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池州贵池:“解锁”乡村振兴新玩法 力促“产业+旅游”融合发展

©原创 2024-05-08 20:09

5月的江南,暖风拂面,茶香扑鼻。在池州市贵池区牌楼镇等地,在漫山郁郁葱葱的茶树烘托下,红茶制作进入了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我们村的茶叶高香味浓、回甘十足,不论是初春的绿茶还是晚春的红茶,品质都相当不错。”贵池区牌楼镇大山村种茶大户江自男介绍,大山村生产的“祁红”,曾经作为国家出口创汇的优质品牌远销海外。

“大山村”村如其名,地处大山深处,山多地少。村里现有茶园2800余亩,这些茶园都是祖辈们靠着肩挑人扛一块块垒起来的。每年茶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村里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围绕在采茶、制茶这条产业链上。目前,该村年产干茶5万余斤,年销售收入420余万元。

“近年来,我们通过与农业部门合作,加强茶叶品质管理,采用有机肥施肥,巩固发展野生茶,培育茶叶品牌,提高了茶叶附加值。目前,我们可以带动村里的茶农在采茶季月均增收5000余元。”江自男信心满满地介绍。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在大山村党支部副书记何礼连看来,经营好茶产业固然重要,但等到采茶季一过,茶园的用工量就会急剧减少,村里劳动力仍会出现富余。要真正振兴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光靠茶叶这“一条腿走路”可不够。经过深入调研,大山村“两委”将目光瞄向了近年来逐渐走红的旅游康养市场。

“这两年旅游业日益火爆,市场潜力巨大。今年清明和‘五一’假期,村子旁的大王洞景区游客接待量和营业收入成倍大幅增长;坐落在大山村青山组的高端民宿秋浦仙居更是一房难求。”何礼连说。

看得见的市场需求就在身边,也让大山村的发展路线逐渐清晰: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王洞的途经之地,且又是第一批国家森林村庄,必须牢牢领先这个优势。2023年,大山村申请资金20万元,启动大山村洪岭美丽自然村庄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同时,通过流转,将村内闲置的民居和场所集中起来,改造成民宿、餐馆和休闲项目,初步打造出了一条以“生态茶园+徒步休闲+绿色康养”为模式的精品旅游线路。

同时,在大山村不远的邻村兰山村、穿山村也正借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东风“蹭一波流量”,不同的是,他们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休闲采摘和“乡土味道”上。兰山村党总支副书记黄金胜介绍,该村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打造“花果之乡”新名片,从吃、住、游、购等多个方面,发展休闲采摘观光农业,让村集体和群众融入产业链、吃上旅游饭。2023年,兰山村集体收入达到66.18万元,是2022年的2.2倍,带产业周边数十位群众获得数千元至两万元不等的增收。

2020年以来,贵池区牌楼镇积极依托大王洞旅游风景区、秋浦仙居民宿的引流效应,打破各村在文旅产业上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发展局面,推动全镇10个行政村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2023年,全镇推动实施“无端崖”微民宿集群、中硒智慧康养田园综合体开发等文旅建设项目,希望以旅、养、耕、读作为亮点,将大山深处的空心村民组改造成高端民宿集合群,打造出了旅居康养综合圈,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就业。

此外,当地还以有机稻试验基地和农特产品为基础,创建地域性品牌商标“秋浦康养稻米-美人尖”“秋浦清酒系列-方壶清”和“有物自喜”系列农特产品,形成完整、统一的供销体系,进一步提升项目收益和品牌价值。同时,在传统民俗的挖掘和推广上,当地加大对黄梅戏曲、舞龙狮灯、采茶竹艺等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韩亚东 裴培)

5月的江南,暖风拂面,茶香扑鼻。在池州市贵池区牌楼镇等地,在漫山郁郁葱葱的茶树烘托下,红茶制作进入了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我们村的茶叶高香味浓、回甘十足,不论是初春的绿茶还是晚春的红茶,品质都相当不错。”贵池区牌楼镇大山村种茶大户江自男介绍,大山村生产的“祁红”,曾经作为国家出口创汇的优质品牌远销海外。

“大山村”村如其名,地处大山深处,山多地少。村里现有茶园2800余亩,这些茶园都是祖辈们靠着肩挑人扛一块块垒起来的。每年茶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村里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围绕在采茶、制茶这条产业链上。目前,该村年产干茶5万余斤,年销售收入420余万元。

“近年来,我们通过与农业部门合作,加强茶叶品质管理,采用有机肥施肥,巩固发展野生茶,培育茶叶品牌,提高了茶叶附加值。目前,我们可以带动村里的茶农在采茶季月均增收5000余元。”江自男信心满满地介绍。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在大山村党支部副书记何礼连看来,经营好茶产业固然重要,但等到采茶季一过,茶园的用工量就会急剧减少,村里劳动力仍会出现富余。要真正振兴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光靠茶叶这“一条腿走路”可不够。经过深入调研,大山村“两委”将目光瞄向了近年来逐渐走红的旅游康养市场。

“这两年旅游业日益火爆,市场潜力巨大。今年清明和‘五一’假期,村子旁的大王洞景区游客接待量和营业收入成倍大幅增长;坐落在大山村青山组的高端民宿秋浦仙居更是一房难求。”何礼连说。

看得见的市场需求就在身边,也让大山村的发展路线逐渐清晰: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王洞的途经之地,且又是第一批国家森林村庄,必须牢牢领先这个优势。2023年,大山村申请资金20万元,启动大山村洪岭美丽自然村庄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同时,通过流转,将村内闲置的民居和场所集中起来,改造成民宿、餐馆和休闲项目,初步打造出了一条以“生态茶园+徒步休闲+绿色康养”为模式的精品旅游线路。

同时,在大山村不远的邻村兰山村、穿山村也正借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东风“蹭一波流量”,不同的是,他们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休闲采摘和“乡土味道”上。兰山村党总支副书记黄金胜介绍,该村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打造“花果之乡”新名片,从吃、住、游、购等多个方面,发展休闲采摘观光农业,让村集体和群众融入产业链、吃上旅游饭。2023年,兰山村集体收入达到66.18万元,是2022年的2.2倍,带产业周边数十位群众获得数千元至两万元不等的增收。

2020年以来,贵池区牌楼镇积极依托大王洞旅游风景区、秋浦仙居民宿的引流效应,打破各村在文旅产业上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发展局面,推动全镇10个行政村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2023年,全镇推动实施“无端崖”微民宿集群、中硒智慧康养田园综合体开发等文旅建设项目,希望以旅、养、耕、读作为亮点,将大山深处的空心村民组改造成高端民宿集合群,打造出了旅居康养综合圈,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就业。

此外,当地还以有机稻试验基地和农特产品为基础,创建地域性品牌商标“秋浦康养稻米-美人尖”“秋浦清酒系列-方壶清”和“有物自喜”系列农特产品,形成完整、统一的供销体系,进一步提升项目收益和品牌价值。同时,在传统民俗的挖掘和推广上,当地加大对黄梅戏曲、舞龙狮灯、采茶竹艺等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韩亚东 裴培)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