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江淮改革实景图 | 蚌埠 “靓淮河”工程打造淮河综合治理样板

©原创 2024-06-28 19:23

大皖新闻讯 蚌埠市是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针对主城区淮河洪水下泄不畅、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治理投入总体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该市借鉴和运用生态环境导开发EOD模式,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实现了经济效益、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增值溢价。

生态环境治理属于公益性事业,蚌埠市组建“靓淮河”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生态环境开发融资平台,注入水资源、沙石资源、土地资源、工程资源等有效可变现资源,总资产达207亿元,切实让生态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完善多元筹资机制,编制项目申请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长期低息贷款,获得农发行贷款6亿元、世界新开发银行贷款4亿美元以及生态环境专项补助资金8000万元。

“靓淮河”工程,目前已治理8公里,投资概算9.35亿元,经过精打细算节省3亿多元,实际投资仅用5.6亿元。把多个城市排水口和排污口建成湿地公园,将过去“脏乱差集中带”打造成贯穿西东的“城市绿肺”“生态绿轴”和“城市中心公园”,带动周边土地出让收益大幅提升,根据现状摸排和现行基准地价测算,通过实施“靓淮河”工程,沿线可挖潜约0.7万亩建设用地,可实现居住、商业商务、产业三大类出让收益总计超70亿元,以“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

同时,该市通过对淮河河道切滩、拓槽、疏浚、清淤,完成土方480万方,淮河主河道拓宽至500米左右,主河槽泄洪断面增大30%,河道蓄水能力新增480万方。利用350万方切滩弃土加固堤坝背水面,把原有10米宽堤顶加宽至35至65米不等,形成“超级堤防”,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减轻汛期防洪压力,确保城市安澜。

工程实施中,当地还阶梯式利用滩涂地,枯水期变城市公园,丰水期过洪,充分利用淮河丰水期短、枯水期长、丰枯水位变化大的特点,重塑滩地形态。坚持凡土必绿、能绿尽绿、优化树种、贯通水系、栽植水草、净化水质,最大限度增大滩地内水体和绿化面积,强化水体自净能力,累计新增水面2600亩,新增城市绿地1.2万亩,年净化污水约1.2亿吨。大力推进淮河航道建设,将淮河主航道由原来的12米高程,通过河道切滩、拓宽、挖深、疏浚等措施,下沉至8米高程,航道拓宽挖深使运能大幅增加,淮河主航道由三级航道升为二级航道,打通了蚌埠乃至皖北地区融合长三角物流通道,加快淮河水运航向资源共享、港口城市互联互通。

此外,依托“靓淮河”26公里历史文化轴线,兼顾普惠民生的文化工程与引领转型的文化品牌塑造,将蚌埠3万年前的古菱齿象、7300年前双墩文化、5500年前大汶口文化、4200年前大禹文化等,通过雕塑、小品、主题公园等多种艺术形式,沿河布点,打造千里淮河文化长廊。在淮河两岸迎水面高程22米以上塑形地块建设篮球、网球、足球等体育场地共1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万人,成为蚌埠市民休闲娱乐锻炼养生的临水健身基地、滨河体育公园,也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河道型外滩体育公园。下一步,当地还会围绕五彩阡陌、古镇新街、城市阳台、淮畔剧场以铁路文化公园等景点,在“靓准河”建设区域谋划骑行步道,热气球等休闲项目,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大皖新闻记者李勇   通讯员  朱宣  摄影:陈昂

编辑  许大鹏

大皖新闻讯 蚌埠市是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针对主城区淮河洪水下泄不畅、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治理投入总体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该市借鉴和运用生态环境导开发EOD模式,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实现了经济效益、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增值溢价。

生态环境治理属于公益性事业,蚌埠市组建“靓淮河”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生态环境开发融资平台,注入水资源、沙石资源、土地资源、工程资源等有效可变现资源,总资产达207亿元,切实让生态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完善多元筹资机制,编制项目申请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长期低息贷款,获得农发行贷款6亿元、世界新开发银行贷款4亿美元以及生态环境专项补助资金8000万元。

“靓淮河”工程,目前已治理8公里,投资概算9.35亿元,经过精打细算节省3亿多元,实际投资仅用5.6亿元。把多个城市排水口和排污口建成湿地公园,将过去“脏乱差集中带”打造成贯穿西东的“城市绿肺”“生态绿轴”和“城市中心公园”,带动周边土地出让收益大幅提升,根据现状摸排和现行基准地价测算,通过实施“靓淮河”工程,沿线可挖潜约0.7万亩建设用地,可实现居住、商业商务、产业三大类出让收益总计超70亿元,以“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

同时,该市通过对淮河河道切滩、拓槽、疏浚、清淤,完成土方480万方,淮河主河道拓宽至500米左右,主河槽泄洪断面增大30%,河道蓄水能力新增480万方。利用350万方切滩弃土加固堤坝背水面,把原有10米宽堤顶加宽至35至65米不等,形成“超级堤防”,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减轻汛期防洪压力,确保城市安澜。

工程实施中,当地还阶梯式利用滩涂地,枯水期变城市公园,丰水期过洪,充分利用淮河丰水期短、枯水期长、丰枯水位变化大的特点,重塑滩地形态。坚持凡土必绿、能绿尽绿、优化树种、贯通水系、栽植水草、净化水质,最大限度增大滩地内水体和绿化面积,强化水体自净能力,累计新增水面2600亩,新增城市绿地1.2万亩,年净化污水约1.2亿吨。大力推进淮河航道建设,将淮河主航道由原来的12米高程,通过河道切滩、拓宽、挖深、疏浚等措施,下沉至8米高程,航道拓宽挖深使运能大幅增加,淮河主航道由三级航道升为二级航道,打通了蚌埠乃至皖北地区融合长三角物流通道,加快淮河水运航向资源共享、港口城市互联互通。

此外,依托“靓淮河”26公里历史文化轴线,兼顾普惠民生的文化工程与引领转型的文化品牌塑造,将蚌埠3万年前的古菱齿象、7300年前双墩文化、5500年前大汶口文化、4200年前大禹文化等,通过雕塑、小品、主题公园等多种艺术形式,沿河布点,打造千里淮河文化长廊。在淮河两岸迎水面高程22米以上塑形地块建设篮球、网球、足球等体育场地共1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万人,成为蚌埠市民休闲娱乐锻炼养生的临水健身基地、滨河体育公园,也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河道型外滩体育公园。下一步,当地还会围绕五彩阡陌、古镇新街、城市阳台、淮畔剧场以铁路文化公园等景点,在“靓准河”建设区域谋划骑行步道,热气球等休闲项目,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大皖新闻记者李勇   通讯员  朱宣  摄影:陈昂

编辑  许大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