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核心,教学科研是促进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杠杆。要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研建设,以此反哺临床诊疗,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深谙此道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党委的领导下,立足医院实际,紧紧围绕“科技兴院”战略和实现“全省地市级医院首位,向省级医院看齐”目标,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在党支部带领下,相关科室积极参与省市重点学科创建,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积极申报省级科研成果奖励,广大医护人员瞄准学科前沿,攻坚克难,广泛开展科研创新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全院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凝聚到攻坚克难和推动医院跨越式发展上。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每年举办科教表彰大会,表彰在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奖的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代表。
聚集团队优势力量,以科研反哺临床诊疗
两名医生,一间小诊室,没有独立办公室,在旧楼的角落里,被别的科室嘲笑为养老地……这就是1988 年赵敏刚到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遭遇的尴尬情况。
病理科是干什么的?这是大多数老百姓心中存在的疑问。“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通过对人体组织、细胞、体液等标本检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确定病人患病的性质等。”
已在病理科主任岗位上深耕细作二十年的赵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病理检查分急诊术中诊断和常规检查诊断,最难的情况就是急诊手术中病理诊断与手术之前病人的各种临床检查不吻合。
“急诊跟常规检查诊断不一样,比如:医生在手术室内对肿瘤患者已经开腹取出部分肿块送来检查,需要病理科实时诊断肿块的性质是否为恶性,手术医生据此考虑对病人下一步的手术方式,决定是否要根治。”赵敏介绍称,与其他诊断手段相比,目前医学界公认最可信赖、重复性最强、准确率最高的仍然是病理诊断。所以,术中快一秒判断就是给病人多争取一秒时间,若是遇到手术中的检查诊断与医生初期检查结果不一致时,病理科就得顶住压力把此前“证据链”的证据一一推翻,形成新的证据链以最快速度做出最终诊断。
要想判断精准,为病人赢得治疗时机,科室人员必须要有大量的科研知识做支撑。近年来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赵敏带领着科室团队深耕科研。从第一份科研报告书的申请到斩获多个大奖,赵敏清晰地认识到,科技创新领域“个人英雄主义”时代早已过去,更多需要的是团队合作。“我们的科研团队很稳定,科研资源集中,科研方向也很明确,从第一份科研报告申请我们就是沿着‘乳腺肿瘤’的方向,在每一年的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入。”
弹指间三十二年过去,赵敏已经从医院的一枚“小萌新”成长为病理学科带头人。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她所在16人团队的努力下,科室年门诊及住院病人诊疗人次已经达三万。各项科研成果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研讨会议上做展示交流,并多次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安徽省科技成果奖等;今年还获批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如今,当年“养老地”上的那棵枯树已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病理科。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医院“软实力”
做科研不单单是解决科学问题,更是服务于大医学,惠及更多群体,多做科学研究,通过发现临床问题能设计解决方案,通过解决临床问题能大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0 月中旬,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德路院区泌尿外科主任张艳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自组建泌尿外科时就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如今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是合肥市泌尿外科和男科医学的微创手术中心、技能培训中心和会诊交流中心。
“我们科室成员的底子一开始比较薄弱,这些年来,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拿出政策不断鼓励成员走出去深造,整个科室的学历得到明显提高。”张艳斌告诉记者,近年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视人才培养,坚持把技术创新的突破点放在知识积累和知识前沿的探索上面,一方面拿出了一系列政策筑巢引凤,招揽了不少人才;另一方面设立激励机制,每年选派医师采取在岗培训、外出进修、学术交流、出国深造等方式加以培养。此外还设立奖励机制,激励科室成员用科研方法解决自己在临床医疗中发现的问题,鼓励科技创新。
正是利用人才攻坚克难,该院泌尿外科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了医院的“软实力”。“我们首创的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彻底解决了此前外科手术导致男性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受损的影响。”张艳斌介绍称,以前男性前列腺疾病不管是前列腺癌还是前列腺增生都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极有可能导致男性的性功能丧失和出现尿失禁的情况。2015 年开始,张艳斌带领团队根据临床经验对男性前列腺疾病进行研究,首创了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如今,该科室已经全面进入微创外科模式,手术微创率达95%以上。
作为“合肥市第六周期医学重点专科”,该院泌尿外科也是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自2017 年以来,该科在科研方面发展迅速,已先后主持各类科研课题13 项,科研经费达300余万元。今年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未来将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瞄准和跟踪世界知识前沿,及时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泌尿科。
创造科技创新环境,实现科研水平质的飞跃
科研工作是不断创新临床工作的源泉,也是大型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强力助推剂,科研建设是医院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深化学风作风整顿为重点,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科技创新环境。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抓住作风建设不放,突出实干实效,积极营造促进科技创新的政治生态。“医院切实为基层和科研人员搭建科研平台、解决科研困难。还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切实为科技工作者排除阻力、消除顾虑。”科教处处长王永莲告诉记者,在提高效能方面,医院在各科室推行差异化考核,综合考评,奖优惩劣,提高效能。并且强化科技考核结果运用,将其作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定期邀请资深科研专家开展培训讲座,督导科研基金项目论文撰写;定期开展科研学术沙龙、专题知识讲座,提升员工科研水平;定期召开经验分享会和汇报交流会,树立学术标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组织和大力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全面提升科研专业知识。
合肥市病理科。 第二人民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效果图)
“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医院各项科研教学业务指标不断攀升、医教研硕果累累,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王永莲介绍称,医院先后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建成安徽省重点专科2 个、合肥市重点专科17 个。多项科教指标如市级重点学科数量、省市科研成果奖数量、高水平科研论文数、国家级继教项目数、国家专利数、大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数量等均位居全省地市级医院前列。
“特别是刚刚公布的2020 年安徽省科技进步奖评审网评结果,我院5 项成果通过评审,其中有2 项成果即将参加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答辩。”王永莲表示,今年该院4 个项目获2020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作为科技核心竞争力和硬实力的体现和金标准,同一年度获批5 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和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再次实现了医院历史性突破,也实现了地市级医院科技创新的历史性突破,再次在全省地市级医院中遥遥领先。
医术精湛的医生是“医匠”,人民群众需要大量这样有工匠精神的医生。然而优秀的“医匠”更应该具备“医学家”视野和素养,不仅仅是传承,更需要发展和引领未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将围绕“到2035 年建成省内知名品牌医院,到2050 年建成省内一流百年名院”愿景,积极发挥科研团队先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探索更多造福百姓健康的技术成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朱沛炎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