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合肥市一模考试地理试题评析
——合肥六中地理组 余舰
2021年合肥一模地理试题命题延续了一贯风格,难度适中试题以稳为主,在题型与结构、呈现形式与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近些年的特点,给学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试题以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导向,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区域性、综合性、时代性),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素养,重点落在了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过程的考查,涉及面广,涵盖了地球运动、大气、水、地貌、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针对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明确方向。
下面针对合肥市地理一模试题简略的谈谈自己对试题的理解。
1.体现区域特征,关联传统文化
不同区域因自然地理环境和发展过程的差异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地理试题以此为依托考查其中蕴含的原理,在今年的一模试卷的第3,4题中,通过北斗七星在星空中位置的变化和我国古人观察星象指导生产生活相结合,立意较新,一方面考查了传统文化和自然地理现象的关系,也与现在的新教材中天文知识相结合。试题从的出题背景和文化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复习中注意关注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激发对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
2.重视地理过程,深化地理联系
认识区域特征,到反演区域特征的形成过程,是现在地理高考的重点,现在高考注重对学生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解决问题。在今年的一模第9,10题以太行山东南端的云台瀑布为为背景,考查了瀑布的形成过程,通过图示方式来让学生推导出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形成过程中那些地理因素促使现在景观的形成。重新构建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试题体现了对学生基本能力素养的要求。
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特征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区域要素关联的研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区域差异产生的机理。综合题第26题以两河流域为背景,第一题以区域降水特征为例,考查区域环境的的整体性产生的时空特点,第二题以区域降水量的多少来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真实情境为题材,引导学生对地理环境特征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思考,进而建立起地理学科的知识思维框架。
3.着眼现实情境,培养家国情怀
情境是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围绕一定主题加以设置,为呈现解题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而提供的载体,是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建构与素养表现搭建的平台,一模试卷15,16,17三题以茯苓被“神舟十号”送往太空育种为载体创设情境,综合考查学生从文字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的推理依据,地理试题考查要求学生在不同情景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表现。另外在地理试题中也能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科技实力,培养学生的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体现地理试题在学生成长中的价值引领、素养导向。
4.呈现生态文明,立足学科特点
近些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一直比较重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查,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理念,并从自身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试卷的18,19题,以钢铁生产消费基本过程为情境,考查工业生产中如何实现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试卷第24,25题以右玉县治理风沙为例,考查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中,如何因地制宜,根据环境的特征合理布局,进而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综上所述从试卷的命题方向来看,二轮的复习依然要“一切始于基础”,吃透教材,理清知识的逻辑关系,以地理学科素养为抓手,构建知识体现,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应用”中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形成科学素养,把握地理的命题方向。
余舰,地理教师、高三地理教研组长
2010年校“优秀教师”,2013年获合肥市优质课大奖赛二等奖。
2016年和2019年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中获得市优和省优。
2016,2020年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
2020年所带班级获得“市级五四青年优秀团支部”称号
先后在《科教文汇》、《青苹果》、《读与写》、《课程教育研究》《试题与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