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4月7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宣城市泾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已顺利完成冬季鱼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以及鸟类的多样性本底调查。调查中发现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
记者获悉,由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安徽大学组成的调查组共调查到鱼类 32 种,有中华鳑鲏、马口鱼、黄颡鱼、麦穗鱼等。累计调查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41 种,其中节肢动物 23 种,有中华小长臂虾、齿蛉、石蛾等,软体动物 16 种,有太平韩蜷、细韩蜷、环棱螺等,环节动物 4 种,有霍普水丝蚓、宽身舌蛭等。
据介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俗称“水下哨兵”,广泛用于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韩蜷、环棱螺等多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溪流、湖泊中,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指标昆虫”如齿蛉、石蛾等,除对水质、温度、湿度、溶解氧等都格外敏感外,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较差,若水体受到污染或酸碱度突然改变,它们就无法适应而消失。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泾县水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本次调查记录到鸟类 98 种。其中,在泾县桃花潭镇青弋江中发现了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枕后长羽成冠状,两胁鳞状斑似祥云,因而被称为“头戴凤冠,身披祥云”的“鸟中大熊猫”。记者了解到,它们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极高,偏好水质清澈通透、食物资源丰富、人为干扰较少的水域,是当之无愧的“水域生态试纸”。
本次在青戈江记录到中华秋沙鸭在此越冬,也从侧面反映了泾县本底条件的优越性,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此外,调查组调查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白胸翡翠、凤头鹰、黑翅鸢、黑鸢、红隼、画眉、林雕、普通鵟、松雀鹰、小天鹅、游隼、鸳鸯等十余种。
随着春季到来,泾县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持续推进春季鸟类以及其他生物类群(包括陆生高等植物、哺乳动物、大型真菌、陆生昆虫等)的调查与评估工作,将定期公布进展和成果。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通讯员 祝培睿 张中放 韩杰 张俊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