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合肥作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之一,在2020年12月1日正式施行《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从法律法规层面为垃圾分类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但目前仍存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足、市民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在今年合肥市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关注垃圾分类,为垃圾分类开展和推进建言支招。
公共机构应率先实现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
合肥市政协委员贾东明在调研中发现,合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足。贾东明表示,“合肥日产生活垃圾已经突破5600吨,其中一般垃圾处理能力充足,但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生活中产生的有害垃圾没有规范的处置渠道,大量有害垃圾随同其他垃圾填埋或者焚烧,即造成资源浪费也带来安全隐患。”
贾东明建议率先在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培养分类习惯,固化“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提高分类的参与率、准确率,严格落实“不分类、不收运”,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管理考核体系。其次,将“垃圾分类”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重点区域加装摄像头,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劝阻。建立城管队员定点联络制度,城管队员对联络小区、片区定期检查,依法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建立一批由社区党员、学生、退休干部等参与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由志愿者分别承担桶边值守、科普宣传组、定时巡查等任务。”贾东明表示。
垃圾分类要因地制宜便于操作
合肥市政协委员吴华萍认为,要结合合肥城区和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制定一套科学的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在居民区将垃圾简化为餐厨与生活垃圾两类,方便居民投放;在乡镇、农村中分为餐厨垃圾、农业生产垃圾等;在工业区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并在垃圾桶上明确标记。”吴华萍说,同时应建立合适的垃圾分类方式,既不会让民众觉得过于繁琐产生抵触情绪,又要便于掌握和实际操作。
其次,明确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要求,分类后的各类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运。“有害垃圾交由环保部门许可的危险废弃物收运企业或环卫收运企业专用车辆进行分类收运。可回收物采取预约或定期协议方式,由经商务部门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或环卫收运企业收运后,进行再生循环利用。”吴华萍建议,建设可回收物转运系统,合理布局建设可回收物中转站、集散场。
吴华萍还建议,鼓励建设规范的废品回收企业,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回收和资源的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产生;探索建立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
把垃圾分类纳入义务教育课堂中
“要把宣传教育作为垃圾分类的重要抓手,把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堂中,从小培养一代人的环保意识。”合肥市政协委员张园园认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执行力,需要制度约束和监督,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广大群众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的养成和提升来配合。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避免反复治理,不能单纯靠堆砌设施设备或制度惩罚来解决,还要把教育宣传作为重要抓手。张园园建议,深入机关、镇村、企业、小区等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并推动小区物业公司和社会服务组织共同参与。利用商场、酒店等服务业营业场所,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张园园表示,要把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堂中,作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和社会实践的重中组成部分,从小培养一代人的环保意识,真正奠定垃圾分类工作的未来基础,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通过制定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宣传指导手册、推出“垃圾分类听民声”专题访谈、推动垃圾分类进课堂(制作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幼儿园版、小学版、中学版)等多种形式,全面推动社会参与。
加大对厨余垃圾的分类和监管
针对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厨余垃圾,合肥市政协委员杨美蓉建议,合肥应引导厨余垃圾产业化发展,规范厨余垃圾的统一收集、运输和集中处理。加大城管部门执法检查力度,对于违规处理厨余垃圾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查处。
“加大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开发一套厨余废弃物分类处理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对厨余的收集、分类、运输、处置、产物等环节进行监管,提高厨余废弃物处置的监管水平。”杨美蓉表示。
在杨美蓉看来,政府需要加大厨余垃圾回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厨余垃圾分类处理的流程,在每个小区配备相对应的负责人及监督人员,及时处置居民的诉求,满足居民关于厨余垃圾处置所需的基础建设需求。
“目前,合肥市的厨余垃圾处理方式还较为单一,大量的垃圾通过填埋处置,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对垃圾中的有用物质没有合理地回收利用。”杨美蓉建议政府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大技术研发与攻关,鼓励以厨余垃圾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沼气有机肥等,实现厨余垃圾的高值高效利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造福社会。
倪致远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旸
编辑:唐恒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