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我从包公家乡来”2021大型融媒体采访团在沧州举办座谈会 两地学者专家交流共话包公文化传承之路

©原创 2021-04-28 12:58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4月27日下午,“我从包公家乡来”2021大型融媒体采访团与沧州市委宣传部、沧州专家学者一起召开座谈会,就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挖掘包公故事,弘扬包公文化,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沧州、合肥两地纷纷表示,将以包公文化为纽带,建立起更加广泛而深入的联系,期待将来在更多领域上达成合作。

期待两地在更多领域上达成合作

“包公的家乡人来到包公执政所在地沧州,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沧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一新在致辞中表示,合肥、沧州同是历史文化名城,两地因包公结缘,此次包公文化交流非常有益,希望共同做好包公文化发扬和传承,将来以包公文化为纽带,在更多领域上达成合作。

“踏上沧州这片土地,就感受到沧州人的热情,我们也欢迎沧州的客人到开放的肥东去,到包公的家乡来。”肥东县委宣传部部常务副部长、安徽大学安徽包公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许泽夫在座谈会上发出盛情的邀请。他说,肥东位居皖中腹地,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也是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10多条高速公路经过肥东,拥有两座高铁站,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

“肥东人杰地灵,是包公的出生地,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有关包公清廉的故事。肥东县委县政府非常注重打造包公品牌,与安徽大学联合创建‘包公文化研究中心’,并正在建设占地1500亩的包公文化园,恢复包公故居、千年包公井等包公遗迹。”许泽夫说,肥东还组织“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团先后赴肇庆、开封、商丘、宁波等多地探寻包公足迹,宣传包公文化,推介肥东,下一步还希望走出国门,将包公文化传播到海内外。他表示,希望借此次采访活动为契机,今后两地加强交流合作,更好地进行文化互通,共同进步。

传承包公文化具有时代意义

“探寻包公足迹,聆听包公故事,弘扬包公文化,传承清正廉明。”新安晚报社副总编辑甘社会在座谈会上发言,自2019年开始,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肥市委宣传部、肥东县委、安徽包公研究中心主办,新安晚报社、肥东县委宣传部联合承办的“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连续三年深入广东肇庆,河南开封、商丘,浙江宁波、绍兴等多地采访,成果丰硕,影响广泛。

“今年来到美丽的园林城市、武术之乡、文化古都沧州,沧州当地对包公文化的保护,沧州人民对包公的敬仰,令我感受深刻。”甘社会说,在广东肇庆,采访团目睹包公写下的唯一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是包公一生的写照。“千百年来,包公廉洁奉公,刚正不阿,不畏权贵,铁面无私,惩恶锄奸,天下为公,受到人民的喜爱和传颂,今天我们传承包公文化尤为重要,正好切合当前反腐倡廉的时代主题,这也是我们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甘社会副总编辑介绍,“我从包公家乡来”活动自从开展以来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央及省内外主流媒体参与宣传,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宣传覆盖人群累计超过4亿人次,波及全国甚至海外。采访团所至之处,乃至在全国,迎来新一轮的弘扬包公文化的高潮。“包公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包公是肥东的,合肥的,安徽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

“包公在沧州可谓家喻户晓,深受百姓敬仰与爱戴。”沧州晚报副总编辑殷毓平说,她曾经到过安徽《新安晚报》交流学习,也曾到过合肥的包公祠,自那之后开始留意了解包公在沧州的故事,探究与戏剧文学作品中不一样的包公。

“北宋时期沧州出过很多名人,但包公最有威望最受推崇。”殷毓平说,她正在写一本《北宋时期的真沧州》,第一章就讲述包公在沧州的故事。在她看来,戏剧和传说中的包拯,是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包拯。而考证包拯在沧州一年左右的作为,了解到多面的丰满的包拯形象。“比如,重视军事情报工作的‘谍战包公’;算细账、过日子的‘理财包公’;奉公也爱家的‘温情包公’。”殷毓平说,包公文化历久弥新,赋予了很多时代意义。新时代,仍然需要大力弘扬包公文化,也希望合肥沧州两地借包公结缘,今后有更多交流与合作。

文史专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合肥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戴健:

欢迎沧州客人去合肥  推动两地文化交流

“通过这几天到沧州的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包公的事迹在沧州得到弘扬,包公的文化在沧州得到传承,有一种‘他乡遇故知,他乡遇先贤’之感。”戴健表示,欢迎到沧州的客人到肥东、到合肥来交流包公文化。

戴健讲述了包拯在沧州河间为官的故事。他说,历史上的包拯还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在包拯出使辽国时,面对辽国的各种挑衅,包拯不卑不亢,沉着稳健地挫败对方,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与利益。包拯在1048年任河北路转运使,负责边关粮草财政,曾上书建议就地牧马,裁减军队,训练民兵代之。

“我们这次去探寻包公足迹,既把包公在家乡的事迹宣传到沧州、河间、雄安,也促进了两地包公文化的交流联动。”戴健说,希望沧州、合肥大力开发包公等名人资源,进一步挖掘包公的文化内涵,推动包公文化的传承。

文史专家、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孙建:

希望能重建包公祠恢复包公轿

“采访团这一行来到沧州探寻包公足迹,对沧州也有很大的启发。”孙建说,包公在沧州为官虽然仅仅一年多,但是丰富了北宋时期的沧州历史文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遗迹。特别是包公在河间执政时,留下了最独特的历史文物——包公轿。相传沧州凡有新官上任,都要先坐一次包公轿,以表达对包公的敬仰与效仿,相当于现在干部上任前的廉政教育。

“遗憾的是古沧州历经战乱,包公祠被拆,包公轿被毁,很多历史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孙建建议,沧州正在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议在原址重建包公祠,复制包公轿,供百姓瞻仰,学习和弘扬包公文化,将包公的清正廉明精神传承下去。

孙建还认为“我从包公家乡来”这一活动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他建议沧州可以打杂技文化牌,比如开展“我从杂技之乡来”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将沧州的杂技文化宣传出去。

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长、安徽大学兼职教授潘小平:

弘扬包公文化切合反腐倡廉主题

包公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清官,千百年来深受百姓敬仰和爱戴。“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包公精神的“忠”更高层面体现在为民请命,为百姓鼓与呼,让人民休养生息;在包公执政上,公平公正得到了很高的体现,在潘小平看来,正因为包公一心为民,才被民间奉为精神领袖,包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也体现了在历史创造中人民的力量。

“传承包公文化直到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潘小平说, 希望官场多谈包公文化,官员将包公作为榜样,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弘扬包公文化切合反腐倡廉的时代主题,包公文化中的清正廉明更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

沧州国学院副院长翟广瀛:

包公文化是宝贵的民族财富

“有朋自包公家乡来,不亦乐乎?”翟广瀛说,见到来自包公家乡的人,心情非常激动。包公在沧州留下闪光的足迹,丰富了沧州的历史文化,是沧州人的骄傲和自豪。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包公的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公平公正,一心为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包公不仅是清官廉政的代名词,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他体现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浩然正气,老子的道,庄子的真,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希望我们共同弘扬包公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大皖徽派主编、著名学者马丽春:

来沧州采风收获颇丰

“此行来到沧州采风特别有收获。”马丽春说,她正在写一本关于包公的书,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有血肉、有情感、有温度的包公。“包公生长于肥东, 成名于端州,扬名于开封。

“其实历史上,包公跟河北的关系很大,他曾多次来过河北,在河北担任转运使等要职。”在她看来,包公是知行合一的了不起的政治家、实干派,他的很多做法与现代文明精神相吻合。

《无名文学》副主编史丽娜:

希望包公文化成为两地友谊纽带

沧州是一座历史古城,名人辈出。包拯就是其中一位最值得推崇的、最受民间爱戴的名人圣贤。包拯,在出生地合肥,是刚正不阿的形象,在沧州执政,仍然是秉公无私的形象。

安徽文化与沧州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但无论什么时候,文化对正能量的需求都不会改变。文学艺术需要发展更新,需要包公文化这样的正能量来推动社会各领域的进步。希望包公文化能成为合肥、沧州两地友谊的纽带,也希望包公文化能成为我们文学作品的能量源泉。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文  余康生/图

编辑:唐恒钢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4月27日下午,“我从包公家乡来”2021大型融媒体采访团与沧州市委宣传部、沧州专家学者一起召开座谈会,就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挖掘包公故事,弘扬包公文化,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沧州、合肥两地纷纷表示,将以包公文化为纽带,建立起更加广泛而深入的联系,期待将来在更多领域上达成合作。

期待两地在更多领域上达成合作

“包公的家乡人来到包公执政所在地沧州,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沧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一新在致辞中表示,合肥、沧州同是历史文化名城,两地因包公结缘,此次包公文化交流非常有益,希望共同做好包公文化发扬和传承,将来以包公文化为纽带,在更多领域上达成合作。

“踏上沧州这片土地,就感受到沧州人的热情,我们也欢迎沧州的客人到开放的肥东去,到包公的家乡来。”肥东县委宣传部部常务副部长、安徽大学安徽包公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许泽夫在座谈会上发出盛情的邀请。他说,肥东位居皖中腹地,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也是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10多条高速公路经过肥东,拥有两座高铁站,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

“肥东人杰地灵,是包公的出生地,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有关包公清廉的故事。肥东县委县政府非常注重打造包公品牌,与安徽大学联合创建‘包公文化研究中心’,并正在建设占地1500亩的包公文化园,恢复包公故居、千年包公井等包公遗迹。”许泽夫说,肥东还组织“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团先后赴肇庆、开封、商丘、宁波等多地探寻包公足迹,宣传包公文化,推介肥东,下一步还希望走出国门,将包公文化传播到海内外。他表示,希望借此次采访活动为契机,今后两地加强交流合作,更好地进行文化互通,共同进步。

传承包公文化具有时代意义

“探寻包公足迹,聆听包公故事,弘扬包公文化,传承清正廉明。”新安晚报社副总编辑甘社会在座谈会上发言,自2019年开始,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肥市委宣传部、肥东县委、安徽包公研究中心主办,新安晚报社、肥东县委宣传部联合承办的“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连续三年深入广东肇庆,河南开封、商丘,浙江宁波、绍兴等多地采访,成果丰硕,影响广泛。

“今年来到美丽的园林城市、武术之乡、文化古都沧州,沧州当地对包公文化的保护,沧州人民对包公的敬仰,令我感受深刻。”甘社会说,在广东肇庆,采访团目睹包公写下的唯一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是包公一生的写照。“千百年来,包公廉洁奉公,刚正不阿,不畏权贵,铁面无私,惩恶锄奸,天下为公,受到人民的喜爱和传颂,今天我们传承包公文化尤为重要,正好切合当前反腐倡廉的时代主题,这也是我们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甘社会副总编辑介绍,“我从包公家乡来”活动自从开展以来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央及省内外主流媒体参与宣传,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宣传覆盖人群累计超过4亿人次,波及全国甚至海外。采访团所至之处,乃至在全国,迎来新一轮的弘扬包公文化的高潮。“包公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包公是肥东的,合肥的,安徽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

“包公在沧州可谓家喻户晓,深受百姓敬仰与爱戴。”沧州晚报副总编辑殷毓平说,她曾经到过安徽《新安晚报》交流学习,也曾到过合肥的包公祠,自那之后开始留意了解包公在沧州的故事,探究与戏剧文学作品中不一样的包公。

“北宋时期沧州出过很多名人,但包公最有威望最受推崇。”殷毓平说,她正在写一本《北宋时期的真沧州》,第一章就讲述包公在沧州的故事。在她看来,戏剧和传说中的包拯,是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包拯。而考证包拯在沧州一年左右的作为,了解到多面的丰满的包拯形象。“比如,重视军事情报工作的‘谍战包公’;算细账、过日子的‘理财包公’;奉公也爱家的‘温情包公’。”殷毓平说,包公文化历久弥新,赋予了很多时代意义。新时代,仍然需要大力弘扬包公文化,也希望合肥沧州两地借包公结缘,今后有更多交流与合作。

文史专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合肥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戴健:

欢迎沧州客人去合肥  推动两地文化交流

“通过这几天到沧州的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包公的事迹在沧州得到弘扬,包公的文化在沧州得到传承,有一种‘他乡遇故知,他乡遇先贤’之感。”戴健表示,欢迎到沧州的客人到肥东、到合肥来交流包公文化。

戴健讲述了包拯在沧州河间为官的故事。他说,历史上的包拯还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在包拯出使辽国时,面对辽国的各种挑衅,包拯不卑不亢,沉着稳健地挫败对方,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与利益。包拯在1048年任河北路转运使,负责边关粮草财政,曾上书建议就地牧马,裁减军队,训练民兵代之。

“我们这次去探寻包公足迹,既把包公在家乡的事迹宣传到沧州、河间、雄安,也促进了两地包公文化的交流联动。”戴健说,希望沧州、合肥大力开发包公等名人资源,进一步挖掘包公的文化内涵,推动包公文化的传承。

文史专家、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孙建:

希望能重建包公祠恢复包公轿

“采访团这一行来到沧州探寻包公足迹,对沧州也有很大的启发。”孙建说,包公在沧州为官虽然仅仅一年多,但是丰富了北宋时期的沧州历史文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遗迹。特别是包公在河间执政时,留下了最独特的历史文物——包公轿。相传沧州凡有新官上任,都要先坐一次包公轿,以表达对包公的敬仰与效仿,相当于现在干部上任前的廉政教育。

“遗憾的是古沧州历经战乱,包公祠被拆,包公轿被毁,很多历史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孙建建议,沧州正在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议在原址重建包公祠,复制包公轿,供百姓瞻仰,学习和弘扬包公文化,将包公的清正廉明精神传承下去。

孙建还认为“我从包公家乡来”这一活动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他建议沧州可以打杂技文化牌,比如开展“我从杂技之乡来”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将沧州的杂技文化宣传出去。

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长、安徽大学兼职教授潘小平:

弘扬包公文化切合反腐倡廉主题

包公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清官,千百年来深受百姓敬仰和爱戴。“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包公精神的“忠”更高层面体现在为民请命,为百姓鼓与呼,让人民休养生息;在包公执政上,公平公正得到了很高的体现,在潘小平看来,正因为包公一心为民,才被民间奉为精神领袖,包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也体现了在历史创造中人民的力量。

“传承包公文化直到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潘小平说, 希望官场多谈包公文化,官员将包公作为榜样,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弘扬包公文化切合反腐倡廉的时代主题,包公文化中的清正廉明更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

沧州国学院副院长翟广瀛:

包公文化是宝贵的民族财富

“有朋自包公家乡来,不亦乐乎?”翟广瀛说,见到来自包公家乡的人,心情非常激动。包公在沧州留下闪光的足迹,丰富了沧州的历史文化,是沧州人的骄傲和自豪。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包公的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公平公正,一心为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包公不仅是清官廉政的代名词,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他体现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浩然正气,老子的道,庄子的真,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希望我们共同弘扬包公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大皖徽派主编、著名学者马丽春:

来沧州采风收获颇丰

“此行来到沧州采风特别有收获。”马丽春说,她正在写一本关于包公的书,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有血肉、有情感、有温度的包公。“包公生长于肥东, 成名于端州,扬名于开封。

“其实历史上,包公跟河北的关系很大,他曾多次来过河北,在河北担任转运使等要职。”在她看来,包公是知行合一的了不起的政治家、实干派,他的很多做法与现代文明精神相吻合。

《无名文学》副主编史丽娜:

希望包公文化成为两地友谊纽带

沧州是一座历史古城,名人辈出。包拯就是其中一位最值得推崇的、最受民间爱戴的名人圣贤。包拯,在出生地合肥,是刚正不阿的形象,在沧州执政,仍然是秉公无私的形象。

安徽文化与沧州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但无论什么时候,文化对正能量的需求都不会改变。文学艺术需要发展更新,需要包公文化这样的正能量来推动社会各领域的进步。希望包公文化能成为合肥、沧州两地友谊的纽带,也希望包公文化能成为我们文学作品的能量源泉。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文  余康生/图

编辑:唐恒钢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