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0日强降雨以来,黄山市全境9天来下了200个杭州西湖的雨量。
其中,自6月19日起,歙县持续大到暴雨。6月20日,歙县启动城区防洪一级响应!接连两天,暴雨如瀑。6月23日,歙县再度发布地质灾害红色预警!
刚刚过去的这十天,歙县以“完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坚定信心,众志成城。一个个坚定而温暖的身影,逆行在每一个湍急汹涌的防汛“战场”,书写着动人的故事。
她:荧荧之光,灼灼其华
6月20日,歙县12小时内平均降雨量达158.5毫米。张雅琦在朋友圈记下当日渔梁老街洪水来临时的情景。当她行至老街狮子桥时,洪水已与胸齐。“现在想起来挺后怕的,但我当时太着急了”,张雅琦那股子莫名的勇气来源于:要救援何家祖孙三人!
今年32岁的张雅琦是渔梁片区的转移负责人。这里270户700余人,70%是老年人。近半数居民沿江而筑,推窗可见渔梁坝,生活平静而松弛。
19日15时,歙县发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防御预警,要求全县各地“应转尽转、应撤尽撤”:及时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安置工作。
“先将重点区域的住户撤离。”收到指令,张雅琦开始与同事走街入户,劝离、转移危地居民。起初,劝离工作进展的并不顺利,生于斯长于斯的渔梁人自觉早已参透了与水同生之道。其中,尤以何家祖孙三人最难相劝。“上门了四五趟,电话打了无数个,就是说不通,让我们不要管了。”社区书记姚锦帆回忆。大家又焦急又无奈,“徽州老人对家有深厚的情感依赖。生闷气的感受,我能够理解”,张雅琦表示。
20日上午,苦口婆心的劝离工作逐见成效,重点区域居民开始有序撤离。但是,暴雨一刻未停。下午16时左右,张雅琦开始觉得水势有些“不对劲”,她每隔十分钟到江边察看一次水情。“涨的太快了,每十分钟涨三四个台阶,但必须坚持,一户都不能少。”
20日18:30,歙县启动城区防洪一级响应。
彼时,仍然有4户12人尚未安全转移。“不能再等了,强行带他们撤离。”张雅琦旋即决定入户救援,甚至没来得及穿一件救生衣。何家祖孙三人是救援的最后一户,因水势太猛,无处着力的救援扶梯只能浅浅搭在山越救援队的冲锋舟上,她将三人逐一拉上冲锋舟后便觉脑子一片空白。如今,她记不得太多细节,只记得姚锦帆送了一件救生衣,她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渔梁社区居委会干部职工9人,其中女性5人,是一支温柔但不柔弱的队伍。自6月19日以来,她们始终全员在岗在位,在千米古街上释放着笃定又强大的“她”力量。据悉,社区270户未发生一起房屋垮塌,700余人均得到安全转移。
黄梅十日雨荡荡,歙县很多百姓几经转移撤离。
他:萤火微光,愿为其芒
6月22日13:35分,一座长约25米的应急桥梁架设完毕,因特大暴雨被冲毁的绍濂乡小溪至王村路段正式恢复通行,在场的人们眼眶湿润,为之动容。
从6月19日到6月22日,王鸿之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现在,他觉得终于能稍稍松一口气了。站在道路旁的他穿一条及膝短裤,小腿上被雨靴磨出一条血印子,被雨水长时间浸泡的疤痕尚未愈合。
回忆暴雨初临的场景,王鸿之依然觉得心有余悸。
6月20日上午,在持续滂沱大雨的浸淫下,绍濂乡塌方、滑坡频发。乡干部在巡查时发现,与小溪村的通讯信号在大雨里中断了!作为小溪村的包村干部,“90后”的王鸿之成为了暴雨中奔赴小溪村现场的第一人。
“雨最大的时候,我一个人步行了1个多小时,越往里走其实已经看不到路了,塌方的地方只能手脚并用地爬过去,我还看到了蛇。”前路未知,艰辛难以想象。当记者问及他当日的经历以及是否害怕,王鸿之给出了和很多一线救援人员极为相似的答案,“现在想起来比较怕,当时精神高度紧张了,顾不上害怕,就想着进村,越快越好。”
到达小溪村时,王鸿之已浑身泥泞,来不及休息就立刻组织村干部排查隐患、转移群众。“我们先是微信群通知,然后挨家挨户地喊,行动不便的上门背,村党支部书记项克明在组织群众撤离时险些被洪水冲走。”
惊心动魄的几小时,随着转移工作的完成,洪水也漫过河堤冲向村庄,因预警及时,小溪村全体村民均安全渡汛。
在省市县的统一调度下,6月21日,小溪村通讯逐步恢复,空投物资运抵现场。
6月26日,王鸿之顾不得伤痛,又在村内水库桥梁的现场抢修。然后,还有更多灾后重建工作需要王鸿之这样的“90后”。
他们:不啻微茫,造炬成阳
“安全第一,不再对外接单了。”6月20日,老党员姚国红为自己的农家乐回绝了一笔50人团的住宿订单。
暴雨倾盆、大水漫灌。地处新安江边,深渡镇水情吃紧。姚国红很着急,她与丈夫一商量,既然不接单,那就把农家乐腾出来,帮助镇里安置受灾群众
当天中午,深渡镇约源村70名转移避险的村民到达安置点。范顺红是首批被安置在这里的村民,“在这里各方面都被照顾的很周到,不想走哩。”范顺红往嘴里拨了一口饭,笑道。
一周来,大到联系转接,小到上菜上饭,夫妻二人连轴转,每天休息不到4小时,累到直不起腰。
谈起这些,姚国红说,我们夫妻俩都是老党员,此时此刻,我们心里想着,我们要为群众们做点什么!
主动配合拆除房屋的八旬老人杨积武,奋战在溪头镇汪岔村抗洪一线的女挖机手高素贞,自家受灾仍捐出2000元爱心款帮扶遇困同乡的毕国成,负重前行7小时送口粮的王根海……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歙县人民同心协力、风雨同舟,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展示出果敢坚毅、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
党员们率先垂范,冲在救援一线;社会各界火速驰援,投身抢险救灾;父老乡亲们大爱大义、顾全大局、积极配合、主动转移;外出游子们,奔走呼号,筹集物资;书写了一场场手足相亲的感人故事,刻画了一幕幕守望相助的暖心画面……
在省市县有力组织下,多方救援力量连夜奔赴歙县。电力人员将重约六百斤的变压器运抵绍濂乡岭口村;消防员历经8小时徒步25公里,将通讯设备送达救援地点;水中筑钢架,钢板架起路,建筑队伍紧急打通皋径村的唯一通道;请战归队,默默无闻奉献的河南商丘退伍老兵……
暴雨还将持续,未来一段时间歙县仍有强降雨过程,防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虽然天灾难避,但是人心已聚,那些无惧的锐气与豪气会转化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念,那些无私的担当与奉献亦将会长久铭刻在人们心中。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通讯员 吴炯 顾雪菲
编辑 许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