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跨越时空的“文化相长”,从歙县徽州古城出发

©原创 2024-02-23 17:56

大皖新闻讯 徽客厅,迎宾朋。2月22日,由歙县县委宣传部发起的一场名城文旅融合发展座谈会在安徽歙县徽州府衙会议厅召开,来自甘肃敦煌、吉林安图、河南栾川的嘉宾朋友齐聚一堂,围绕“文化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展开讨论,从传统文化到文旅融合,从个性彰显到合作共建,四座名城聊特色、话发展,找共性、绘蓝图。正月的徽州,寒风料峭、冬雨绵绵;名城的对话,干货满满、气氛热烈。

1100公里、2200公里、3100公里,从“万卷书”到“万里路”,从“独乐乐”到“众乐乐”,河南栾川、吉林安图、甘肃敦煌所奔赴的这趟歙县之约,道远且长。新年伊始,缘何名城齐聚歙县;文化相长,又缘何从歙县出发?“文化之道”或许仍需文化解码。

2023年10月以来,歙县相关负责同志先后赴敦煌、洛阳、安图走访调研,围绕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进行考察学习。今年1月,酒泉市一行也来到黄山歙县,共商双向奔赴的文化“双创”。城市往来间,“敦煌古城、大漠情怀”“老家河南、栾川模式”“延边特色、民族风情”,成为歙县文化点睛、文旅升级的经验动能。

敦为大,煌为盛,人们知石窟的宏大,观壁画的华美,却不知丝路之上,驼铃和沙漠已穿越千年寂寥。“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泡面”,网友催红了2217米的“天宫盛宴”,却未曾了解栾川在流量背后的精心铺垫。在《山海经》里就拥有古老名字的长白山,以一池清泉浪漫让我们看到它在文旅互卷中“上分”,却不曾揭示长白山下第一县的安图,在民族风情传唱中正扮演着当家花旦。

而歙县,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敞开会客之门,以文会友,共话发展。座谈中,年俗文化传播、文化共性阐述、文旅业态交流,让城市相近、文化相通,与会的领导嘉宾从传统文化说开去,在思路转换、词藻传递间,看得见山水人文,望得见南北碰撞。

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以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为代表的敦煌文化,被誉为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栾川以伊尹、老子为代表的先贤文化,为源远流长的中原道家文化奠定了基础。而以朝鲜族民俗特色为代表的安图文化,则为民族间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提供了融合范本。从“人类的敦煌”到“世界的黄山”;从“中国西北古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到“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从被戏曲界称作豫剧“活化石”的“靠山黄”剧种,到传承300多年推动京剧形成的“徽剧”;从“长白山汤氏剪纸”,到古徽州“非遗剪纸”……跨越历史的山海,四地的传统文化在发展、融合、传承、弘扬的历史轴线上磨合拓展,既各具特色又遥相呼应。

歙县作为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集中展示区和重要承载地,坐拥“东南邹鲁”“文化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千年文脉让“学成派、艺成海、术成流、商成帮”的徽文化特质,在歙县的城市肌理中原貌呈现。锚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共同目标,邀约即出,三位“文化友人”便带着“书卷”远赴而来。一席论坛,让敦煌、栾川、安图、歙县间,山河牵挂,不惧千里;心之所向,亦行必能至。

傍晚的歙县瞻淇古村,洋溢起一夜鱼龙舞的浪漫,一条从《诗经》里游出的大鱼在秦砖汉瓦马头墙下翻滚舞动。来自四座名城的文化代表们在瞻淇的老虎巷中赏鱼龙潜游、观鱼跃人欢。作为歙县新的文化IP,鱼灯文化已拓展至非遗、文创、演艺、研学等各领域,推动着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由“意识化”向“具象化”渗透,由“小而美”向“时代化”跨越。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诗和远方”的时代命题。从《又见敦煌》《又见平遥》沉浸式演艺,到平遥电影节、黄山电影节的创意策划;从长白山冰雪运动的广受关注,到徽州古城绿水青山系列运动会的火热登场;从“非遗+”“国潮+”等更新潮、更年轻的玩法,到各地文旅宣传片的“强势出圈”,各类时尚元素、科技手段、呈现形式正推动山水年轻化、文化当代化、美食国际化。从西部到东部,从平原到山区,从北纬42度到北纬30度,你有沙漠音乐会,我有高山音乐节;你有蕙兰幽香,我有梅花芬芳;你有“龙鹤共舞”,我有“大鱼徽州”。一业兴则百业旺,文化价值转化之下,文旅融合让名城业态升级、烟火气浓郁。

歙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蔡广琴表示:“希望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搭载共建协议,和各地在文化互融、业态互补、流量互换、产业互兴上共同努力,推动‘文化+’‘旅游+’多元创新发展。”

如果说文化是纵坐标,旅游就是横坐标,同步拓展延伸,才能构建起有梯度、多元化的文旅产业新坐标系。名城对话,是物理空间的延伸,更是价值辐射的扩大。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通讯员 杨瓅

编辑 陶娜

大皖新闻讯 徽客厅,迎宾朋。2月22日,由歙县县委宣传部发起的一场名城文旅融合发展座谈会在安徽歙县徽州府衙会议厅召开,来自甘肃敦煌、吉林安图、河南栾川的嘉宾朋友齐聚一堂,围绕“文化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展开讨论,从传统文化到文旅融合,从个性彰显到合作共建,四座名城聊特色、话发展,找共性、绘蓝图。正月的徽州,寒风料峭、冬雨绵绵;名城的对话,干货满满、气氛热烈。

1100公里、2200公里、3100公里,从“万卷书”到“万里路”,从“独乐乐”到“众乐乐”,河南栾川、吉林安图、甘肃敦煌所奔赴的这趟歙县之约,道远且长。新年伊始,缘何名城齐聚歙县;文化相长,又缘何从歙县出发?“文化之道”或许仍需文化解码。

2023年10月以来,歙县相关负责同志先后赴敦煌、洛阳、安图走访调研,围绕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进行考察学习。今年1月,酒泉市一行也来到黄山歙县,共商双向奔赴的文化“双创”。城市往来间,“敦煌古城、大漠情怀”“老家河南、栾川模式”“延边特色、民族风情”,成为歙县文化点睛、文旅升级的经验动能。

敦为大,煌为盛,人们知石窟的宏大,观壁画的华美,却不知丝路之上,驼铃和沙漠已穿越千年寂寥。“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泡面”,网友催红了2217米的“天宫盛宴”,却未曾了解栾川在流量背后的精心铺垫。在《山海经》里就拥有古老名字的长白山,以一池清泉浪漫让我们看到它在文旅互卷中“上分”,却不曾揭示长白山下第一县的安图,在民族风情传唱中正扮演着当家花旦。

而歙县,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敞开会客之门,以文会友,共话发展。座谈中,年俗文化传播、文化共性阐述、文旅业态交流,让城市相近、文化相通,与会的领导嘉宾从传统文化说开去,在思路转换、词藻传递间,看得见山水人文,望得见南北碰撞。

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以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为代表的敦煌文化,被誉为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栾川以伊尹、老子为代表的先贤文化,为源远流长的中原道家文化奠定了基础。而以朝鲜族民俗特色为代表的安图文化,则为民族间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提供了融合范本。从“人类的敦煌”到“世界的黄山”;从“中国西北古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到“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从被戏曲界称作豫剧“活化石”的“靠山黄”剧种,到传承300多年推动京剧形成的“徽剧”;从“长白山汤氏剪纸”,到古徽州“非遗剪纸”……跨越历史的山海,四地的传统文化在发展、融合、传承、弘扬的历史轴线上磨合拓展,既各具特色又遥相呼应。

歙县作为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集中展示区和重要承载地,坐拥“东南邹鲁”“文化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千年文脉让“学成派、艺成海、术成流、商成帮”的徽文化特质,在歙县的城市肌理中原貌呈现。锚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共同目标,邀约即出,三位“文化友人”便带着“书卷”远赴而来。一席论坛,让敦煌、栾川、安图、歙县间,山河牵挂,不惧千里;心之所向,亦行必能至。

傍晚的歙县瞻淇古村,洋溢起一夜鱼龙舞的浪漫,一条从《诗经》里游出的大鱼在秦砖汉瓦马头墙下翻滚舞动。来自四座名城的文化代表们在瞻淇的老虎巷中赏鱼龙潜游、观鱼跃人欢。作为歙县新的文化IP,鱼灯文化已拓展至非遗、文创、演艺、研学等各领域,推动着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由“意识化”向“具象化”渗透,由“小而美”向“时代化”跨越。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诗和远方”的时代命题。从《又见敦煌》《又见平遥》沉浸式演艺,到平遥电影节、黄山电影节的创意策划;从长白山冰雪运动的广受关注,到徽州古城绿水青山系列运动会的火热登场;从“非遗+”“国潮+”等更新潮、更年轻的玩法,到各地文旅宣传片的“强势出圈”,各类时尚元素、科技手段、呈现形式正推动山水年轻化、文化当代化、美食国际化。从西部到东部,从平原到山区,从北纬42度到北纬30度,你有沙漠音乐会,我有高山音乐节;你有蕙兰幽香,我有梅花芬芳;你有“龙鹤共舞”,我有“大鱼徽州”。一业兴则百业旺,文化价值转化之下,文旅融合让名城业态升级、烟火气浓郁。

歙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蔡广琴表示:“希望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搭载共建协议,和各地在文化互融、业态互补、流量互换、产业互兴上共同努力,推动‘文化+’‘旅游+’多元创新发展。”

如果说文化是纵坐标,旅游就是横坐标,同步拓展延伸,才能构建起有梯度、多元化的文旅产业新坐标系。名城对话,是物理空间的延伸,更是价值辐射的扩大。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通讯员 杨瓅

编辑 陶娜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