稻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为探索在保护水源地生态的同时推动绿色发展,防止耕地“非粮化”,该区今年在离水库较远的二级水源保护区创新种植绿色水稻,走出了一条水源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庐阳区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位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属于基本农田,必须用于粮食种植。根据《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可以进行农业种植,但需限制使用农药化肥。为此,该项目停止使用一切农药化肥,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替换,既涵养了土壤,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又确保耕地不撂荒和非粮化,也为当地农民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增收渠道,实现生态保护、保护耕地与增收致富三赢。
吴京 孟斌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编辑: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