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春走基层|徽州鱼灯从古村“游”到了四面八方

©原创 2024-02-03 09:41

大皖新闻讯 1月30日上午,农历腊月二十,春节越来越近。当天,在歙县千年古村落瞻淇的祠堂里,返乡大学生郑懿袁和汪璐悦在用颜料给鱼灯上色,她们都是瞻淇的孩子,从小在鱼灯的光影中熏陶成长,对鱼灯有着不同寻常的喜欢与热爱。

歙县北岸镇瞻淇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千年建村史。据说,其村名“瞻淇”取自诗经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很有历史感。瞻淇是狭长村落,村中的路街贯连东西,是旧时的徽杭古道,街上完好保存着几十座古建筑民居,其中有不少是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瞻淇名气大,是因为该村有着数百年的制作及嬉鱼灯传统民俗,每年年底,村里有很多人家制作鱼灯,该村6个村民组也分工协作做各有特色的鱼灯。在村里老祠堂,大家扎堆制作鱼灯,更是广为人知的文化风景。

返乡大学生小方在给瞻淇鱼灯做彩绘

鱼灯,村民的“乡愁图腾”

在祠堂指导并参与制作鱼灯的老人汪观海今年74岁,做了几十年鱼灯。他说,瞻淇的鱼灯分为红鱼和青鱼两种,红鱼代表喜庆祥和,青鱼寓意春回大地。制作鱼灯时,有传统制作技艺的村民先用竹篾绑扎出鱼骨架,然后把一块块白布分别蒙在鱼骨的不同表层部位,称作鱼皮,白布上用不同色彩颜料一笔一画,绘出五彩斑斓的鱼。用白布做鱼皮是这些年才有的。以前,鱼皮是用白纸糊的,缺点是容易破损,遇到下雨时也容易淋坏。大皖新闻记者准备离开时,又有一位女孩走进了祠堂,她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小方,小方说,自己从小喜欢鱼灯,这次的结课作业都是“鱼灯定格动画”,她来祠堂是主动要求给鱼灯做鱼皮上色的。

瞻淇嬉鱼灯 施亚磊/摄

春节期间,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上学、工作的瞻淇人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寂静的村庄格外热闹。正月,夜幕降临后,瞻淇老街在红灯笼映衬下,古朴又活泼,孩子和姑娘小伙喜欢穿着红色衣服,还有很多外地人穿着汉服,赶到村里,观看瞻淇渔灯巡游。大鱼从祠堂“游动”而出,在主街上辗转腾挪,快乐游走。小朋友和姑娘小伙举着小鱼灯,兴奋地跟随。锣鼓喧嚣,烟花璀璨,沉寂千年的古村落被点燃激情,嬉鱼灯的情绪传染性很强,现场的人会被斑斓鱼灯、璀璨灯火、绚烂烟花与锣鼓、爆竹的响动所感染,欢乐情绪伴随始终。

歙县是千年古徽州府城所在地,是古徽州第一大县,传统民俗多,其中鱼灯名气最大。在歙县还有个著名的鱼灯村叫汪满田,该村鱼灯也有数百年历史,是正月的村民固定传统文化节目。每逢正月,瞻淇和汪满田村嬉鱼灯时,黄山市内外有数万人涌入这两个古村,村外到处是车子,村里到处是人,大家放烟花、嬉鱼灯,敲锣打鼓,把徽州的年味渲染得淋漓尽致。

返乡大学生郑懿袁和汪璐悦给瞻淇鱼灯做彩绘

创新,千年民俗成产业

这两年,瞻淇和汪满田的鱼灯开始“出村”,游进了歙县徽州古城、屯溪河街、屯溪老街,游到了上海、温州、杭州等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歙县县委县政府也敏锐地发现鱼灯这一独特民俗文化价值,打出“大鱼徽州”品牌,提出把这一传统民俗逐渐做成文旅产业。

“前两天刚从温州回来,大家都喜欢我们的鱼灯”。在瞻淇村长大的汪宇昉告诉记者,他一家人都做鱼灯,注册了以瞻淇鱼灯制作售卖、展演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他们家制作的鱼灯,不仅在正月对外售卖,而且应邀到外地展演,既传播徽州民俗文化,又增加收入。大皖新闻记者到访时,他和他父母都在抓紧制作鱼灯,其中小鱼灯已经做了几十个,等着在正月时出售。“明天(2月2日),我们又要去上海展演。”汪宇昉告诉记者。

汪宇昉和他家制作的龙鱼灯

瞻淇村村民汪近午,鱼灯制作技艺的黄山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把瞻淇的他家古民居装扮成了鱼灯展示馆。汪近午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小时候,父亲就带他去大伯家玩,他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纸扎工艺师傅,扎戏班用的道具栩栩如生,做鱼灯更是如此。童年时,大伯给他做的鱼灯,过年时玩好了,就放入自家二楼的谷仓,当时的鱼灯是浆糊和纸贴的,怕老鼠咬坏,听到晩上有老鼠的动静,白天就去谷仓里看,生怕鱼灯给咬了。“我对鱼灯的感情早就超越了鱼灯本身,我也说不完它带给我们的好,只能一同去品味我们祖先通过鱼灯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吧……”汪近午说,他常年制作鱼灯,边做边卖,成了一门手艺。

这两年,歙县鱼灯逐渐从传统民俗衍生为民俗文旅产业,出去展演可赚钱,销售鱼灯可增加村民收入,帮助做鱼灯也有钱赚。据了解,春节期间,到瞻淇祠堂来帮忙做鱼灯的孩子、学生、村民等,每天会有几十元的报酬。

据了解,2024年元旦期间,汪满田村组建4支队伍到四川成都、安徽合肥、浙江衢州、江苏张家港等城市演出。1月中下旬,安徽合肥、浙江嘉兴的鱼灯巡游订单已签订完成,还有海南海口、浙江温州、重庆等地的订单在陆续洽谈中。汪满田村致力将鱼灯产业多元化,2023年以来相继研发出二十多款鱼灯周边产品,将鱼灯带出大山,走进大城市。今年元旦假期展演,鱼灯气球产品销售额达3万余元,拓宽了村民们的创收渠道。

瞻淇的孩子在学做鱼灯

“大鱼徽州”,徽州的春节IP

2022年10月,安徽师范大学运动会,近百名师生将手工制作的非遗鱼灯搬上开幕式,80盏小鱼灯和1盏大鱼灯不断变换阵型,动作行云流水,“仿佛一幅活的鱼灯国画”。这个鱼灯创意,是师生们从歙县鱼灯文化中传承而来的,他们到实地学习后并加以创新。

近年来,徽州鱼灯的舞台空间不断扩展,在2023上海豫园灯会,歙县溪头镇汪满田鱼灯参加灯会。在黄山市屯溪河街的春节民俗展演时,歙县鱼灯备受瞩目,很多孩子拿着小鱼灯,穿梭在人流与光影中。

崔先生一家人在宏村体验做鱼灯

在世界遗产地宏村,该村挖掘恢复传统的宏村花灯项目时,引入了徽州鱼灯,在节日期间,姑娘小伙子拿着鱼灯,在宏村的月沼、南湖等巡游,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宏村景区还将宏村花灯、鱼灯作为文创产品打造,成为游客在宏村的旅游项目之一。

1月29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在宏村采访时,恰好遇到带孩子来黄山度假的崔先生,此次,他们通过网上预订方式报名了宏村鱼灯制作活动。他们在宏村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宏村原中学的教室,一家4口一起动手,给鱼皮做彩绘,半个多小时,漂亮的小鱼灯就做好了。孩子拿着鱼灯,喜笑颜开,大人也拿着鱼灯,在屋里来回走动。临走时,他们把自己亲手做的鱼灯也买走了。采访时,一位女游客也找到了这里,仔细观看鱼灯。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从深圳过来的,是一名老师,很喜欢徽州的鱼灯。宏村景区工作人员丁杰说,经常有游客在网上报名参加鱼灯(花灯)制作活动,这也是研学旅游的一种,他们亲手制作并带走鱼灯,一只小鱼灯300多元。

瞻淇村民汪近午制作的青鱼灯

记者从歙县文旅局及屯溪河街景区得知,春节期间,当地有多项与鱼灯有关的民俗展演活动。在黟县古城,当地正在进行古城街区最后的节日氛围营造及街区改造,其中,就点缀了鱼灯文化元素。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黄山市的春节氛围预热中,突出了徽州鱼灯的展示,有小鱼灯、鱼灯气球等产品销售,在歙县徽州古城及屯溪河街,多家鱼灯制作及文创产品展示馆,也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大鱼徽州”,已成为黄山市的春节徽州文化展示的IP之一。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摄影报道

编辑 徐海燕


大皖新闻讯 1月30日上午,农历腊月二十,春节越来越近。当天,在歙县千年古村落瞻淇的祠堂里,返乡大学生郑懿袁和汪璐悦在用颜料给鱼灯上色,她们都是瞻淇的孩子,从小在鱼灯的光影中熏陶成长,对鱼灯有着不同寻常的喜欢与热爱。

歙县北岸镇瞻淇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千年建村史。据说,其村名“瞻淇”取自诗经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很有历史感。瞻淇是狭长村落,村中的路街贯连东西,是旧时的徽杭古道,街上完好保存着几十座古建筑民居,其中有不少是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瞻淇名气大,是因为该村有着数百年的制作及嬉鱼灯传统民俗,每年年底,村里有很多人家制作鱼灯,该村6个村民组也分工协作做各有特色的鱼灯。在村里老祠堂,大家扎堆制作鱼灯,更是广为人知的文化风景。

返乡大学生小方在给瞻淇鱼灯做彩绘

鱼灯,村民的“乡愁图腾”

在祠堂指导并参与制作鱼灯的老人汪观海今年74岁,做了几十年鱼灯。他说,瞻淇的鱼灯分为红鱼和青鱼两种,红鱼代表喜庆祥和,青鱼寓意春回大地。制作鱼灯时,有传统制作技艺的村民先用竹篾绑扎出鱼骨架,然后把一块块白布分别蒙在鱼骨的不同表层部位,称作鱼皮,白布上用不同色彩颜料一笔一画,绘出五彩斑斓的鱼。用白布做鱼皮是这些年才有的。以前,鱼皮是用白纸糊的,缺点是容易破损,遇到下雨时也容易淋坏。大皖新闻记者准备离开时,又有一位女孩走进了祠堂,她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小方,小方说,自己从小喜欢鱼灯,这次的结课作业都是“鱼灯定格动画”,她来祠堂是主动要求给鱼灯做鱼皮上色的。

瞻淇嬉鱼灯 施亚磊/摄

春节期间,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上学、工作的瞻淇人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寂静的村庄格外热闹。正月,夜幕降临后,瞻淇老街在红灯笼映衬下,古朴又活泼,孩子和姑娘小伙喜欢穿着红色衣服,还有很多外地人穿着汉服,赶到村里,观看瞻淇渔灯巡游。大鱼从祠堂“游动”而出,在主街上辗转腾挪,快乐游走。小朋友和姑娘小伙举着小鱼灯,兴奋地跟随。锣鼓喧嚣,烟花璀璨,沉寂千年的古村落被点燃激情,嬉鱼灯的情绪传染性很强,现场的人会被斑斓鱼灯、璀璨灯火、绚烂烟花与锣鼓、爆竹的响动所感染,欢乐情绪伴随始终。

歙县是千年古徽州府城所在地,是古徽州第一大县,传统民俗多,其中鱼灯名气最大。在歙县还有个著名的鱼灯村叫汪满田,该村鱼灯也有数百年历史,是正月的村民固定传统文化节目。每逢正月,瞻淇和汪满田村嬉鱼灯时,黄山市内外有数万人涌入这两个古村,村外到处是车子,村里到处是人,大家放烟花、嬉鱼灯,敲锣打鼓,把徽州的年味渲染得淋漓尽致。

返乡大学生郑懿袁和汪璐悦给瞻淇鱼灯做彩绘

创新,千年民俗成产业

这两年,瞻淇和汪满田的鱼灯开始“出村”,游进了歙县徽州古城、屯溪河街、屯溪老街,游到了上海、温州、杭州等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歙县县委县政府也敏锐地发现鱼灯这一独特民俗文化价值,打出“大鱼徽州”品牌,提出把这一传统民俗逐渐做成文旅产业。

“前两天刚从温州回来,大家都喜欢我们的鱼灯”。在瞻淇村长大的汪宇昉告诉记者,他一家人都做鱼灯,注册了以瞻淇鱼灯制作售卖、展演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他们家制作的鱼灯,不仅在正月对外售卖,而且应邀到外地展演,既传播徽州民俗文化,又增加收入。大皖新闻记者到访时,他和他父母都在抓紧制作鱼灯,其中小鱼灯已经做了几十个,等着在正月时出售。“明天(2月2日),我们又要去上海展演。”汪宇昉告诉记者。

汪宇昉和他家制作的龙鱼灯

瞻淇村村民汪近午,鱼灯制作技艺的黄山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把瞻淇的他家古民居装扮成了鱼灯展示馆。汪近午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小时候,父亲就带他去大伯家玩,他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纸扎工艺师傅,扎戏班用的道具栩栩如生,做鱼灯更是如此。童年时,大伯给他做的鱼灯,过年时玩好了,就放入自家二楼的谷仓,当时的鱼灯是浆糊和纸贴的,怕老鼠咬坏,听到晩上有老鼠的动静,白天就去谷仓里看,生怕鱼灯给咬了。“我对鱼灯的感情早就超越了鱼灯本身,我也说不完它带给我们的好,只能一同去品味我们祖先通过鱼灯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吧……”汪近午说,他常年制作鱼灯,边做边卖,成了一门手艺。

这两年,歙县鱼灯逐渐从传统民俗衍生为民俗文旅产业,出去展演可赚钱,销售鱼灯可增加村民收入,帮助做鱼灯也有钱赚。据了解,春节期间,到瞻淇祠堂来帮忙做鱼灯的孩子、学生、村民等,每天会有几十元的报酬。

据了解,2024年元旦期间,汪满田村组建4支队伍到四川成都、安徽合肥、浙江衢州、江苏张家港等城市演出。1月中下旬,安徽合肥、浙江嘉兴的鱼灯巡游订单已签订完成,还有海南海口、浙江温州、重庆等地的订单在陆续洽谈中。汪满田村致力将鱼灯产业多元化,2023年以来相继研发出二十多款鱼灯周边产品,将鱼灯带出大山,走进大城市。今年元旦假期展演,鱼灯气球产品销售额达3万余元,拓宽了村民们的创收渠道。

瞻淇的孩子在学做鱼灯

“大鱼徽州”,徽州的春节IP

2022年10月,安徽师范大学运动会,近百名师生将手工制作的非遗鱼灯搬上开幕式,80盏小鱼灯和1盏大鱼灯不断变换阵型,动作行云流水,“仿佛一幅活的鱼灯国画”。这个鱼灯创意,是师生们从歙县鱼灯文化中传承而来的,他们到实地学习后并加以创新。

近年来,徽州鱼灯的舞台空间不断扩展,在2023上海豫园灯会,歙县溪头镇汪满田鱼灯参加灯会。在黄山市屯溪河街的春节民俗展演时,歙县鱼灯备受瞩目,很多孩子拿着小鱼灯,穿梭在人流与光影中。

崔先生一家人在宏村体验做鱼灯

在世界遗产地宏村,该村挖掘恢复传统的宏村花灯项目时,引入了徽州鱼灯,在节日期间,姑娘小伙子拿着鱼灯,在宏村的月沼、南湖等巡游,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宏村景区还将宏村花灯、鱼灯作为文创产品打造,成为游客在宏村的旅游项目之一。

1月29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在宏村采访时,恰好遇到带孩子来黄山度假的崔先生,此次,他们通过网上预订方式报名了宏村鱼灯制作活动。他们在宏村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宏村原中学的教室,一家4口一起动手,给鱼皮做彩绘,半个多小时,漂亮的小鱼灯就做好了。孩子拿着鱼灯,喜笑颜开,大人也拿着鱼灯,在屋里来回走动。临走时,他们把自己亲手做的鱼灯也买走了。采访时,一位女游客也找到了这里,仔细观看鱼灯。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从深圳过来的,是一名老师,很喜欢徽州的鱼灯。宏村景区工作人员丁杰说,经常有游客在网上报名参加鱼灯(花灯)制作活动,这也是研学旅游的一种,他们亲手制作并带走鱼灯,一只小鱼灯300多元。

瞻淇村民汪近午制作的青鱼灯

记者从歙县文旅局及屯溪河街景区得知,春节期间,当地有多项与鱼灯有关的民俗展演活动。在黟县古城,当地正在进行古城街区最后的节日氛围营造及街区改造,其中,就点缀了鱼灯文化元素。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黄山市的春节氛围预热中,突出了徽州鱼灯的展示,有小鱼灯、鱼灯气球等产品销售,在歙县徽州古城及屯溪河街,多家鱼灯制作及文创产品展示馆,也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大鱼徽州”,已成为黄山市的春节徽州文化展示的IP之一。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摄影报道

编辑 徐海燕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