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当前,我省长江、淮河、巢湖流域相关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巢湖防汛到了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刻。昨天,合肥开启巢湖兆河闸,启用庐江裴岗联圩蓄洪。巢湖防汛形势为何如此严峻?对于降低巢湖水位还有哪些措施?巢湖大堤能否安全度汛?汛情何时才能缓解?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就此独家采访了合肥市水务局和合肥市应急管理局。
连日来,巢湖沿岸防汛已成重中之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从启/摄
水情 巢湖水位呈高位波动缓退状态
巢湖水系之水从南、西、北三面汇入湖内,然后在巢湖市城关出湖,经裕溪河东南流至裕溪口注入长江。前期连续强降雨导致长江水位居高不下,受长江干流洪水顶托影响,巢湖水外排受限,防汛形势严峻。
根据合肥市水务局最新水情显示,截至7 月27 日18时,长江干流安徽段仍全线超警,大通以下江段水位波动缓落。巢湖中庙站水位13.14 米,超保证水位0.64 米,巢湖仍在超历史洪水位以上,呈高位波动缓退状态。杭埠河、裕溪河、南淝河仍在超历史以上洪水位,白石天河、柘皋河、派河下游段仍在保证水位以上;丰乐河桃溪以上已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西河仍在保证水位以上高水位缓落。
当前,董铺、大房郢2 座大型水库已落至汛限水位以下。董铺水库于26 日9 时停止泄洪,大房郢水库于25 日13 时30 分停止泄洪;7 月27 日18 时董铺水库水位27.73米,大房郢水库水位27.20 米。3 座中型水库(岱山、下汤、杜集)达到或超汛限水位。
应对开启兆河闸是多方考虑结果据介绍,此前庐江县当地政府曾准备兆河闸不再开闸。但省市相关部门根据当前及未来几天的雨情、水情及汛情等因素,昨天下午开闸泄洪。对此,合肥市水务局副局长严建成表示,为了尽快降低巢湖水位,开闸是多方考虑的举措。
当前,巢湖防汛的最大压力和最大风险来自于长时间保持高水位,所以最关键的措施是要迅速降低巢湖水位。“目前巢湖水只能通过裕溪闸外排出去,上游持续来水,下游长江顶托,近期降雨不断,巢湖水位一直高位徘徊。”严建成说,“长江外排条件较差,对外排的流量非常有限,所以主动放弃沿巢周边的一些圩口来蓄洪,否则巢湖水一时半会很难降下去,后期如果遇到台风,水位高、风浪大,将直接威胁到巢湖大堤的安全。”
严建成表示,正因如此,合肥市向省有关部门汇报后,决定通过兆河闸向西河分洪一部分,但西河本身水位较高,如果直接开闸放水,势必给西河流域以及下游城市防汛带来压力。“通过开启兆河闸将巢湖水下泄到部分圩口来降低巢湖水位,初步预计庐江裴岗联圩面积约3 万亩,能蓄水7000 万立方米。”他表示,理论上说,在不考虑上游来水的情况下,此次开闸蓄洪能降低巢湖水位6 至7 厘米左右。
连日来,巢湖全流域超保证水位,守卫巢湖进入攻坚阶段。本报记者 王从启/摄
预测 8月2日前后将降至保证水位下
“前段时间东大圩分洪为西河和兆河服务,兆河水位有所下降并趋向稳定,但对分洪巢湖水来说作用不是很明显;巢湖水位太高,为尽快降低巢湖水位,因此采取在庐江境内主动放弃圩口的方式。”严建成说,“这次开闸对于调度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对流量等都需要精准控制。”
那么,降低巢湖水位还有哪些措施呢?“现在主动放弃的圩口、已经在蓄洪的圩口还没有完全蓄水到位,正加快泄洪进度,将圩口进一步扩大,尽快蓄满。”严建成说,另外,密切关注对江外排通道。“现在唯一对江外排通道就是裕溪闸,下一步牛屯河分洪道一旦具备分洪条件就开始分洪,加大巢湖对江外排的能力。”
“在巢湖流域降雨停止,上游不来水且长江水位缓慢回落的情况下,乐观估计8 月2 日前后巢湖水位将有望降至保证水位12.5 米以下。”严建成说,一旦长江水位回落,上下游水位具备条件时,对江外排条件增大,要立即抢抓时机向长江泄洪。理想情况下,每天可以让巢湖水下降10 厘米,即便如此,估计到9 月份巢湖中庙站水位才能降至10.5米的警戒水位以下。
研判 未来不会再破万亩以上圩口
据介绍,截至目前,合肥主动启用9 个万亩以上大圩和中小圩口,为巢湖“减负”15 亿立方米,有效降低了巢湖水位。
“为了力保巢湖的安全,我们主动放弃了沿巢周边的一些圩口,并对圩区的人员进行安全撤离和妥善安置,有的需要转移万名群众,是件浩大的工程。”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汪涛告诉记者,根据当前水情、雨情、汛情三个情况综合研判,巢湖水位缓慢下降,未来应该不会再启用万亩以上的圩口蓄洪。
据介绍,巢湖风浪常呈现为卷形浪,对堤岸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土堤经风浪长期冲击后,严重时会造成决口溃堤。“巢湖大堤是合肥市和沿巢湖地区的最大安全屏障,必须坚决保住。”汪涛说,为确保流域安全,必须要做好堤防加高、防风挡浪、险情处置等工作。“巢湖大堤要经受住叠加风浪的考验,目前发现的防汛险情都得到及时处置,排查出的薄弱环节都得到及时补充,正全力以赴固堤抢险,在气象条件逐渐转好的情况下,我们对巢湖安全度汛是很有信心的。”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