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池黄高铁本月底即将开通 总体设计负责人王春雨解读“亮点”

©原创 2024-04-22 13:59

大皖新闻讯  4月底,作为安徽省境内连接池州市与黄山市的高速铁路池黄高铁即将迎来开通运营。它串联起皖南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景点,是武汉至杭州快速铁路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池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之前,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来自中铁上海院的池黄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王春雨,解读这条高铁背后的故事。

站点选址兼顾出行和旅游功能

池黄高铁线路起自池州站,途经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黄山市黄山区、黟县,终至黟县东站,正线全长约1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黟县东(既有)、黄山西、九华山、池州(既有改建)4座车站,其中黄山西站和九华山站是新建车站。

“九华山和黄山西站点的选址非常重要,比如设九华山站的时候,站点是设在景区附近还是青阳县城;黄山西站是设在黄山西门附近,还是黄山区城区附近,都经过了多方评估和考证。”王春雨表示,池州、黄山都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因此在选线设计、站点选址时,要考虑兼顾出行与旅游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居民和游客,充分带动地方经济和旅游业发展。

“九华山、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此站点选址时,既要考虑工程建设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又要考虑游客出行的便利性,综合考虑到旅游景点的位置、自然保护区相关条例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的便利性。”王春雨说,最终决定将九华山站设置在青阳县蓉城镇牌楼村境内,距离九华山风景区约6公里,距离青阳县城约2公里;将黄山西站设在黄山区西侧的兴村,该站点距距黄山风景区、太平湖风景区均为15公里以内。“相较于之前的黄山北站,距离黄山风景区还有四十多公里,游客出游就更加便捷。”

避开保护区  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

池黄高铁是一条黄金旅游线,途径多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王春雨介绍池黄高铁沿线较近的有秋浦仙境省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天池)、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太平湖风景名胜区、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十里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五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西递古村落、塔川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风景名胜区及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10余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清代古建筑(焦德幼宅)1处,还涉及黄山—天目山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16段合计36.8公里。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优化调整选线方案、采用桥梁跨越、隧道穿越、主动绕避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王春雨说,比如线路穿越太平湖时,考虑避开太平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宁可选择在水深达40米的区域建桥,即使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为减少在湖中立墩,本桥跨越太平湖采用矮塔斜拉桥,是国内高速铁路最大跨度多塔部分斜拉桥。王春雨介绍,大桥整体造型犹如引颈展翅的一行白鹭,跃于青山之畔、碧湖之上。太平湖特大桥以守护绿水青山为设计底色,实现“山水桥”和谐相融、有机共生。“采用钢便桥快速施工、使用拦污带隔离施工区域、采用泥浆循环净化系统等源头设计方案,将施工中产生的泥浆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做到‘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太平湖’。”

值得一提的是,全线隧道34座共74.1公里,占比60%,全线隧道弃砟1400万方,在长三角铁路工程建设中比较罕见。为尽可能减少如此大规模的隧道弃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中铁上海院在优先考虑用作池黄高铁路基、站场填料或混凝土骨料的基础上,将剩余大量隧道弃砟交由政府部门进行拍卖,应用于地方其他工程建设,实现了隧道弃砟变废为宝、综合利用。

重点工程设计融合达当地人文特征、地域特点    

池黄高铁沿线新建黄山西站和九华山站,在站房设计上,融合当地的人文特征和地域特点,打造中小站房新标杆。

中铁上海院黄山西站站房设计总建筑师秦明凤介绍,黄山西站采用“云海之景、奇松之门”的设计理念,充分融入黄山四绝“奇松、云海、飞瀑、怪石”的著名景观,融入黄山地区的名山、名湖、名茶的人文元素,于细节处突出黄山的名茶文化,也与黄山地区郁郁葱葱的生态美景相得益彰。“通过层叠的屋顶构型展现似云、似雾、似松、似瀑的建筑造型,使建筑整体展现舒展大气,又充满开放包容的站房形象,中心呈现出的形态宛如一袭萦绕山峦的云海,契合黄山区独特的时代风采。”

太平湖特大桥是池黄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采用多塔矮塔斜拉桥结构形式,为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已建成的最大跨度多塔矮塔斜拉桥。王春雨介绍,桥位处湖光山色得天独厚,环境优美,桥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李白在太平湖周边游历时留下的著名诗词《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取湖上展翅成群的白鹭为形态,抽象出白鹭群飞、生机勃勃的群体造型,展现了桥梁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此外,在各处隧道口,洞门采用徽派式洞门景观设计,利用马头墙、粉墙黛瓦等元素,借鉴徽州三雕装饰特色、融合黄山云海、迎客松等意象综合打造特色洞口景观。

破解多个难题 黄金旅游线助力沿线经济发展

出生于1988年的王春雨是河南人,池黄高铁是他毕业后首个负责设计的高铁项目。从2017年参与到池黄高铁规划设计,到2019年12月份,铁路开工建设后,王春雨一直常驻黄山,“差不多一年半载才能回家一次”。

池黄高铁位于皖南山区,沿线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全线桥隧比高达89%,施工难度较高。据王春雨介绍,池黄高铁位于复杂山区地形区,隧道口多面临危岩落石、高陡边仰坡、偏压、基底处理等问题,设计中对每一个隧道洞口进行了多次搜山排查,对隧道洞口影响范围的每一块石头进行现场踏勘并研究针对性处理措施,对全线68处洞口实行“一洞一策”,综合采取全面清除、点锚加固、导流沟、落石槽、拦石墙、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链式引导网、型钢拦导石结构等措施增强危岩防护,消除落石侵入风险,保证了高铁的运营安全。

为了让高铁顺利通过墩上特大桥岩溶区,采用了双层框架+桩板结构基础的新型桥梁结构穿越深厚岩溶区,通过堆载预压消除松软土体压缩沉降,解决了沉降超限问题。

池黄高铁串联起九华山、黄山、太平湖等风景名胜区,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旅游线,它还是武汉至杭州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池州站与宁安城际铁路联接,在黟县东站与杭昌高铁杭黄段联接,解决了宁安城际铁路与合福高铁在铜陵地区无南下联络线的问题,结束了安徽沿江地区的安庆、池州等地与黄山无高铁直达的历史。

“池黄高铁是一条以承担跨线中长途客流为主、旅游观光客流为辅、兼顾城际客流的高速铁路。”王春雨告诉记者,池黄高铁开通后,池州到黄山仅需半个小时,九华山到杭州、上海分别只需2小时和3个多小时,武汉到黄山也只用3个多小时。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  彭玲

大皖新闻讯  4月底,作为安徽省境内连接池州市与黄山市的高速铁路池黄高铁即将迎来开通运营。它串联起皖南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景点,是武汉至杭州快速铁路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池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之前,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来自中铁上海院的池黄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王春雨,解读这条高铁背后的故事。

站点选址兼顾出行和旅游功能

池黄高铁线路起自池州站,途经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黄山市黄山区、黟县,终至黟县东站,正线全长约1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黟县东(既有)、黄山西、九华山、池州(既有改建)4座车站,其中黄山西站和九华山站是新建车站。

“九华山和黄山西站点的选址非常重要,比如设九华山站的时候,站点是设在景区附近还是青阳县城;黄山西站是设在黄山西门附近,还是黄山区城区附近,都经过了多方评估和考证。”王春雨表示,池州、黄山都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因此在选线设计、站点选址时,要考虑兼顾出行与旅游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居民和游客,充分带动地方经济和旅游业发展。

“九华山、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此站点选址时,既要考虑工程建设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又要考虑游客出行的便利性,综合考虑到旅游景点的位置、自然保护区相关条例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的便利性。”王春雨说,最终决定将九华山站设置在青阳县蓉城镇牌楼村境内,距离九华山风景区约6公里,距离青阳县城约2公里;将黄山西站设在黄山区西侧的兴村,该站点距距黄山风景区、太平湖风景区均为15公里以内。“相较于之前的黄山北站,距离黄山风景区还有四十多公里,游客出游就更加便捷。”

避开保护区  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

池黄高铁是一条黄金旅游线,途径多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王春雨介绍池黄高铁沿线较近的有秋浦仙境省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天池)、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太平湖风景名胜区、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十里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五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西递古村落、塔川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风景名胜区及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10余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清代古建筑(焦德幼宅)1处,还涉及黄山—天目山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16段合计36.8公里。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优化调整选线方案、采用桥梁跨越、隧道穿越、主动绕避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王春雨说,比如线路穿越太平湖时,考虑避开太平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宁可选择在水深达40米的区域建桥,即使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为减少在湖中立墩,本桥跨越太平湖采用矮塔斜拉桥,是国内高速铁路最大跨度多塔部分斜拉桥。王春雨介绍,大桥整体造型犹如引颈展翅的一行白鹭,跃于青山之畔、碧湖之上。太平湖特大桥以守护绿水青山为设计底色,实现“山水桥”和谐相融、有机共生。“采用钢便桥快速施工、使用拦污带隔离施工区域、采用泥浆循环净化系统等源头设计方案,将施工中产生的泥浆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做到‘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太平湖’。”

值得一提的是,全线隧道34座共74.1公里,占比60%,全线隧道弃砟1400万方,在长三角铁路工程建设中比较罕见。为尽可能减少如此大规模的隧道弃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中铁上海院在优先考虑用作池黄高铁路基、站场填料或混凝土骨料的基础上,将剩余大量隧道弃砟交由政府部门进行拍卖,应用于地方其他工程建设,实现了隧道弃砟变废为宝、综合利用。

重点工程设计融合达当地人文特征、地域特点    

池黄高铁沿线新建黄山西站和九华山站,在站房设计上,融合当地的人文特征和地域特点,打造中小站房新标杆。

中铁上海院黄山西站站房设计总建筑师秦明凤介绍,黄山西站采用“云海之景、奇松之门”的设计理念,充分融入黄山四绝“奇松、云海、飞瀑、怪石”的著名景观,融入黄山地区的名山、名湖、名茶的人文元素,于细节处突出黄山的名茶文化,也与黄山地区郁郁葱葱的生态美景相得益彰。“通过层叠的屋顶构型展现似云、似雾、似松、似瀑的建筑造型,使建筑整体展现舒展大气,又充满开放包容的站房形象,中心呈现出的形态宛如一袭萦绕山峦的云海,契合黄山区独特的时代风采。”

太平湖特大桥是池黄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采用多塔矮塔斜拉桥结构形式,为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已建成的最大跨度多塔矮塔斜拉桥。王春雨介绍,桥位处湖光山色得天独厚,环境优美,桥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李白在太平湖周边游历时留下的著名诗词《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取湖上展翅成群的白鹭为形态,抽象出白鹭群飞、生机勃勃的群体造型,展现了桥梁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此外,在各处隧道口,洞门采用徽派式洞门景观设计,利用马头墙、粉墙黛瓦等元素,借鉴徽州三雕装饰特色、融合黄山云海、迎客松等意象综合打造特色洞口景观。

破解多个难题 黄金旅游线助力沿线经济发展

出生于1988年的王春雨是河南人,池黄高铁是他毕业后首个负责设计的高铁项目。从2017年参与到池黄高铁规划设计,到2019年12月份,铁路开工建设后,王春雨一直常驻黄山,“差不多一年半载才能回家一次”。

池黄高铁位于皖南山区,沿线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全线桥隧比高达89%,施工难度较高。据王春雨介绍,池黄高铁位于复杂山区地形区,隧道口多面临危岩落石、高陡边仰坡、偏压、基底处理等问题,设计中对每一个隧道洞口进行了多次搜山排查,对隧道洞口影响范围的每一块石头进行现场踏勘并研究针对性处理措施,对全线68处洞口实行“一洞一策”,综合采取全面清除、点锚加固、导流沟、落石槽、拦石墙、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链式引导网、型钢拦导石结构等措施增强危岩防护,消除落石侵入风险,保证了高铁的运营安全。

为了让高铁顺利通过墩上特大桥岩溶区,采用了双层框架+桩板结构基础的新型桥梁结构穿越深厚岩溶区,通过堆载预压消除松软土体压缩沉降,解决了沉降超限问题。

池黄高铁串联起九华山、黄山、太平湖等风景名胜区,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旅游线,它还是武汉至杭州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池州站与宁安城际铁路联接,在黟县东站与杭昌高铁杭黄段联接,解决了宁安城际铁路与合福高铁在铜陵地区无南下联络线的问题,结束了安徽沿江地区的安庆、池州等地与黄山无高铁直达的历史。

“池黄高铁是一条以承担跨线中长途客流为主、旅游观光客流为辅、兼顾城际客流的高速铁路。”王春雨告诉记者,池黄高铁开通后,池州到黄山仅需半个小时,九华山到杭州、上海分别只需2小时和3个多小时,武汉到黄山也只用3个多小时。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  彭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