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人才是第一资源。奋进中的安庆,正在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呼唤人才、渴求人才。
近年来,安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全面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创新提出“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战略路径,坚持精准施策、内培外引,打好“引、育、用、留”人才发展组合拳,不断构筑现代化美好安庆建设的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人才周启动。
“宜”礼待才,安庆不变的承诺
安庆,尊师尚学、崇文重教,是一座历史厚重的人文之城;安庆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是一座山水秀丽的生态之城;安庆兼容并蓄、机遇叠加,是一座潜力无限的活力之城。
当下安庆正处在蓄势而发、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创新、重视人才。
在不久前召开的百名高校校(处)长安庆行活动签约授牌仪式上,安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明月出席活动致辞时,真诚希望各类人才选择安庆、加盟安庆、扎根安庆,在这片热土上尽情释放创新智慧和创业激情。
在安庆市第二届“宜礼待才”人才周活动启动仪式上,安庆市市长张君毅致辞时表示,安庆产业发展基础雄厚,是联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区域重点城市,水陆空铁立体交通方式齐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此交会叠加,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市经济体量不断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宜礼待才”是安庆不变的承诺。张君毅表示,奋进中的安庆,正在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呼唤人才、渴求人才。诚邀各路英才来安庆高水平创业,成为安庆的城市合伙人,既实现自身抱负,又助力安庆振兴。诚邀各路英才来安庆高品质生活,在安庆创造美好生活、畅享惬意人生,既身向安庆所往,更心为安庆所属,全面提升生活幸福指数。诚邀各路英才来安庆高质量融入,谈项目合作、话产业发展,为安庆增添人气、带来福气。
市校合作。
“院士经济”,锻造发展新引擎
桐城市,有“院士之乡”美誉。目前,桐城市已走出了20 余名中外院士,总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桐城市积极推进“院士之乡”建设,加快聚集院士高端智力资源,努力锻造高质量发展“院士经济”。
据了解,当地出台“ 院士政策十条”,支持鼓励院士在桐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院士工作站、转化科技成果项目、担任特聘专家等,院士在桐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500 万元经费补助。实行“研究院+产业基地”联动模式,成立桐城市创新研究院,依托合肥工业大学(桐城)产业研发中心,加速推进总投资18 亿元、占地462 亩的桐城院士科创园工程建设,打造集园区管理中心、科研办公、科技孵化、会展中心、人才公寓、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业平台和服务中心,提高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效率。桐城市现建有省级院士工作站2 个,桐城创新研究院、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实现实体化运行,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100余人。
为畅通交流渠道,桐城市先后邀请徐南平院士、吴曼青院士、吴奇院士等十余位院士专家来桐讲学,拓展干部、企业家思维和视野,为桐城发展建言献策。在院士助力下,桐城中建材全球首条一窑八线光伏玻璃生产线成功引板,一举创造七个“世界第一”。
为系牢乡情纽带,桐城市建立市-镇-村三级院士联络服务专员制度,紧扣“老人、老宅、老师、老友”,常联系、勤走动,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搭建院士沟通交流平台。
院士恳谈会。
创新“打法”,集聚八方英才
桐城市打造“院士经济”是安庆市重视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庆市通过聚焦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坚持精准施策、内培外引,打好“引、育、用、留”人才发展组合拳,积极打造一支总量大、结构优、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据安庆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叶超介绍,通过优化政策供给,该市集成原有人才政策,出台了“人才强市20条”,配套制定12 项操作细则,2023 年以来兑现各类人才奖补资金1432万元。
近期,安庆市对标省4.0 版人才新政,在坚持有效做法的同时,适时对人才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制定出台安庆市3.0 版人才政策,着眼打造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新政。
除此之外,通过强化平台支撑,深化市校合作,先后赴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展“招才引智”高校院所行活动,挂牌成立人才工作站,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近百家高校院所开展政产学研合作。
2023 年,全市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75 名、创新创业团队162 个,入选省级重点人才项目数量12 个,获批省级人才项目奖补资金489 万元,入选项目数和获批奖补资金均居全省前列。
为细化引才举措,充分发挥在外老乡资源优势,市县联动开展3轮人才信息采集,建成人才大数据库,共归集信息120 万余条,分领域、分层次建立安庆籍院士和知名专家、高校院所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知名企业家等若干信息子库。
据介绍,通过持续擦亮“院士之乡”“宜礼待才”名片,聘请杨善林、陈鲸等14 名院士专家担任招才引智大使,将在外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定期举办宜商大会、院士恳谈会、“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异地安庆商会会长联席会议,承办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畅谈科技前沿、把脉产业发展。程京、彭寿、吴宜灿、徐南平、李亚栋等院士纷纷推动项目落地宜城,总投资额达177亿元。
科创平台。
精准服务,涵养人才生态
人才政策,是引才的第一步。政策兑现,则是留人的关键。
据了解,为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健全市级领导带头联系、行业主管部门业务联系、县区全面联系的分层分级人才服务体系。安庆市聘请城市发展顾问23 名、招才引智大使14名,梳理建立安庆籍院士、知名专家、企业家等重点联系服务人才名册,实行重要人才来宜信息日报制度。
为使服务链条有效延长,该市出台落实“宜城优才卡”制度,推动“优才卡”市县一体化,开发“人才码”,构建人才服务联盟,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吸引社会化力量参与,整合全市服务资源,努力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优质服务。
着眼人才安居关键事项,安庆最大规模人才公寓——秦潭教苑人才公寓已开工建设。该项目投资8000 余万元,建成后将有560 套人才公寓可拎包入住。
安庆市还指导各县(市、区)有序建设人才公寓,市县联动依托酒店、民宿和公寓,打造“青年客栈”,布局建设一批人才驿站、人才工作站,聚力打造人才服务矩阵。
得益于好政策的加持,目前,各领域优秀人才加速向安庆聚集。位于安庆高新区的安庆朗坤药业研究院,集聚了一支由天津大学博士后王海勇、中科院博士岳永力组成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短短几年来,团队研发出造影剂碘佛醇、抗癌药LK001、降糖药西格列汀等多种药物。
“近年来,我切身感受到随着安庆市人才政策的加持,我们企业享受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红利,特别是宜城精英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的资金扶持以及宜城优才卡的发放,充分展现了安庆市浓厚的尊才、爱才、敬才氛围,极大激发了我们团队创新创造、干事创业的热情。”安庆朗坤药业研究院负责人饶经纬表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图片均由安庆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