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2024年怎么干 | 桐城市:锚定“进十强、冲千亿”,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

©原创 2024-01-10 15:50

大皖新闻讯 2023年干得怎么样?2024年怎么干?桐城市近日召开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该市2023年工作亮点纷呈。今年该市将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创新强市、人文兴市、开放活市、生态美市”发展之路,将集中力量抓好聚力攻坚实体经济,在厚植产业优势上提升桐城高度等八个方面工作。

2023年,50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2023年,桐城市,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

其中,工业经济稳中有新,现代农业稳中有增,第三产业稳中有进。位居全省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效益榜单第8名,被认定为首批省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跻身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桐城锌米”荣膺上海农交会金奖,“桐城小花”在安徽茶博会上斩获“茶王”殊荣;双港镇获评“中国富锌小龙虾之乡”,金神镇获批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持续开展以情会商、以商引商、精准招商,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9个,总投资额达247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40亿元。“院士之乡”再添新彩,段路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笪良龙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年民生支出55.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1%。十项暖民心行动有序推进,50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2024年,将在焕新名城颜值上增添桐城靓度

2024年,桐城市将始终锚定“进十强、冲千亿”、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目标,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创新强市、人文兴市、开放活市、生态美市”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以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桐城市将集中力量抓好聚力攻坚实体经济,在厚植产业优势上提升桐城高度;聚力攻坚重点项目,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再创桐城速度;聚力攻坚城市建管,在焕新名城颜值上增添桐城靓度;聚力攻坚全面振兴,在建设和美乡村上拓展桐城维度;聚力攻坚文旅融合,在挖掘文都底蕴上叠加桐城厚度;聚力攻坚生态环保,在擦亮发展底色上提炼桐城纯度;聚力攻坚社会治理,在维护和谐稳定上彰显桐城气度;聚力攻坚民声呼应,在创造美好生活上传递桐城温度等八个方面工作。

实体经济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桐城市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桐城市将坚定不移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全流程关注、全方位助力、全要素保障,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为聚力攻坚城市建管,在焕新名城颜值上增添桐城靓度,桐城市将坚持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充分展现有创意、有格调、有品质的城市印象。

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突出规划先行,争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早日获批,加快专项规划、镇级规划编制进程,正式启动国土空间详规编制。完善内联外畅大交通格局,主动融入国家干线高铁、高速网络,力争合温高铁串联桐城、G206城区绕城段改建等项目纳入上级规划;启动S19淮桐高速、合安高速双新出入口前期工作,争取G237一级公路改建、S231庐江至桐城段新建、S231桐城至宜秀段美丽公路等工程早日开工,确保无岳高速青草出入口建成使用、S231孔城段升级改造主体工程如期完工。

丰富城市建设新内涵。致力提升功能品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3个,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建成望溪路碧桂园停车场;开工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厂、桐南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加快推进幸福春天保障房一期、乌石路新菜市场建设,力促和平东路及北环路上跨高速桥、龙眠新桥早日竣工。着力净化美化环境,有序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污水管网病害点整治等工程,完成东干渠、中四渠支流水系治理,确保龙眠新桥上游河道治理及景观工程如期完工。全力完善基础配套,实施一水厂异地新建、三水厂扩建工程;启动南部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和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打造“口袋公园”2个,新增、提升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让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见景;高标准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复查。

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网格化管理,全力推进文昌大道南侧闲置地块、城区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重点抓好占道经营、违规广告、私搭乱建、空中缆线等领域整治,加大脏乱差现象、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提升公众文明意识。升级完善数字城管、“文都美”等平台,实施路灯节能及智慧化管控升级改造,稳步推动路边智慧停车收费一体化;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30个。搭建智慧物业平台,扩大“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成果,实现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清零”。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推评、选树各级好人40人,创建安庆市级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阵地10个。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编辑 许大鹏

大皖新闻讯 2023年干得怎么样?2024年怎么干?桐城市近日召开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该市2023年工作亮点纷呈。今年该市将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创新强市、人文兴市、开放活市、生态美市”发展之路,将集中力量抓好聚力攻坚实体经济,在厚植产业优势上提升桐城高度等八个方面工作。

2023年,50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2023年,桐城市,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

其中,工业经济稳中有新,现代农业稳中有增,第三产业稳中有进。位居全省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效益榜单第8名,被认定为首批省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跻身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桐城锌米”荣膺上海农交会金奖,“桐城小花”在安徽茶博会上斩获“茶王”殊荣;双港镇获评“中国富锌小龙虾之乡”,金神镇获批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持续开展以情会商、以商引商、精准招商,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9个,总投资额达247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40亿元。“院士之乡”再添新彩,段路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笪良龙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年民生支出55.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1%。十项暖民心行动有序推进,50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2024年,将在焕新名城颜值上增添桐城靓度

2024年,桐城市将始终锚定“进十强、冲千亿”、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目标,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创新强市、人文兴市、开放活市、生态美市”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以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桐城市将集中力量抓好聚力攻坚实体经济,在厚植产业优势上提升桐城高度;聚力攻坚重点项目,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再创桐城速度;聚力攻坚城市建管,在焕新名城颜值上增添桐城靓度;聚力攻坚全面振兴,在建设和美乡村上拓展桐城维度;聚力攻坚文旅融合,在挖掘文都底蕴上叠加桐城厚度;聚力攻坚生态环保,在擦亮发展底色上提炼桐城纯度;聚力攻坚社会治理,在维护和谐稳定上彰显桐城气度;聚力攻坚民声呼应,在创造美好生活上传递桐城温度等八个方面工作。

实体经济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桐城市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桐城市将坚定不移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全流程关注、全方位助力、全要素保障,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为聚力攻坚城市建管,在焕新名城颜值上增添桐城靓度,桐城市将坚持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充分展现有创意、有格调、有品质的城市印象。

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突出规划先行,争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早日获批,加快专项规划、镇级规划编制进程,正式启动国土空间详规编制。完善内联外畅大交通格局,主动融入国家干线高铁、高速网络,力争合温高铁串联桐城、G206城区绕城段改建等项目纳入上级规划;启动S19淮桐高速、合安高速双新出入口前期工作,争取G237一级公路改建、S231庐江至桐城段新建、S231桐城至宜秀段美丽公路等工程早日开工,确保无岳高速青草出入口建成使用、S231孔城段升级改造主体工程如期完工。

丰富城市建设新内涵。致力提升功能品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3个,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建成望溪路碧桂园停车场;开工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厂、桐南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加快推进幸福春天保障房一期、乌石路新菜市场建设,力促和平东路及北环路上跨高速桥、龙眠新桥早日竣工。着力净化美化环境,有序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污水管网病害点整治等工程,完成东干渠、中四渠支流水系治理,确保龙眠新桥上游河道治理及景观工程如期完工。全力完善基础配套,实施一水厂异地新建、三水厂扩建工程;启动南部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和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打造“口袋公园”2个,新增、提升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让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见景;高标准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复查。

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网格化管理,全力推进文昌大道南侧闲置地块、城区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重点抓好占道经营、违规广告、私搭乱建、空中缆线等领域整治,加大脏乱差现象、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提升公众文明意识。升级完善数字城管、“文都美”等平台,实施路灯节能及智慧化管控升级改造,稳步推动路边智慧停车收费一体化;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30个。搭建智慧物业平台,扩大“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成果,实现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清零”。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推评、选树各级好人40人,创建安庆市级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阵地10个。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编辑 许大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