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4 月23 日上午,由中国红十字会委派支援武汉“战疫”的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病理诊断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海波和主管技师李恒结束14 天的隔离休整返回医院。吴海波和李恒两人的归队,也标志着中国科大附一院驰援湖北抗疫工作任务圆满结束,派出的4批162名队员“零感染”,全部平安返回。
昨日,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病理诊断中心主管技师李恒和家人团聚。
安徽病理医生投身“战疫”
2 月27 日下午,中国科大附一院接中国红十字会通知,需派出两名病理专业骨干赴武汉参与卞修武院士组建的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病理学研究团队。医院迅速选派病理诊断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海波和主管技师李恒驰援武汉。2 月28 日午间,两人抵达武汉,安徽病理人的身影首次出现在武汉“战疫”前线。
病理被称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医生也被认为是“医生的医生”。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发病毒,目前对新冠病毒感染致病、致死的病理学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临床诊断也缺乏形态学依据,这些都需要通过解剖和尸检病理才能一一知晓。吴海波说,尸体解剖是疑难和新发疾病诊断与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方法,也是“最后诊断”方法,“到战疫最前线去工作,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是病理人的职责所在”。
参与筹建火神山医院病理科
到达武汉迅速熟悉工作流程后,2 月29日,两人与陆军军医大学团队5 名病理专家一同抵达火神山医院。此时的火神山医院病理科只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工棚,没有任何仪器设备。在卞修武院士带领下,由多家医院病理人临时组成的团队白手起家,迅速在“红区”筹建病理科。
由于病理科就设在隔离病房旁,属于污染区,所有的仪器设备厂家都无法提供搬运和安装服务,只能靠队员们自己干。“我们既是医生、技术人员,又是勤杂工、保洁员”,李恒说,仪器设备很重,大家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搬运和安装难度很大,“大家集思广益,决定先把仪器各主要部件拆卸下来运到科室,再组装调试”。就这样,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团结协作,经过一天半的整理、搬运、测试、打扫,终于按照国家规定完成火神山医院病理科的筹建,建立在“红区”的病理科顺利投入使用。
因开展后续实验需要,器官组织在用福尔马林固定后,会运到中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进行脱水、包埋、切片等病理处理流程。制成的切片会进行HE 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包埋在蜡块内的组织可以提取RNA 做PCR 检测病毒核酸,“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弄清新冠患者肺部及其它脏器的病理改变,研究其发病机制,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吴海波说。
42天参与完成万余份病理切片
传染病遗体解剖工作具有“脏、累、险、严、慎、隐”等特点,“我们进入火神山医院病理科工作必须穿着三级防护装备,严格防控病毒的污染和传播”。根据安排,吴海波主要负责新冠肺炎去世患者遗体的搬运、病理取材、病理诊断和相关数据分析,李恒负责新冠肺炎去世患者的病理取材、标本的前处理以及各种病理技术工作。42天里,两人辗转工作在火神山医院、中部战区总医院以及武汉的各大医院。其间两人共参与完成万余份病理切片和相关病理分析工作。
在武汉期间,卞修武院士带领团队共完成系统尸检27 例、微创尸检(穿刺)13 例,完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新冠肺炎尸检病理工作,建立起了目前已知全球病理数据最齐全的新冠肺炎病理样本库。通过总结前期尸检结果,卞修武院士牵头开展的新冠肺炎病理改变相关研究内容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为新冠肺炎临床救治和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隔离休整期间,两人继续整理尸检病理相关数据,继续参与团队的相关研究。吴海波申报了1 项新冠相关课题,开展了2 项新冠肺炎相关病理实验、撰写SCI 论文。“尸检任务初步告一段落,但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相关的科学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需要不断深入,病理人还不能懈怠。”吴海波说。
方萍 方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从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