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爱打麻将、爱吃零食 池州这位百岁老人的生活有点“甜”

©原创 2024-10-11 18:53

大皖新闻讯 百岁老人大多亲历了时代的沧桑巨变与快速发展,漫漫人生路上,不仅收获了刻满岁月印记的皱纹,也获取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面对生活的从容豁达。10月10日,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大皖新闻记者探访了池州贵池区梅街镇乌石村的百岁老人吴清和,聆听他的故事。

生活的乐趣:每天收看新闻和天气预报

出生于1922年的吴清和老人是池州贵池区梅街镇乌石村人,如今已是103岁高龄,但依然每天精神饱满,行动自如。吴清和早年与妻子共同养育了三个儿子。几年前,小儿子不幸患病辞世,目前,吴清和在长子吴光胜与次子吴光德的轮流照料下安享晚年。

10月10日下午,在池州主城区兴济小区吴光德的家中,大皖新闻记者见到了吴清和老人。只见老人端坐在椅子上,面带和煦笑容,走起路来不需要外人搀扶,一根拐杖足矣。虽然听力已不如往昔,但眼神却仍然“在线”。“即便是地上的一根头发都看得到。”二儿媳颜美华笑着说道。

尽管年事已高,吴清和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和休闲的热爱,而打麻将算是他晚年的一大乐事。如今,兴致高时他仍会打上几把。在乡下大儿子家中居住时,老人经常与村里的其他老人聚在一起打麻将,甚至技术还不错,常常能赢几把。

除了打麻将,吴清和还爱吃零食。正如人们常说的“老小孩”,他在零食方面确实像个孩子。“他喜欢吃零食,早餐吃得不多,但时不时会吃些点心。所以我们平时也都会在家中常备零食,保持‘不断货’。”颜美华介绍说。

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小乐趣的追求,同样体现在他每天下午的固定活动中。每天晚上,吴清和都会准时收看电视上的安徽新闻和天气预报,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他还保留一个独特的习惯——记录天气预报,每天用纸笔清晰地记录下时间、温度及晴雨状况:天气晴朗时,他会在纸上画个圈作标记;若是下雨,则打个叉来表示。

长寿之道:乐观的心态与有序的生活

采访中记者获悉,老人的日常生活规律而简单,一直遵循着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吴清和便会起床,洗漱完毕后,悠闲地喝早茶、吃点心。早餐结束后,还会细致整理自己的房间。据老人的次子吴光德介绍,老人一直爱干净整洁,并力求亲力亲为。即便如今已步入103岁高龄,仍然坚持自己动手收拾整理,不愿假手于人。“每次去哥哥家接他,他都早早把东西收拾好,把身份证件等重要的东西放在一个小包里,衣服等放在另一个大包,拾掇得井井有条。”

被问及父亲长寿的秘诀时,吴光德表示,主要得益于其规律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态,以及一定的长寿基因。“我父亲还有一个胞姐,104岁离世,细想来家里老人好像都是高寿。或许我们乌石村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也是长寿的一个因素,我们村现在80岁以上的有41人,70岁以上的有100多人呢。”

长寿和饮食习惯有没有关系呢?吴光德表示,在饮食方面老人并没有什么特别讲究,“父亲口味较重,偏爱咸辣口味的食物,对甜食更是情有独钟,早上喝奶粉时,总要加几勺白糖。”考虑到老人牙口不太好,家人在做饭时会特别将菜切得更细碎,煮得更软烂。“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老人对汤品很喜爱,几乎每餐都离不开一碗汤。”

回顾往昔,吴清和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变化。在童年时期,他有幸接受过私塾教育,后在油坊当学徒。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能够接受教育、识字读书已属难得;然而,吴清和并未满足于此,他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逐渐成为当地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后来,他更是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担任了乡公所的文书一职。直到1957年,供销社成立,吴清和又入社从事采购工作,并在此岗位上勤勉耕耘,直至退休。

“父亲待人宽厚,性情温和,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为我们这些小辈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吴光德如是评价。

胡甜甜 大皖新闻记者  朱春友

编辑 王翠

大皖新闻讯 百岁老人大多亲历了时代的沧桑巨变与快速发展,漫漫人生路上,不仅收获了刻满岁月印记的皱纹,也获取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面对生活的从容豁达。10月10日,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大皖新闻记者探访了池州贵池区梅街镇乌石村的百岁老人吴清和,聆听他的故事。

生活的乐趣:每天收看新闻和天气预报

出生于1922年的吴清和老人是池州贵池区梅街镇乌石村人,如今已是103岁高龄,但依然每天精神饱满,行动自如。吴清和早年与妻子共同养育了三个儿子。几年前,小儿子不幸患病辞世,目前,吴清和在长子吴光胜与次子吴光德的轮流照料下安享晚年。

10月10日下午,在池州主城区兴济小区吴光德的家中,大皖新闻记者见到了吴清和老人。只见老人端坐在椅子上,面带和煦笑容,走起路来不需要外人搀扶,一根拐杖足矣。虽然听力已不如往昔,但眼神却仍然“在线”。“即便是地上的一根头发都看得到。”二儿媳颜美华笑着说道。

尽管年事已高,吴清和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和休闲的热爱,而打麻将算是他晚年的一大乐事。如今,兴致高时他仍会打上几把。在乡下大儿子家中居住时,老人经常与村里的其他老人聚在一起打麻将,甚至技术还不错,常常能赢几把。

除了打麻将,吴清和还爱吃零食。正如人们常说的“老小孩”,他在零食方面确实像个孩子。“他喜欢吃零食,早餐吃得不多,但时不时会吃些点心。所以我们平时也都会在家中常备零食,保持‘不断货’。”颜美华介绍说。

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小乐趣的追求,同样体现在他每天下午的固定活动中。每天晚上,吴清和都会准时收看电视上的安徽新闻和天气预报,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他还保留一个独特的习惯——记录天气预报,每天用纸笔清晰地记录下时间、温度及晴雨状况:天气晴朗时,他会在纸上画个圈作标记;若是下雨,则打个叉来表示。

长寿之道:乐观的心态与有序的生活

采访中记者获悉,老人的日常生活规律而简单,一直遵循着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吴清和便会起床,洗漱完毕后,悠闲地喝早茶、吃点心。早餐结束后,还会细致整理自己的房间。据老人的次子吴光德介绍,老人一直爱干净整洁,并力求亲力亲为。即便如今已步入103岁高龄,仍然坚持自己动手收拾整理,不愿假手于人。“每次去哥哥家接他,他都早早把东西收拾好,把身份证件等重要的东西放在一个小包里,衣服等放在另一个大包,拾掇得井井有条。”

被问及父亲长寿的秘诀时,吴光德表示,主要得益于其规律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态,以及一定的长寿基因。“我父亲还有一个胞姐,104岁离世,细想来家里老人好像都是高寿。或许我们乌石村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也是长寿的一个因素,我们村现在80岁以上的有41人,70岁以上的有100多人呢。”

长寿和饮食习惯有没有关系呢?吴光德表示,在饮食方面老人并没有什么特别讲究,“父亲口味较重,偏爱咸辣口味的食物,对甜食更是情有独钟,早上喝奶粉时,总要加几勺白糖。”考虑到老人牙口不太好,家人在做饭时会特别将菜切得更细碎,煮得更软烂。“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老人对汤品很喜爱,几乎每餐都离不开一碗汤。”

回顾往昔,吴清和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变化。在童年时期,他有幸接受过私塾教育,后在油坊当学徒。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能够接受教育、识字读书已属难得;然而,吴清和并未满足于此,他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逐渐成为当地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后来,他更是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担任了乡公所的文书一职。直到1957年,供销社成立,吴清和又入社从事采购工作,并在此岗位上勤勉耕耘,直至退休。

“父亲待人宽厚,性情温和,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为我们这些小辈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吴光德如是评价。

胡甜甜 大皖新闻记者  朱春友

编辑 王翠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