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人痛得不行了!你们快一点来!”1月4日8时34分,一位带着重庆方言的求助者,焦灼地通过电话“催促”马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主任徐辅忠。距离获知此事才7分钟,徐辅忠没有推脱,只说了一句话:“把定位发给我,我们一道来想想办法。”
1月4日8时27分,马鞍山市120接警:停泊在江心洲锚地的“荣江004号”滚装船上,一名船员因腹痛休克。事发突然,市120指挥大厅当班接线员第一时间将此事上报。接到上报的信息后,徐辅忠立即与对方联系,询问具体情况,并互加了微信,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打开微信查看定位时,傻了眼。”徐辅忠告诉记者,求助人发来的定位,目的地显示位于江心洲长江主江之上。120救护车必须要经过马鞍山长江大桥,才能行驶到江心洲。如果是平时,120水上急救站派急救艇上船转运,然后再经过120急救车陆地转运,就能轻松完成这趟急救,但是考虑到当天天气,转运困难重重,是一次棘手的任务。
据了解,马鞍山市气象台当天06时14分变更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长江江心洲水道能见度不足50米,马鞍山段水域全线禁航,过江高速公路也实施交通管制。
“只能启动水陆联动方式展开救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把人转运到医院。”市紧急救援中心一边安排精干的转运队伍前往目的地,一边紧急联系交警部门、海事部门、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管理处。
“距离你们还有15分钟车程。”9时48分,已经从高速下太白岛出入口,随队的医生拨通求助人电话,这样宽慰道。距离上次拨打给求助人电话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徐辅忠等人随车一道从市120前往求助人所在的位置。在路上,他和同事们不停地和多个部门协调120急救车上下采石矶、太白岛出入口通行问题,以及请求求助人附近的郑蒲海巡执法大队派海巡艇予以协助等问题。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郑蒲海巡执法大队的海巡艇在能见度不足50米的情况下,再借助雷达、甚高频、北斗导航等助航设备,及时快速抵达求助人的“荣江004号”附近。“我们船的警报音,听到了吧。”9时56分,浓雾中,随队的医生再次拨打求助人的电话。
“听到了!听到了!看到了!”随着海巡艇离“荣江004号”越来越近,听到了救助人电话那头传来惊喜的声音。随后,市120急救人员在郑蒲海巡执法大队执法人员的协助下,上船将生病船员安全转移至海巡艇,海巡艇迅速返航。
在返程途中,市120急救医生对生病船员初步诊断,判断为急腹症,并伴随有高血压,立即输液治疗。海巡艇至岸边,众人将患者转移到急救车上。随后,跟车的徐辅忠再次联系交警部门和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管理处,开辟绿色通道出入过江高速。10时59分,将患者成功转运至市人民医院。
“这是自2023年6月24日马鞍山120水上急救分站正式启用以来,第三个成功转运的案例。”徐辅忠告诉记者,数次成功的急救案例表明,水陆急救最大限度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提升水上救援效率,进一步提升马鞍山市应急与救护保障能级。
大皖新闻记者 金学永 通讯员 杨正文 陆丽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