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都在搞城市更新,但安徽“第二城”提出一个理念

2024-09-15 14:52   江淮观察微信公众号

城市更新是拉动投资和就业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安徽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树立内涵式、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

前不久,安徽省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关于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若干措施》。

安徽的目标是,通过城市更新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协同打造高质量发展、高颜值生态、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安全的城市空间。

“五高”的目标很“高大上”,但是,随着城市更新在各个城市的渐次、深入推进,来自一线的办法和智慧也在持续积累,显示出这条路子也在越来越宽。

安徽“第二城”芜湖,就明确提出一个理念——“因风吹火,照纹劈柴”。

这让人想起10多年前,某著名一线大城市为了举办一项全球性盛会,给城市不少老建筑统一刷上乳胶漆,由此引起“破坏城市纹理”的广泛质疑。

作为一座拥有古城、老海关、老船厂等众多历史遗存的城市,“照纹劈柴”体现了对“城市纹理”的高度认同,而这背后正是对城市厚重历史的尊重、对城市底蕴文脉的自信。

对于城市更新,安徽省政府常务会议提出,积极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空间拓展、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实现。

如何“一个过程实现”?

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城市传承、善于因势利导,这是以芜湖为代表的各个城市逐步熟稔起来的“打法”。

顺势,才能用上“巧力”。善用“巧”,方能更好走活一盘棋。

这,或许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泉源。

“照纹劈柴”

斑驳的红砖瓦墙、怀旧复古的街区、琳琅满目的展品……近日,在合肥市包河区合柴1972文创园,游客们或穿梭于各个店铺之间,或驻足欣赏手绘涂鸦墙,或拍照留念,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趁着双休日,我们专门带孩子来这里走走看看,帮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和熟悉合肥的历史,增长一些见识。”正在给孩子拍照的游客吴女士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合柴1972文创园原为合肥柴油机厂,随着城市发展,2018年该地块闲置。为激活这片承载合肥记忆的区域,合肥市采用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方式,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工业景观再生方式,将其改造为一个集历史人文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文创园区。

同时,为满足周边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合肥市根据实际情况,将园区140亩土地用于学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承载力和宜居度。

新旧融合也吸引了首店的入驻。李昊是COMMUNE幻师餐酒吧品牌的一名工作人员。两个月前,他来到合肥,成为COMMUNE幻师(新粮仓店)的负责人。“这是我们在安徽的第一家店,刚开业不久,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李昊告诉记者,新粮仓地块包容性强、地理位置好,与企业品牌契合度较高,适合发展。

“昔日存放粮食的场所,如今成为了大家精神食粮安放处。”新粮仓项目负责人姚毅介绍,这里以前是安徽省机械化粮库,已经停用多年,后来安徽新月光控股集团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在保持粮库文化的基础上,将其打造为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项目,让“旧粮库”变成了“新地标”。目前,粮仓业态分零售区、餐饮区、休闲娱乐区、文创区四个区域,包含百余家商户,其中,安徽首店13家,合肥首店4家,助力商业能级提升。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芜湖。芜湖造船厂老厂区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福记恒机械厂,其地块内至今仍保留着大量老厂房、造船设备等,随着时间推移,成为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

“我们按照‘因风吹火,照纹劈柴’的理念,全面梳理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以线带点、以点串线方式串联起古城、老海关、老船厂等点状资源,高效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整体提升。”芜湖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根本上看,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更新等最终目标是为人服务。当前,安徽下大力气加快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全力提升城市形象,焕发城市新活力。

“肥瘦搭配”

“你说,咱们啥时候才能住上新房子?”

“不知道啊,我每天都会来这里看他们的施工进度,就希望早点搬进去。”

日前,记者来到合肥市包河区卫岗王卫片区城市更新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这个项目是去年12月开始施工的,由9栋住宅、1栋商业办公楼、下沉广场及相关配套用房构成,住宅总户数有655户,其中4栋安置房已进入主楼桩基施工阶段,目前,整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该项目中标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相关负责人刘创辉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住建部全国首批城市更新推广项目,也是合肥市首个“TOD+城市更新”项目,建成后将结合合肥轨道交通在建的6号线、8号线徽州大道换乘站,打造一座TOD引领的现代、科技、绿色的智慧新城。

近些年,合肥市全面部署启动城市更新工作,打造城市更新“样板间”。卫岗王卫片区作为合肥市重点部署的“三片”之一,已被纳入合肥市城市更新首批试点区域,探索“轨道TOD综合开发”与片区改造相结合,助推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结构调整优化。

“TOD工程项目只是片区城市更新的其中一个亮点,我们还积极探索片区更新‘肥瘦搭配’模式,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承载力与片区开发强度进行匹配,对收益率高低不同的项目进行‘肥瘦搭配’,反哺片区内安置房、学校、党群中心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卫岗社区党委委员梁发银告诉记者。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几年,安徽出台若干措施,推进城市片区化更新,让老旧小区、废弃厂房、老旧街区等更新提质、“脱胎换骨”,打造“居民新家园”“城市新纽带”“创业新天地”。

芜湖市镜湖区大砻坊街道北门口社区通过搭建“业主请上座”“桂花树议事会”等基层协商平台,问需于民;结合“设计师进社区”机制,全方位开展社区体检,充分发掘能够提升居住品质的居民需求。同时,整合市、区、街道三方资源,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质升级,逐步打造“四宜”(宜居、宜游、宜养、宜学)完整社区;开展“双联双应”,引导居民参与共治。

“不久前,这里还是堆积杂物的空地,现在好了,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空地摇身一变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家住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南国城市花园小区的居民陈先生说。

据了解,在改造过程中,合肥市庐阳区相关部门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积极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在部分小区增加了各类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在楼道内增设了楼梯扶手、折叠坐凳及呼叫报警系统等适老化改造内容,缓解老年居民爬楼时的困难与不适,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感。

此外,为进一步构筑群众的安全屏障,安徽还积极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目前16个设区市已完成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重点领域的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构建“1+16”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运行体系;二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应用场景向城市全域延伸。

当前,安徽省相关企业已与北京、重庆、湖北、辽宁及无锡、太原等多个省市开展合作,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从赋能安徽向服务全国跨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巧”力治理

9月8日,在合肥市蜀山区1958轴承游园,家住附近的郑女士正跟家人一起坐在公园座椅上闲谈。“这里以前是一处待建设的街角地块,后来政府部门对其进行整体改造,把它打造成了休闲公园,公园建成后,我经常约三五好友来散步、闲聊,感觉特别舒服。”郑女士说。

推窗见绿,出门见公园。近些年,合肥市蜀山区巧用城区“方寸之地”,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先后建成庐州公园(蜀山段)、南门库公园、石台路公园、城市运动公园等一批精品园林示范工程,打造了26处城市口袋公园,不断满足市民的需求。

与1958轴承游园不同的是,淮北市杜集区朔西湖景区是当地采煤沉陷区多年治理的成果。“如今,朔西湖已成为一个集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区,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游玩。”淮北市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一座因煤而生、伴煤发展的工矿城市,淮北近年来立足实际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探索出“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莲藕”“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六种综合治理利用模式,变“生态伤疤”为“城市名片”,擦亮“煤美与共、湖上淮北”城市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采煤沉陷区的治理还带动了当地民宿产业的发展。云间·轻奢小筑是朔西湖综合治理项目的配套设施,截至8月底,该民宿累计预售10500间、预约消费335万元。目前,云间·轻奢小筑已成功入选皖美金牌民宿。

城市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通过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要素汇聚、活力强劲、各具特色、近悦远来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生动局面。”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江淮观察微信公众号)

城市更新是拉动投资和就业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安徽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树立内涵式、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

前不久,安徽省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关于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若干措施》。

安徽的目标是,通过城市更新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协同打造高质量发展、高颜值生态、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安全的城市空间。

“五高”的目标很“高大上”,但是,随着城市更新在各个城市的渐次、深入推进,来自一线的办法和智慧也在持续积累,显示出这条路子也在越来越宽。

安徽“第二城”芜湖,就明确提出一个理念——“因风吹火,照纹劈柴”。

这让人想起10多年前,某著名一线大城市为了举办一项全球性盛会,给城市不少老建筑统一刷上乳胶漆,由此引起“破坏城市纹理”的广泛质疑。

作为一座拥有古城、老海关、老船厂等众多历史遗存的城市,“照纹劈柴”体现了对“城市纹理”的高度认同,而这背后正是对城市厚重历史的尊重、对城市底蕴文脉的自信。

对于城市更新,安徽省政府常务会议提出,积极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空间拓展、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实现。

如何“一个过程实现”?

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城市传承、善于因势利导,这是以芜湖为代表的各个城市逐步熟稔起来的“打法”。

顺势,才能用上“巧力”。善用“巧”,方能更好走活一盘棋。

这,或许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泉源。

“照纹劈柴”

斑驳的红砖瓦墙、怀旧复古的街区、琳琅满目的展品……近日,在合肥市包河区合柴1972文创园,游客们或穿梭于各个店铺之间,或驻足欣赏手绘涂鸦墙,或拍照留念,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趁着双休日,我们专门带孩子来这里走走看看,帮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和熟悉合肥的历史,增长一些见识。”正在给孩子拍照的游客吴女士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合柴1972文创园原为合肥柴油机厂,随着城市发展,2018年该地块闲置。为激活这片承载合肥记忆的区域,合肥市采用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方式,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工业景观再生方式,将其改造为一个集历史人文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文创园区。

同时,为满足周边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合肥市根据实际情况,将园区140亩土地用于学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承载力和宜居度。

新旧融合也吸引了首店的入驻。李昊是COMMUNE幻师餐酒吧品牌的一名工作人员。两个月前,他来到合肥,成为COMMUNE幻师(新粮仓店)的负责人。“这是我们在安徽的第一家店,刚开业不久,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李昊告诉记者,新粮仓地块包容性强、地理位置好,与企业品牌契合度较高,适合发展。

“昔日存放粮食的场所,如今成为了大家精神食粮安放处。”新粮仓项目负责人姚毅介绍,这里以前是安徽省机械化粮库,已经停用多年,后来安徽新月光控股集团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在保持粮库文化的基础上,将其打造为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项目,让“旧粮库”变成了“新地标”。目前,粮仓业态分零售区、餐饮区、休闲娱乐区、文创区四个区域,包含百余家商户,其中,安徽首店13家,合肥首店4家,助力商业能级提升。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芜湖。芜湖造船厂老厂区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福记恒机械厂,其地块内至今仍保留着大量老厂房、造船设备等,随着时间推移,成为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

“我们按照‘因风吹火,照纹劈柴’的理念,全面梳理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以线带点、以点串线方式串联起古城、老海关、老船厂等点状资源,高效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整体提升。”芜湖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根本上看,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更新等最终目标是为人服务。当前,安徽下大力气加快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全力提升城市形象,焕发城市新活力。

“肥瘦搭配”

“你说,咱们啥时候才能住上新房子?”

“不知道啊,我每天都会来这里看他们的施工进度,就希望早点搬进去。”

日前,记者来到合肥市包河区卫岗王卫片区城市更新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这个项目是去年12月开始施工的,由9栋住宅、1栋商业办公楼、下沉广场及相关配套用房构成,住宅总户数有655户,其中4栋安置房已进入主楼桩基施工阶段,目前,整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该项目中标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相关负责人刘创辉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住建部全国首批城市更新推广项目,也是合肥市首个“TOD+城市更新”项目,建成后将结合合肥轨道交通在建的6号线、8号线徽州大道换乘站,打造一座TOD引领的现代、科技、绿色的智慧新城。

近些年,合肥市全面部署启动城市更新工作,打造城市更新“样板间”。卫岗王卫片区作为合肥市重点部署的“三片”之一,已被纳入合肥市城市更新首批试点区域,探索“轨道TOD综合开发”与片区改造相结合,助推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结构调整优化。

“TOD工程项目只是片区城市更新的其中一个亮点,我们还积极探索片区更新‘肥瘦搭配’模式,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承载力与片区开发强度进行匹配,对收益率高低不同的项目进行‘肥瘦搭配’,反哺片区内安置房、学校、党群中心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卫岗社区党委委员梁发银告诉记者。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几年,安徽出台若干措施,推进城市片区化更新,让老旧小区、废弃厂房、老旧街区等更新提质、“脱胎换骨”,打造“居民新家园”“城市新纽带”“创业新天地”。

芜湖市镜湖区大砻坊街道北门口社区通过搭建“业主请上座”“桂花树议事会”等基层协商平台,问需于民;结合“设计师进社区”机制,全方位开展社区体检,充分发掘能够提升居住品质的居民需求。同时,整合市、区、街道三方资源,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质升级,逐步打造“四宜”(宜居、宜游、宜养、宜学)完整社区;开展“双联双应”,引导居民参与共治。

“不久前,这里还是堆积杂物的空地,现在好了,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空地摇身一变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家住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南国城市花园小区的居民陈先生说。

据了解,在改造过程中,合肥市庐阳区相关部门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积极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在部分小区增加了各类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在楼道内增设了楼梯扶手、折叠坐凳及呼叫报警系统等适老化改造内容,缓解老年居民爬楼时的困难与不适,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感。

此外,为进一步构筑群众的安全屏障,安徽还积极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目前16个设区市已完成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重点领域的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构建“1+16”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运行体系;二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应用场景向城市全域延伸。

当前,安徽省相关企业已与北京、重庆、湖北、辽宁及无锡、太原等多个省市开展合作,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从赋能安徽向服务全国跨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巧”力治理

9月8日,在合肥市蜀山区1958轴承游园,家住附近的郑女士正跟家人一起坐在公园座椅上闲谈。“这里以前是一处待建设的街角地块,后来政府部门对其进行整体改造,把它打造成了休闲公园,公园建成后,我经常约三五好友来散步、闲聊,感觉特别舒服。”郑女士说。

推窗见绿,出门见公园。近些年,合肥市蜀山区巧用城区“方寸之地”,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先后建成庐州公园(蜀山段)、南门库公园、石台路公园、城市运动公园等一批精品园林示范工程,打造了26处城市口袋公园,不断满足市民的需求。

与1958轴承游园不同的是,淮北市杜集区朔西湖景区是当地采煤沉陷区多年治理的成果。“如今,朔西湖已成为一个集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区,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游玩。”淮北市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一座因煤而生、伴煤发展的工矿城市,淮北近年来立足实际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探索出“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莲藕”“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六种综合治理利用模式,变“生态伤疤”为“城市名片”,擦亮“煤美与共、湖上淮北”城市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采煤沉陷区的治理还带动了当地民宿产业的发展。云间·轻奢小筑是朔西湖综合治理项目的配套设施,截至8月底,该民宿累计预售10500间、预约消费335万元。目前,云间·轻奢小筑已成功入选皖美金牌民宿。

城市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通过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要素汇聚、活力强劲、各具特色、近悦远来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生动局面。”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江淮观察微信公众号)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