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4月16日,大皖新闻记者跟随“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采访团来到位于宣城市的安徽云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展示大厅,一款钢结构智能轻焊工作站吸引了大皖新闻记者的注意。据悉,2023年初,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机械教工党支部书记刘勇受聘担任安徽云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科技副总”,这款轻焊工作站可以说是他的得意之作。2023年以来,宣城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探索“科技副总”引才机制,为“科技之花”注入“人才活水”。
智能轻焊工作站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这款轻焊工作站由一个移动磁吸底座和一个协作机器人构成,用于桥梁、船舶、工程机械等大型钢结构的焊接。”刘勇说,工作站的重量只有十几公斤,能够吸附在钢结构的任何位置,一名工人可以同时操作3—4台。据介绍,传统的高级焊工每天的焊接量为90—120米之间,3台机器人同时进行焊接,每年的焊接量为300—360米,是传统单个高级焊工焊接量的3—3.5倍左右,大大提升了效率。
智能轻焊工作站
安徽云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应用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刘勇担任公司“科技副总”以来,围绕技术攻坚、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协同育人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已联合企业完成了免示教焊接系统、自主分拣系统和智能轻焊工作站三个品类的市场化产品研发。
在公司机器人调试车间,40余个机器人正在进行老化测试,“老化测试的时长是72小时,测试的内容包括减速机的磨合,是否存在抖动、异响、漏油,以及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等。”调试车间主管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经过测试后,如果整机状态良好,就会按照订单的需求添加相应的附件,形成标准产品并出货。除了国内订单,公司的产品也销往俄罗斯、阿根廷、巴西、美国、德国、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人才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每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机械工程系研究生小陈都要来公司,对轻焊工作站进行测试。“软件研发过程中,有一些bug需要现场调试,并做出相应的修改。”小陈说,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在工厂里进行实习,对专业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刘勇和学生正在对智能轻焊工作站进行调试。 姚一鸣 摄
“从学校到公司只有五分钟车程,每年,我们都会把一些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输送到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刘勇说,企业也会通过捐赠和借用设备等形式,对学校的教学进行支持。“在企业,学生能够零距离了解智能装备是如何走向产业化应用的,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难题等。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和人才。”“科技副总”和专业人才来到企业后,安徽云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安丽能够明显感觉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了。“以前我们需要一个产品,企业自产自研需要很长时间,现在的响应速度很快,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占领市场。”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宣城市2023年首批选派21名“科技副总”,力争三年内实现“2+3+4”产业重点企业全覆盖。目前,“科技副总”已帮助对口企业申报省重点研发项目5个、市专精特新科技研发专项6项。当地通过“科技副总”模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肠梗阻”,为企业送去“特效药”。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