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3月11日,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2024年,安徽省林业局将指导各地科学确定国土绿化任务总量,优先采用优良乡土树种,优先在造林绿化空间中开展人工造林。计划实施人工造林25.95万亩、封山育林110万亩。
下一步,安徽将加快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稳妥有序推进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力争到2027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去年安徽人工造林28.15万亩
2023年,安徽省造林绿化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全省人工造林28.15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退化林修复73万亩。
稳步推进林业外资项目建设,完成营造林20.36万亩。结合文明示范公路创建活动,充分调查公路全线绿化情况,做好绿化补植提升。
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共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50个、新增治理面积672平方公里。
持续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修复废弃矿山232个,修复面积约2231公顷。
2023年,全省1个省级森林城市、46个森林城镇、555个森林村庄通过省级核查。
持续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制定省级绿色学校评价指标,全省绿色学校创建率达65.14%。
全省建成城市绿道679.8公里,新增改造提升城镇园林绿地2863.5万平方米,街头绿地(游园)300个,“口袋公园”262个,开放共享公园绿地试点304处,198个公园开展“国球进公园”活动。
2023年,安徽省首次组织开展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21个湿地样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安徽大别山(森林)生态质量监测站成功入选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开展林草综合监测,试行建设项目永久占用林地“占补平衡”管理。野外放归扬子鳄200条,野外扬子鳄种群持续壮大。
今年计划人工造林25.95万亩
据悉,安徽省林业局牵头承担着绿美村庄、绿美乡镇、绿美森林提升和绿色产业发展等4个行动,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2024年,安徽省林业局将指导各地科学确定国土绿化任务总量,优先采用优良乡土树种,优先在造林绿化空间中开展人工造林。计划实施人工造林25.95万亩、封山育林110万亩。实施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和省级森林质量提升示范等建设项目。
同时,扎实推进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和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计划实施退化林修复70万亩、森林抚育200万亩。实施绿美村庄和绿美乡镇行动,持续深化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建设。打造绿美村庄200个、绿美乡镇80个。
此外,大力推进林业“双招双引”,设立省级绿美江淮行动专项子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林业。
实施林下经济、油茶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全省林业总产值力争达到6000亿元。着力推动示范引领。支持合肥市打造省市共建示范点。指导每个市至少打造2个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绿美江淮行动。建设一批示范国有林场和古树公园。
加快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
去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行动目标。
与塑料相比,竹子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竹子生长速度快、固碳能力强、收缩量小、弹性和韧性强、种植方便、可自然降解等优点,使得竹子成为理想的塑料替代品。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竹林面积和丰富的竹子种类,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安徽省现有竹林面积600余万亩,居全国第7位,年产竹材近400万吨,竹资源主要集中在两大山区,竹林面积超30万亩的县(市、区)有6个。全省现有竹加工企业1200余家。2022年竹产业总产值为266亿元。相比之下,安徽省塑料制品年产量达466万吨,居全国第5位。全省现有塑料制品企业11.77万家,“以竹代塑”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能够促进安徽竹产业的发展,加快“以竹代塑”发展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下一步,安徽将加快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鼓励主要竹产区因地制宜拓展“原料-加工-产品-营销”上中下游产业链,积极培育竹产品绿色消费市场,稳妥有序推进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力争到2027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力争较2022年,“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编辑 许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