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党员先到,防疫最困难的时候党员先上,攻坚最险重的担子党员先挑”。这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不管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是在淝河片区综合改造的过程中,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党员的身影。通过党建带群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各项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淝河镇走出一条“红色引领”的特色发展之路……
淝河镇党委委员开展党群家访工作
党员当起“领头雁”,积极投身一线
“来,小贾,测下体温再进去,你这个口罩这样戴不对。”在包河区淝河镇安百苑B区门口,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说罢,就向小贾展示了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之后,她又递给小贾一些宣传手册,告诉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居家卫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这名社区工作人员的身影就出现在安百苑小区门口,有时候她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从不喊累喊苦。她就是淝河镇老官塘社区退休职工李志芬,安百苑第二党支部的一名党员。
为加强辖区居民的防疫意识,防止居民聚集,李志芬每天守在小区入口,与出来买菜办事的邻里强调“不出门、不串户、宅家中、做防护”。她还及时了解小区各门各户的动向,有需要就会开展上门宣传。每天负责摸排人员、劝导宣传,有时候,李志芬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她嘴里却说着“还有十几个电话没打”“还有几个单元没跑完”“还有几十条信息没核实”......
“我是党员,我申请上前线,加入咱们社区的战‘疫’队伍。”疫情刚开始,社区准备成立战“疫”志愿服务队时,李志芬的这个“请战书”让老官塘社区居委会的负责人记忆犹新。
“她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作为一名党员,她在特殊时期仍然想着守护群众的平安,放弃与家人一起过春节的机会,坚守在一线。”老官塘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说,党员干部带头,凝聚基层组织向心力,为防疫工作的顺利推进巩固了“基石”。
疫情期间,党员志愿者为进入小区人员测量体温
筑牢“红色防护墙”,辛苦只为民安
在疫情防控期间,淝河镇涌现出成千上百个“李志芬”,他们不论白天黑夜,不论风霜雪雨,奔走在一线,成为移动的“红袖章”、“小喇叭”,为群众生命健康筑起“红色防护墙”。
基层党组织就像战斗堡垒,一个个党员用实际行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护群众利益。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淝河镇将全镇9个村和社区的党员充实到战“疫一线,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筛查,全面了解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和返乡人员的健康状况;同时建立疫情防控微信群,有效减少群众聚集,提升防控效果。
记者从淝河镇关镇村了解到,关镇佳园是该村的一个大型回迁小区,有31栋楼84个单元,因为没有电梯,疫情防控期间,环卫工人需要每天背着60多斤的喷雾器,奔走在各个楼道中,承担整个小区的消杀工作,劳动负荷极大。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关镇村党委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方案,安排两委成员上阵勇挑重担,带头背起喷雾器,在小区开展消杀工作。广大党员志愿者、楼栋长、辖区群众也纷纷助力疫情防控,使得楼道消毒、口罩发放、隔离群众物资配送、困难群体电话回访等工作都做得有条不紊。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关镇村党委书记刘俊华表示,该村此次广泛动员党员、联系群众,为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筑起坚强的“红色堡垒”,“一些防控岗上可以说条件很艰苦的,住的是简易棚,吃的是方便面,睡的是折叠床,但广大党员都没有怨言,甚至还发动家人也参与到这场战’疫’之中,很让人动容”。
基层党员上门宣传民生工程
主动担当“征迁排头兵”,助力片区综合改造
今年4月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后,各地的复工复产都拉开了大幕,淝河片区综合改造现场的机械声也轰隆隆地重新响起。5月5日,淝河片区改造传来捷报,历口路最后一户征迁户开具交房验收单,淝河镇贾大郢社区顺利完成历口路征迁保障任务。
贾大郢社区党委委员葛俊说:“征迁户刚开始有点犹豫,不太愿意和我们交流,我们便下班来、周末来,想着见面总有三分情,多来几次把政策讲透,总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可以说,征迁户顺利交房,是征迁小组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打动民心的成果。在征迁过程中,有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贾大郢社区小卫岗居民贾贤华,贾大郢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党员。
在之前的两次征迁工作中,他积极配合:“我是党员,接受党的教育多年,我应该率先交房。”当得知沈某户征迁工作停滞不前时,贾贤华主动和征迁小组联系表示愿意出一份力,帮忙劝说沈某。“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我晓得,党的政策好,我是党员,我就要带头,走到前面去,不能辜负党的信任。”
在淝河片区综合改造中,一个个党员成为这场战斗的“排头兵”,他们深入一线,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难点各个击破,为片区综合改造的层层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力量。
贾大郢社区党委副书记向征迁户介绍征迁政策
吸收一线人员入党,再到一线炼作风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疫情防控和片区改造的最前线,高高飘扬的党旗、熠熠生辉的党徽,正激励和鼓舞着淝河镇的入党积极分子。2019年以来,淝河镇吸收11人为新党员,为淝河镇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有不少都是片区综合改造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年轻人。
多年来,淝河镇党委突出选育管用,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在一线淬炼用人,把年轻干部送到“基层课堂”去“补课”、“充电”,选派2名镇机关中层正职到村任第一书记、9名年轻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扩大后备人才干部梯队。
淝河镇党委严格政治标准选人,做到严格按原则办事、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全面履行选人用人主体责任;突出重实绩、重德行、重基层、年轻化的鲜明用人导向,加大全镇干部队伍选拔力度。
淝河镇党委还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日常效能督查检查,坚持年度考核与季度“勤政档案”评议相结合,着力解决庸、懒、散等问题,进一步提升镇机关及居村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推动“红色服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淝河镇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成果显著。淝河镇深推“红色领航”工程。按照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16个小区建设工作,以老官塘社区安百苑B区作为试点,调整小区党支部设置织密一张网,选拔楼栋长单元长培养一群雁,常态化开展“八个到家”活动共建一个家,以小区党建“小单元”推动城市基层“大治理”。
淝河镇还再塑了“星级创评”品牌,以突出“强组织、增活力、树典型”为工作主题,以“严格程序、量化标准、星级建设、梯级管理”为主要内容,连续8年开展的星级创评活动已成为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
2017至2019年度评选出的849名五星党员,在片区综合改造、环境整治、“河长制”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展现担当。做实“红色服务”文章,镇党委及9个居村和社区党委集中人员力量成立家访组,深入居民家中开展“党群家访”系列活动,走访党员1382户,发放“红色包裹”1382份,走访组成员“一问、二听、三解”,了解党员户信息,倾听工作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将服务送到党群家中、送到党群心坎上。
2020年基本完成片区征迁,2021年全面完成片区征迁……目前,淝河镇正在朝经济实力、发展动力、创新活力、现代魅力的片区这一目标阔步前进,相信在“红色领航”之下,脚步会越来越铿锵有力。
郑欢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