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工作上实在协调不开,只能辞职来捐献了。”6 月23号,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合肥男子杨松完成了一场特殊的捐献。经过3 个多小时采集,杨松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合肥市第65 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在常州治疗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送去生命种子。
杨松是合肥市肥西县高店人,2002 年第一次献血,随后每年定期捐献全血和血小板。如今36 岁的杨松,已经有10 余本献血证书,并分别于2013 年和2015 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2010年,杨松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干捐献志愿者。
今年4月份,杨松接到合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和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绝对没有问题。”杨松当即给了肯定的答复,但没想到此次捐献造干之路却异常崎岖。杨松原本和朋友一道做生意,谁知今年因为疫情无法开工,无奈之下,找了一份驾驶员的工作,主要往返江浙沪等地区配送冰淇淋,4月到10月是工作最忙的时候,每天都要在高速上跑,“我接到电话后就向老板请假,当时老板也同意了。”杨松告诉记者,公司只有他一名冷链半挂车驾驶员,他没有休息日,配型成功后,合肥市红十字会和杨松预约了几次高分辨配型,他都没有时间来做。
5 月6 日,杨松争取到一次送货路过合肥的机会,到合肥市中心血站完成了高分辨配型采样。接下来就是体检环节,但一开始同意他请假的老板却临时变卦。一边是工作,一边是等着救治的患者,二者无法兼顾,杨松选择了辞职。6 月9 日,杨松在安徽省立医院完成了体检,6月23 日,在该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他将对患者的祝福写在了卡片上:“我的血液就代表着对你的祝福和陪伴,直到永远。”
“辞职这事我一点都不后悔,当时也没想太多。”采访中,杨松十分乐观,他告诉记者,目前医生嘱咐他休息一段时间,他打算休息几天开始找工作,尽管失去了收入来源,工作也不好找,杨松仍觉得十分值得,“我儿子还在学校,等周末他回来我和他说,他肯定要给我竖个大拇指!”
王哲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韩诚
对话
记者:捐献过程很曲折,捐献完成后有什么感受?
杨松:感觉很开心,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不怕有困难,就怕帮不上,别人有困难,能帮就帮一把。
记者:今年工作不好找,辞职了有没有后悔?
杨松:多少钱也买不来人命,工作辞了可以再找,生命只有一次,耽误不得。
记者:家里人支持你捐献造干吗?
杨松:家里人挺支持的。我母亲和我说,于私,她不舍得我受苦;但于公,我能救人,必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