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两会圆桌|人工智能火了 听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原创 2025-03-04 21:18

大皖新闻讯  随着DeepSeek等技术的破圈,“人工智能”成为热议话题。人工智能产业是安徽省委、省政府重点部署的11个新兴产业之一,已涌现出了诸多细分赛道的领军企业。全国“两会”期间,新安晚报、大皖新闻特别开设《两会圆桌》栏目,本期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赴这场“人工智能”的思想盛宴,一同聆听他们如何围绕这一热门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张成伟:

AI将从工具演变为“数字生产力”

“早在1943年,一篇关于神经网络的论文,为AI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所长张成伟介绍,2025新年伊始,DeepSeek开启了AI新时代,它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在AI底层技术上的重大突破。“DeepSeek技术的突破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还催生了新商业模式。”张成伟表示,未来,AI将从工具演变为“数字生产力”,推动各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张成伟

面对人工智能的革命,应该怎么做?张成伟认为,首先要加强思想的转变。“未来已来,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彻底的革命,张开怀抱,主动拥抱变革,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创新,关注自身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强化组织变革。“在人工智能‘大爆炸’的时代,企业、单位要加强组织建设,集中优势资源,聚集核心人才,强化顶层策划,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认真研究谋划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全面做好迎接。”

不仅如此,张成伟还建议要强化产学研协同、拓展应用场景、完善生态支持和注重数据安全等。“安徽省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已经制定了系统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方面的措施,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还有安徽的高校为人工智能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未来,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张成伟表示,中电博微和中国电科38所作为身处安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所,正在探索推动AI在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垂直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打造低空安全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级公共创新平台,为美好安徽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

加快构建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体系

在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看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人才核心素养,AI技能将成为未来公民必备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

根据亿欧智库研究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AI领域的人才缺口预计高达400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具备AI素养的“新人类”,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与产业升级。全球竞争中,我国需加速构建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体系。

“我们应当刷新AI时代的能力素质模型,将AI能力纳入新课标。”刘庆峰表示,要梳理AI时代的能力素质模型,根据AI发展情况和教育强国的人才培养目标,适时修改新课标、调整新高考要求。同时,明确跨学科思维、人机协作等核心素养培养框架。“创新评价方法,在未来的各类人才选拔中,将现有闭卷纸笔考试权重比例设为70%,确保孩子掌握基本知识,开卷考试比例设为30%,评价孩子使用AI工具的创新能力。”

刘庆峰认为,还应当梳理全学段AI课程体系,增加AI通识课。梳理从中小学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学段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升级知识体系,增加AI通识课,鼓励头部企业直供前沿资源。

此外,在基础教育阶段,结合新课标要求,出台中小学AI实验室建设标准,深化职教与高教校企“AI产业学院”,开展全国性AI挑战赛破解真实产业难题,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刘连新:

希望“AI+医疗”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服务

当前DeepSeek等人工智能软件的强势出圈,凭借强大的推理能力、实时动态分析功能以及高效交互体验,走向了众多领域,也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重点关注“AI+医疗”,希望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有效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刘连新

在他看来,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疾病谱丰富而广泛,医疗领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电子病历、医学影像、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将这些分散的数据整合起来,建成一个有效、详实、完备的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则可以根据数据库中已有的医学知识和大量的临床案例,为医生提供诊断决策参考。”

“对于基层医生来说,庞大的医疗数据库的优势将更为凸显。”刘连新认为,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让DeepSeek等AI大模型深度融入医疗场景,系统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海量医学数据和优秀诊疗案例,为基层首诊医生提供快速、精准的诊断建议,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风险。

“虽然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刘连新表示,运用人工智能,在模型训练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要严格保证医疗数据安全性与患者隐私保护。刘连新说,目前,人工智能软件都是通用型,希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多医疗领域的专业型AI大模型能够走向临床,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杨金龙: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培养“跨领域”人才

在AI“新基建”的推进过程中,人才短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建议,人工智能的发展需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杨金龙

“人工智能这几年发展迅速,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医疗,金融、教育、制造等等,因为涉及行业众多,人工智能已产生很大的影响。”杨金龙发现,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学科人才。他表示,在一些团队研究过程中会发现,懂人工智能的人不一定懂技术科学,懂技术科学的人不一定懂人工智能,相当于两个团队结合在一起做工作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实际困难,特别在交流和思想碰撞方面,可能会存在问题。因此,需要既懂技术科学又懂人工智能的人才。

杨金龙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如果能有效地把数据流动起来、共享起来,会对科学技术研究有重大帮助。而大科学装置之间可以形成联盟、加强互动,共同发力、共同解决问题,以实现“1+1>2”的效果,提高国际竞争力。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姚一鸣

编辑 张大为

大皖新闻讯  随着DeepSeek等技术的破圈,“人工智能”成为热议话题。人工智能产业是安徽省委、省政府重点部署的11个新兴产业之一,已涌现出了诸多细分赛道的领军企业。全国“两会”期间,新安晚报、大皖新闻特别开设《两会圆桌》栏目,本期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赴这场“人工智能”的思想盛宴,一同聆听他们如何围绕这一热门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张成伟:

AI将从工具演变为“数字生产力”

“早在1943年,一篇关于神经网络的论文,为AI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所长张成伟介绍,2025新年伊始,DeepSeek开启了AI新时代,它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在AI底层技术上的重大突破。“DeepSeek技术的突破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还催生了新商业模式。”张成伟表示,未来,AI将从工具演变为“数字生产力”,推动各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张成伟

面对人工智能的革命,应该怎么做?张成伟认为,首先要加强思想的转变。“未来已来,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彻底的革命,张开怀抱,主动拥抱变革,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创新,关注自身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强化组织变革。“在人工智能‘大爆炸’的时代,企业、单位要加强组织建设,集中优势资源,聚集核心人才,强化顶层策划,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认真研究谋划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全面做好迎接。”

不仅如此,张成伟还建议要强化产学研协同、拓展应用场景、完善生态支持和注重数据安全等。“安徽省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已经制定了系统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方面的措施,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还有安徽的高校为人工智能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未来,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张成伟表示,中电博微和中国电科38所作为身处安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所,正在探索推动AI在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垂直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打造低空安全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级公共创新平台,为美好安徽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

加快构建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体系

在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看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人才核心素养,AI技能将成为未来公民必备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

根据亿欧智库研究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AI领域的人才缺口预计高达400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具备AI素养的“新人类”,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与产业升级。全球竞争中,我国需加速构建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体系。

“我们应当刷新AI时代的能力素质模型,将AI能力纳入新课标。”刘庆峰表示,要梳理AI时代的能力素质模型,根据AI发展情况和教育强国的人才培养目标,适时修改新课标、调整新高考要求。同时,明确跨学科思维、人机协作等核心素养培养框架。“创新评价方法,在未来的各类人才选拔中,将现有闭卷纸笔考试权重比例设为70%,确保孩子掌握基本知识,开卷考试比例设为30%,评价孩子使用AI工具的创新能力。”

刘庆峰认为,还应当梳理全学段AI课程体系,增加AI通识课。梳理从中小学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学段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升级知识体系,增加AI通识课,鼓励头部企业直供前沿资源。

此外,在基础教育阶段,结合新课标要求,出台中小学AI实验室建设标准,深化职教与高教校企“AI产业学院”,开展全国性AI挑战赛破解真实产业难题,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刘连新:

希望“AI+医疗”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服务

当前DeepSeek等人工智能软件的强势出圈,凭借强大的推理能力、实时动态分析功能以及高效交互体验,走向了众多领域,也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重点关注“AI+医疗”,希望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有效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刘连新

在他看来,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疾病谱丰富而广泛,医疗领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电子病历、医学影像、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将这些分散的数据整合起来,建成一个有效、详实、完备的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则可以根据数据库中已有的医学知识和大量的临床案例,为医生提供诊断决策参考。”

“对于基层医生来说,庞大的医疗数据库的优势将更为凸显。”刘连新认为,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让DeepSeek等AI大模型深度融入医疗场景,系统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海量医学数据和优秀诊疗案例,为基层首诊医生提供快速、精准的诊断建议,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风险。

“虽然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刘连新表示,运用人工智能,在模型训练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要严格保证医疗数据安全性与患者隐私保护。刘连新说,目前,人工智能软件都是通用型,希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多医疗领域的专业型AI大模型能够走向临床,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杨金龙: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培养“跨领域”人才

在AI“新基建”的推进过程中,人才短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建议,人工智能的发展需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杨金龙

“人工智能这几年发展迅速,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医疗,金融、教育、制造等等,因为涉及行业众多,人工智能已产生很大的影响。”杨金龙发现,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学科人才。他表示,在一些团队研究过程中会发现,懂人工智能的人不一定懂技术科学,懂技术科学的人不一定懂人工智能,相当于两个团队结合在一起做工作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实际困难,特别在交流和思想碰撞方面,可能会存在问题。因此,需要既懂技术科学又懂人工智能的人才。

杨金龙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如果能有效地把数据流动起来、共享起来,会对科学技术研究有重大帮助。而大科学装置之间可以形成联盟、加强互动,共同发力、共同解决问题,以实现“1+1>2”的效果,提高国际竞争力。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姚一鸣

编辑 张大为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