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徽2025年将基本形成“现代水网骨干工程”

©原创 2024-04-12 17:25

大皖新闻讯   4月12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推进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行政策解读。

《意见》明确,到2025年,省级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现代水网骨干工程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2035年安徽实现“江河安澜”

《意见》明确,到2027年,省、市、县三级水网建设协同有序推进,全省现代水网格局总体形成。水安全保障体系更加牢固,3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及大中型水库水闸安全达标率均达到90%以上。水资源配置体系更加优化,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22%。

民生水利保障体系更加坚实,供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现农村24小时稳定供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水生态保护体系更加健康,水土保持率达到92%。智慧水利体系更加有效,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到2035年,基本实现安徽水利现代化,省、市、县三级水网协同融合,基本实现江河安澜、河湖美丽、人水和谐。

新开工长江铜陵、池州河段治理

据安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省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印发实施,推进项目总投资超6000亿元。

安徽将加快建成淮干正峡段、王临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牛岭水库、引江济淮一期、巢湖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等重点工程,持续加快建设长江芜湖、安庆河段治理、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淮河流域重要和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凤凰山水库、引江济淮二期等重点工程,新开工长江铜陵、池州河段治理、淮干峡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巢湖防洪治理等重点工程,统筹加快长江干流安徽段堤防防洪能力提升、淮河中游综合治理、江巷灌区、下浒山水库灌区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

完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

如何增强我省水旱防御监测预报能力?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前瞻、及时、精准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打赢现代防汛战的首要环节。对此,安徽将加快推进大别山区、巢湖流域新建测雨雷达的参数率定和组网运用,进一步优化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完善“天基”和“空基”第一道监测预警防线。

同时,进一步加密雨量监测站网,提升站点通信保障能力,消除降雨监测盲区,完善“落地雨”监测第二道防线。另外,优化干支流水文站网布局,提升洪水实时监测、预警、预报的时效性,完善“洪水演进”监测预报第三道防线。

加大监管“人为水土流失”

此次出台的《意见》中提出要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水利部门如何加强监管?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涉及的相关单位和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从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在建项目全覆盖跟踪检查和验收抽查,督促生产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同时,健全以卫星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人为水土流失风险的跟踪预警。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机制,推动联动审批,落实水土保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 许正文

大皖新闻讯   4月12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推进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行政策解读。

《意见》明确,到2025年,省级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现代水网骨干工程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2035年安徽实现“江河安澜”

《意见》明确,到2027年,省、市、县三级水网建设协同有序推进,全省现代水网格局总体形成。水安全保障体系更加牢固,3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及大中型水库水闸安全达标率均达到90%以上。水资源配置体系更加优化,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22%。

民生水利保障体系更加坚实,供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现农村24小时稳定供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水生态保护体系更加健康,水土保持率达到92%。智慧水利体系更加有效,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到2035年,基本实现安徽水利现代化,省、市、县三级水网协同融合,基本实现江河安澜、河湖美丽、人水和谐。

新开工长江铜陵、池州河段治理

据安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省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印发实施,推进项目总投资超6000亿元。

安徽将加快建成淮干正峡段、王临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牛岭水库、引江济淮一期、巢湖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等重点工程,持续加快建设长江芜湖、安庆河段治理、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淮河流域重要和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凤凰山水库、引江济淮二期等重点工程,新开工长江铜陵、池州河段治理、淮干峡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巢湖防洪治理等重点工程,统筹加快长江干流安徽段堤防防洪能力提升、淮河中游综合治理、江巷灌区、下浒山水库灌区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

完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

如何增强我省水旱防御监测预报能力?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前瞻、及时、精准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打赢现代防汛战的首要环节。对此,安徽将加快推进大别山区、巢湖流域新建测雨雷达的参数率定和组网运用,进一步优化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完善“天基”和“空基”第一道监测预警防线。

同时,进一步加密雨量监测站网,提升站点通信保障能力,消除降雨监测盲区,完善“落地雨”监测第二道防线。另外,优化干支流水文站网布局,提升洪水实时监测、预警、预报的时效性,完善“洪水演进”监测预报第三道防线。

加大监管“人为水土流失”

此次出台的《意见》中提出要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水利部门如何加强监管?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涉及的相关单位和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从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在建项目全覆盖跟踪检查和验收抽查,督促生产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同时,健全以卫星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人为水土流失风险的跟踪预警。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机制,推动联动审批,落实水土保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 许正文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