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爸”气来袭|“船模大王”老爸吴培: 父女并肩“乘风破浪”

©原创 2021-06-20 08:27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他因为父亲的影响爱上了造船,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制作了数百只中外古船模型;自己当了父亲后,他又把造船模的爱好和梦想传递给了女儿,和女儿一起创造了多件船模精品。在合肥, “船模大王”吴培数十年如一日,将船模制作这项传统非遗技艺发扬光大。

“造船梦”从小就植入心中

1953年出生的吴培,从小在南京长江边长大,江上来来往往的机动船、渔船和帆船,成为他儿时最深刻的记忆。而父亲年轻时乘坐海轮出海的故事,更是让他心驰神往。 “那时候帆船比较多,后来慢慢少了。”

船模大王吴培和他的女儿吴婷。

吴培说,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 “留过洋,去过英国、日本学习经济。所以他也经常跟我讲坐船出国、回国时,在海上的一些故事。”吴培的父亲喜欢动手,经常制作一些小东西。 “我受他的影响,也喜欢上了船,喜欢动手制作,还自学了雕刻。”毕业后,吴培以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考进了合肥工艺美术厂。在合肥工艺美术厂,吴培磨炼了制船技艺。后来,工艺美术厂改制解散,他开始重拾儿时的“造船梦”,潜心研究船模制作。

在吴培眼里,一艘船不仅是一个行驶在江河中的空间,也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代表了一段历史。”吴培说,他喜爱船舶,也热爱历史,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所制作的船模,里面就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船模制作是个需要耐心的细致活,做一艘船模有时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吴培说,一艘船模的成型要经过画图、下料、风干木头、打榫、装配、打磨做旧等几十道工序。

痴迷“造船”甚至卖掉房子

“制作古船模型,尤其是历史名船,不能光凭想象,得尊重历史,依据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真实再现。”吴培说,中国很多古船并没有流传下来的图样,只能通过文字描述或其他线索慢慢复原,难度很大。

吴培曾花两年半时间做过一只郑和宝船,这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一艘战船。 “这艘船到底是什么模样,甲板上有哪些设施,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得从各个地方找线索,就像拼图一样一点一点把它的样子拼出来。”为此,吴培跑遍了北京、南京等地的图书馆,还托朋友从日本找到了一本古代画册,试着复原这艘战舰的真实模样。

吴培正在制作船模。

在反复的研究揣摩中,他制作出了一只高4米、长3.2米、宽1.2米的郑和宝船模型,船上装有几十门大炮,铁锚、瞭望塔、房间、护栏、海灯等应有尽有,尽显当时的海船雄风。如今,这只船模收藏于武汉的长江非遗博物馆,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历史。

李鸿章官船、郑和宝船、汴河客船……吴培亲手制作的船模数不胜数,精美绝伦。制作这些船模,他不仅要花费巨大的精力,也耗费了很多成本, “要买工具,买书,买资料,要租房子堆放木料……”为了弄到钱,吴培甚至把自己的一套住房都卖掉了, “这几十年来,我投入到这里面的钱,估计有上百万。”

和女儿一起创造船模精品

吴培对船模的痴迷和热爱,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女儿吴婷。吴婷从小就对父亲做船模很感兴趣, “她从小对审美绘画有着超越常人的敏感和爱好,在学校里,老师也经常夸她学习比较快,悟性好。”吴婷小时候喜欢捏橡皮泥,做东西非常像, “捏的小兔子小狗活灵活现。”吴培发现了女儿的天赋,便有意培养她。吴培指着墙上一张女儿小时候跟船模的合影说,这是他给大连海鲜馆做的一条欧洲船,女儿当时还在上小学。后来,女儿上了大学,学习美术和设计, “她学的专业,跟船模制作关系很密切。因为船模有雕刻,还有造型,都需要设计。”就这样,女儿的专业跟父亲的梦想,结合了起来。 “她就慢慢开始帮我设计船模了。”

吴培做过的最大的一只船模,是《清明上河图》里的一条汴河客船。当时是2005年,安徽省博物院在天鹅湖建新馆,做了一系列淮河流域的古船模型,邀请吴培来设计古船模型的方案。吴培就和女儿一起来承接这项任务。 “我们要把图上近10厘米长的图案,还原成一只6米多长的船模,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虽然是一条古代客船船模,但窗户雕刻精美,船上设施非常齐全,有供人休息喝茶的桌椅板凳,甚至还有用于养鸡的鸡笼。”吴培按着这张图把所有的零部件一一复原,做到帆能动、舵能转、窗能移、门能开、灯能亮,极尽精巧之能事。 “这只船模运到安徽博物院那一晚,我看着这艘古船恍惚间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吴培说。就在那一晚,他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把船模制作这条路走下去。

培养年轻人传承船模制作

制作船模是件非常辛苦的活儿,从选木料到设计,到木头锯成条,开槽,雕刻,打磨,每道工序都特别繁琐, “比如挑选木料,要选择颜色纹路相类似的。”另外,制作船模的过程缓慢而艰苦,经常要在木屑飞扬的工作室内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又脏又累。

凭借着对船文化的无比热爱,吴培和女儿坚持了下来。女儿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和父亲一起潜心钻研船模制作。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位于合肥市文化馆的船模工作室内,见到了吴培和他的女儿吴婷,他们正在为庆祝建党百年制作南湖红船模型。记者看到,工作室里摆着各种形状的木料、木质零件,还有成型的船模,对于每一只船模,吴培都如数家珍。

几十年来,吴培陆陆续续做了近600只船模,包括风帆船、古战船、渔船、货船、游船等近70种类型。现在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吴培开始把更多精力用于培养年轻人。 “女儿和几个徒弟都在跟着我学习船模制作技艺。”如今,吴培正着力将女儿吴婷培养成省级非遗庐州吴氏船模的传承人。此外,吴培还会去学校讲授船模课,告诉学生们关于船模的故事。 “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船模,让年轻人了解古船背后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沈宪 郑婷婷 仲名山 孙雨静 徐静 季云冈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魏鑫鑫 刘旸 摄影报道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他因为父亲的影响爱上了造船,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制作了数百只中外古船模型;自己当了父亲后,他又把造船模的爱好和梦想传递给了女儿,和女儿一起创造了多件船模精品。在合肥, “船模大王”吴培数十年如一日,将船模制作这项传统非遗技艺发扬光大。

“造船梦”从小就植入心中

1953年出生的吴培,从小在南京长江边长大,江上来来往往的机动船、渔船和帆船,成为他儿时最深刻的记忆。而父亲年轻时乘坐海轮出海的故事,更是让他心驰神往。 “那时候帆船比较多,后来慢慢少了。”

船模大王吴培和他的女儿吴婷。

吴培说,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 “留过洋,去过英国、日本学习经济。所以他也经常跟我讲坐船出国、回国时,在海上的一些故事。”吴培的父亲喜欢动手,经常制作一些小东西。 “我受他的影响,也喜欢上了船,喜欢动手制作,还自学了雕刻。”毕业后,吴培以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考进了合肥工艺美术厂。在合肥工艺美术厂,吴培磨炼了制船技艺。后来,工艺美术厂改制解散,他开始重拾儿时的“造船梦”,潜心研究船模制作。

在吴培眼里,一艘船不仅是一个行驶在江河中的空间,也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代表了一段历史。”吴培说,他喜爱船舶,也热爱历史,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所制作的船模,里面就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船模制作是个需要耐心的细致活,做一艘船模有时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吴培说,一艘船模的成型要经过画图、下料、风干木头、打榫、装配、打磨做旧等几十道工序。

痴迷“造船”甚至卖掉房子

“制作古船模型,尤其是历史名船,不能光凭想象,得尊重历史,依据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真实再现。”吴培说,中国很多古船并没有流传下来的图样,只能通过文字描述或其他线索慢慢复原,难度很大。

吴培曾花两年半时间做过一只郑和宝船,这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一艘战船。 “这艘船到底是什么模样,甲板上有哪些设施,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得从各个地方找线索,就像拼图一样一点一点把它的样子拼出来。”为此,吴培跑遍了北京、南京等地的图书馆,还托朋友从日本找到了一本古代画册,试着复原这艘战舰的真实模样。

吴培正在制作船模。

在反复的研究揣摩中,他制作出了一只高4米、长3.2米、宽1.2米的郑和宝船模型,船上装有几十门大炮,铁锚、瞭望塔、房间、护栏、海灯等应有尽有,尽显当时的海船雄风。如今,这只船模收藏于武汉的长江非遗博物馆,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历史。

李鸿章官船、郑和宝船、汴河客船……吴培亲手制作的船模数不胜数,精美绝伦。制作这些船模,他不仅要花费巨大的精力,也耗费了很多成本, “要买工具,买书,买资料,要租房子堆放木料……”为了弄到钱,吴培甚至把自己的一套住房都卖掉了, “这几十年来,我投入到这里面的钱,估计有上百万。”

和女儿一起创造船模精品

吴培对船模的痴迷和热爱,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女儿吴婷。吴婷从小就对父亲做船模很感兴趣, “她从小对审美绘画有着超越常人的敏感和爱好,在学校里,老师也经常夸她学习比较快,悟性好。”吴婷小时候喜欢捏橡皮泥,做东西非常像, “捏的小兔子小狗活灵活现。”吴培发现了女儿的天赋,便有意培养她。吴培指着墙上一张女儿小时候跟船模的合影说,这是他给大连海鲜馆做的一条欧洲船,女儿当时还在上小学。后来,女儿上了大学,学习美术和设计, “她学的专业,跟船模制作关系很密切。因为船模有雕刻,还有造型,都需要设计。”就这样,女儿的专业跟父亲的梦想,结合了起来。 “她就慢慢开始帮我设计船模了。”

吴培做过的最大的一只船模,是《清明上河图》里的一条汴河客船。当时是2005年,安徽省博物院在天鹅湖建新馆,做了一系列淮河流域的古船模型,邀请吴培来设计古船模型的方案。吴培就和女儿一起来承接这项任务。 “我们要把图上近10厘米长的图案,还原成一只6米多长的船模,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虽然是一条古代客船船模,但窗户雕刻精美,船上设施非常齐全,有供人休息喝茶的桌椅板凳,甚至还有用于养鸡的鸡笼。”吴培按着这张图把所有的零部件一一复原,做到帆能动、舵能转、窗能移、门能开、灯能亮,极尽精巧之能事。 “这只船模运到安徽博物院那一晚,我看着这艘古船恍惚间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吴培说。就在那一晚,他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把船模制作这条路走下去。

培养年轻人传承船模制作

制作船模是件非常辛苦的活儿,从选木料到设计,到木头锯成条,开槽,雕刻,打磨,每道工序都特别繁琐, “比如挑选木料,要选择颜色纹路相类似的。”另外,制作船模的过程缓慢而艰苦,经常要在木屑飞扬的工作室内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又脏又累。

凭借着对船文化的无比热爱,吴培和女儿坚持了下来。女儿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和父亲一起潜心钻研船模制作。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位于合肥市文化馆的船模工作室内,见到了吴培和他的女儿吴婷,他们正在为庆祝建党百年制作南湖红船模型。记者看到,工作室里摆着各种形状的木料、木质零件,还有成型的船模,对于每一只船模,吴培都如数家珍。

几十年来,吴培陆陆续续做了近600只船模,包括风帆船、古战船、渔船、货船、游船等近70种类型。现在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吴培开始把更多精力用于培养年轻人。 “女儿和几个徒弟都在跟着我学习船模制作技艺。”如今,吴培正着力将女儿吴婷培养成省级非遗庐州吴氏船模的传承人。此外,吴培还会去学校讲授船模课,告诉学生们关于船模的故事。 “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船模,让年轻人了解古船背后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沈宪 郑婷婷 仲名山 孙雨静 徐静 季云冈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魏鑫鑫 刘旸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