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冲刺吧,少年|家长:尽量减少高考前的“仪式感”

©原创 2021-05-23 08:45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虽然我是一名陪读妈妈,儿子马上要参加高考,但同事们都说从我的表情上看不出来紧张和焦虑。”日前,记者采访到合肥市民刘女士,她的话语中透着轻松。刘女士的儿子今年18岁,在合肥八中读高三。作为一名陪读妈妈,刘女士会在每天上午出门前就烧好几个菜,同时将一些蔬菜洗好、切好。刘女士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全力做好后勤保障的前提下,她常在中午与孩子进行积极和轻松的交流,希望孩子保持平常心。

没有不切实际的预期

“很多父母都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我们也一样。儿子的成绩中等,但他的性格很开朗。”刘女士说,距离高考已经很近了,她并没有在这段时间对孩子表现出过度关心,甚至不会在孩子面前提“要为父母争口气”这样的话。她当然希望孩子在今年高考中能有好的发挥,但她对儿子的成绩有客观的评估,没有不切实际的预期。

刘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每天回家或多或少都会分享一些事情,有烦心事也有有趣的事情,比如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了,哪道题目没有做对或者很难 等 等 。 对于这些,刘女士都会认真听,不会打断孩子或者催促孩子去学习。对孩子所说的烦心事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她也会加以开导和鼓励,引导孩子不要在意已发生的事情,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

刘女士说,在她看来,与孩子的交流都是积极的, “我是有些担心他的成绩以及他的字迹不够工整,但我极少表现出来。”刘女士说,即便她和孩子爸爸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其他问题,在这段时间,也不会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来。他们也担心,如果太焦虑,会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

让孩子保持原有的状态

“儿子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打篮球,每周会在学校内打两次篮球。”刘女士告诉记者,在高考前最后复习阶段,尽量维持孩子原有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不会刻意改变孩子的生活方式,不制造紧张的气氛。

“孩子晚上从学校回来,看书学习大约会到11点甚至12点之后,对这些我都不会提醒,他从小就有自己的生物钟。”刘女士说,孩子已经长大成人,需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她更愿意看到孩子是轻装上阵,这样也有利于孩子的考场发挥。

对于孩子有时会用手机看视频和新闻,刘女士并不反对,她希望在这段时间尽量减少高考前的“仪式感”。

没准备给孩子补营养品

刘女士告诉记者,儿子每天中午12点多回到家,在这之前,她都会提前把饭菜准备好。 “为了不耽误孩子吃饭,饭后他还要午休,我都会提前做准备。”刘女士对记者说,每天上午她出门前,会提前准备好中午饭菜,比如烧好几个菜,将蔬菜洗好、切好,不会因为高考的来临而过多地改变孩子的饮食。

“也听过这样的建议,是不是补一些营养品,但我觉得没有必要吧。”刘女士说,虽然离高考已经不远了,但她没准备给孩子补营养品,考前这段饮食其实和平时是一致的。

聂耀宗 徐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魏鑫鑫  采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虽然我是一名陪读妈妈,儿子马上要参加高考,但同事们都说从我的表情上看不出来紧张和焦虑。”日前,记者采访到合肥市民刘女士,她的话语中透着轻松。刘女士的儿子今年18岁,在合肥八中读高三。作为一名陪读妈妈,刘女士会在每天上午出门前就烧好几个菜,同时将一些蔬菜洗好、切好。刘女士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全力做好后勤保障的前提下,她常在中午与孩子进行积极和轻松的交流,希望孩子保持平常心。

没有不切实际的预期

“很多父母都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我们也一样。儿子的成绩中等,但他的性格很开朗。”刘女士说,距离高考已经很近了,她并没有在这段时间对孩子表现出过度关心,甚至不会在孩子面前提“要为父母争口气”这样的话。她当然希望孩子在今年高考中能有好的发挥,但她对儿子的成绩有客观的评估,没有不切实际的预期。

刘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每天回家或多或少都会分享一些事情,有烦心事也有有趣的事情,比如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了,哪道题目没有做对或者很难 等 等 。 对于这些,刘女士都会认真听,不会打断孩子或者催促孩子去学习。对孩子所说的烦心事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她也会加以开导和鼓励,引导孩子不要在意已发生的事情,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

刘女士说,在她看来,与孩子的交流都是积极的, “我是有些担心他的成绩以及他的字迹不够工整,但我极少表现出来。”刘女士说,即便她和孩子爸爸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其他问题,在这段时间,也不会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来。他们也担心,如果太焦虑,会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

让孩子保持原有的状态

“儿子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打篮球,每周会在学校内打两次篮球。”刘女士告诉记者,在高考前最后复习阶段,尽量维持孩子原有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不会刻意改变孩子的生活方式,不制造紧张的气氛。

“孩子晚上从学校回来,看书学习大约会到11点甚至12点之后,对这些我都不会提醒,他从小就有自己的生物钟。”刘女士说,孩子已经长大成人,需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她更愿意看到孩子是轻装上阵,这样也有利于孩子的考场发挥。

对于孩子有时会用手机看视频和新闻,刘女士并不反对,她希望在这段时间尽量减少高考前的“仪式感”。

没准备给孩子补营养品

刘女士告诉记者,儿子每天中午12点多回到家,在这之前,她都会提前把饭菜准备好。 “为了不耽误孩子吃饭,饭后他还要午休,我都会提前做准备。”刘女士对记者说,每天上午她出门前,会提前准备好中午饭菜,比如烧好几个菜,将蔬菜洗好、切好,不会因为高考的来临而过多地改变孩子的饮食。

“也听过这样的建议,是不是补一些营养品,但我觉得没有必要吧。”刘女士说,虽然离高考已经不远了,但她没准备给孩子补营养品,考前这段饮食其实和平时是一致的。

聂耀宗 徐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魏鑫鑫  采写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