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月7日早上8:08,杨伏帆准点来到合肥地铁1号线珠江路车辆段出勤,今天排到她的是“白班交路“库备工作,算是白班里比较轻松的一天,这也是她正式持证上岗的第6个月……
随着上个月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南段的开通,目前合肥运营的4条地铁线路共有地铁司机747名,这其中有11位20岁出头的女司机,她们每天穿梭在地下,驾驶着地铁列车,为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做出自己默默的奉献,上岗才5个多月就“跑”了近14万公里。
压力大:睡梦中都在“手指口呼”
2020年7月15日正式上岗,迄今5个多月的时间,问起姑娘们的感受,得到的答复是“体力上比跟岗时轻松些,心理压力更大了”。
原来,在持证上岗前,地铁司机学员得一直跟着师傅后面跟岗跑满5000公里,由于驾驶室空间小,跟岗过程中学员得全程站着,一天下来确实很累。具备了单独驾驶资格之后就可以一个人开行列车了,客观来说,列车行驶过程中坐在驾驶室肯定比站着舒服些,不过肩头的压力却大了。“以前跟着师傅,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总有师傅在,现在全车的安全责任就全得靠自己一肩挑了”,面对记者的提问,巢湖姑娘钱敏这样说。
感到责任重大的可不止钱敏一人。
在刚刚开始单独驾驶的日子里,司机公寓里经常能听到有人睡梦中还在“手指口呼”,夜班凌晨四点要出勤,虽然大家都定了闹钟,但依然害怕自己睡过了,经常会突然醒来……这些几乎是每个姑娘都经历过的场景。
职业病:腰酸、肩痛一样不落
“一个单程下来,手指口呼两千多次,以前在师傅后面跟岗时发现师傅下班以后因为肩颈痛经常会去敲敲背,那时不太理解,现在有了亲身的体会”,21岁的杨伏帆说,自己做地铁司机后明显感觉肩痛、腰痛的毛病都来了……
市民每天乘坐的地铁,正常情况下,首班车6点多末班车11点多,殊不知,在正线运营开始前和结束后,地铁司机们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每天夜班最早的出勤时间是早晨4点多,夜班最晚一个退勤时间是24时多。经常是进地铁站时天是黑的,出站时天色已晚,而工作的隧道里更是阴暗的,加上常年在地下工作,湿气很重,职业病在所难免。好在姑娘们都生性开朗,据说这些心理素质在最初招收学员时就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此外,当班过程中吃饭、上厕所这些日常小事也变得格外麻烦。
列车行驶期间,司机是不能随便离开的,正常情况下,1号线单趟“跑”下来大约47分钟,这时候司机可以休息十几分钟。吃饭、如厕都得抓紧在这个时间内完成,由于只能在两端车站的休息室有司机配餐,这一趟不饿就得等到下一趟,所以每个人每天吃饭时间都不固定。以午餐为例,今天11点左右、明天12点左右、后天可能1点左右……
小确幸:常被乘客追着拍照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辛苦,姑娘们谈起自己的岗位依旧非常自豪。
“就是想做一些与众不同的尝试”,合肥姑娘杨伏帆说,自己最初报考地铁司机订单班时是家人的提议,当时了解并不是很多,听说是合肥地铁的首批女司机就觉得挺有挑战性的,想去尝试。工作以后,有苦有累,但乘客的一个微笑就会让自己充满鸡血。
因为地铁女司机少,颜值又普遍较高,一些乘客在乘车或到站时发现是女司机开地铁就特别激动,经常会有乘客追着拍照,杨伏帆说,这也是乘客一种善意的表达吧,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小姐姐跟男朋友一起走在站台层,男朋友走在前面拉着她快速通过,她看到了我,然后一边被拽着前行一边使劲回头冲我挥手打招呼,那个样子特别可爱……”
常态化:家人已习惯的“失联”
地铁司机工作稳定、行驶环境也相对单一,女孩子从事这个工作,大多数家人对安全性还是比较放心的,然而,特殊的工作排班制度也让很多家人至今摸不清。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们也从最初的晕头转向变为习以为常。
跟普通上班族的双休制度不一样,合肥地铁司机执行的是“白、夜、早、休”的轮班制,基本上每个人以4天一个周期。
轮班时每天连续工作约8、9个小时,通常第一天白班从早上八、九点到下午四、五点;接着是夜班,从第二天下午三点到晚上十一、二点退勤(因为是排队接车,所以第一个接车的人和最后一个接车的时间会相差1小时左右)。夜班司机次日早晨四点左右需要出勤,五点左右把车开出去,所以夜班司机都要在司机公寓休息几个小时;第三天早晨八、九点下班后回家休息,第四天休息一整天。具体到每个人每次出勤时间又要根据每次的排班表来,所以家人们确实很难真正“摸清”。
家在合肥的杨伏帆告诉记者,刚开始上班的时候, 每天上班回家的时间都不固定,家人就总问“你怎么还不回来”,“怎么又上夜班?”有时碰到夜调更加不能理解。
另外,工作时间司机不允许带手机。杨伏帆平时住爷爷奶奶家,妈妈经常会在晚上发信息问“你在干吗”,连续发几条没见回复打电话又关机,等到下夜班才能会回复她,已经是第二天了……
姑娘们说起这些经历时都是当作好玩的事来说的。钱敏老家在巢湖,有次家人联系不上辗转找到同事那里得知是在上班才放心,后来钱敏就跟家人打招呼,“以后你们别找我了,等我有空时给你们打电话,所以慢慢的家人已经习惯了我的常态化‘失联’”。
不服输:谁说女子不如男?
“之前也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 包括我们刚进公司时也会听到有些人比较担心的声音——‘女生开地铁行不行啊?’”杨伏帆说,普通人的眼里,都觉得女生对机械的掌握不如男生,人们会习惯把对社会车辆女司机的一些偏见也带到地铁女司机的身上,可能女生对机械方面确实接触得少一些,但地铁司机这个岗位来说,所有知识都是从零开始,不管男性女性,大家的技术都是学来的,开始上手可能会慢一点,但女生心比较细,慢慢的也就好了。
事实证明,合肥地铁的娘子军们真的是毫不逊色。就在不久前举办的合肥轨道运营分公司乘务一中心救援连挂技术比武中,钱敏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用合肥轨道运营分公司乘务一中心主任助杨笑的话来说,“妥妥‘碾压’了一大批男司机”。
上岗五个月,安全驾驶公里数人均超过1.2万公里,且驾驶列车准点率100%,这些都是姑娘们最好的证明。
合肥轨道运营分公司乘务一中心主任助杨笑告诉记者,目前合肥轨道正线运营的在岗电客车司机共747人,其中有11位女性,经过两年在校学习,2019年9月,她们离开校园来到合肥轨道,开始学习各项岗位技能。又经过9个月的岗前培训,通过考试拿到上岗证后才成为正式的地铁司机。
相对于男司机来说,女性通常更为细心,驾驶过程中提速、减速等可能更平缓一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体能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劣势,加上地铁司机工作环境特殊、劳动强度大、精神紧张也是对女司机的挑战。目前来看,这批女司机都非常敬业,工作也很出色,未来,也会考虑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女司机们的工作时间,更好的发挥她们在地铁运营中的积极作用。
纵观全国,广州、南京、武汉、西安等不少城市轨道交通也都有女司机,和男司机相比,她们凭借细心、坚韧的性格特质,安全驾驶电客车,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贡献力量。
宋能超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伍静
编辑: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