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精品剧目展演《天仙配》呼应《女驸马》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两出“看家大戏”唱响京城

©原创 2023-12-26 21:25

大皖新闻讯  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12月10日在北京喜剧院上演,“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的旋律袅袅在梁,12月25日晚,“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展演活动重要剧目——黄梅戏《天仙配》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两部“看家大戏”相继在京唱响。赓续传承,尽展老经典黄梅戏恒久魅力;传代新人,凸显新时代黄梅戏勃勃生机。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脍炙人口的曲调响和耳熟能详的故事,家喻户晓的经典唱段,被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青年演员再度唱响。黄梅戏《天仙配》曾获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槐荫树下“邂逅”董永结为伉俪,一夜之间织成十匹锦绢,助董永三年长工改为百日,满工路上二人憧憬美好生活,不料玉帝降旨令七仙女返回天宫,生生拆散了恩爱夫妻。

百听不厌的唱段,只能用经典来形容,台下观众忍不住就会跟着一起唱,北京观众洪豆说:“第一次走进剧场观看《天仙配》,从舞台布景到演员表演,都给我很多惊喜。”作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看家大戏”,《天仙配》几十年来常演常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戏曲人才。青年演员王莹刚进入学校学习黄梅戏的时候,就开始排练《天仙配》,十几年来扮演过剧中多个角色,如今终于走到C位,担起“七仙女”的演出重任。“饰演自己梦寐以求的角色,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会努力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和年轻同事一起为观众献上耳目一新的‘青春版’《天仙配》。”王莹说。

“67年前,我第一次看《天仙配》,便从此爱上了黄梅戏。”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评价道,年轻演员的表演生动传神,演唱功底扎实,让大家看到青年新秀已经接过老一辈艺术家的衣钵,黄梅戏呈现后继有人的喜人景象。

同样,12月10日在京演出的《女驸马》,也是黄梅戏的代表作之一,也被喻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看家大戏”,也是几十年常演不衰,那场演出,除了“梅花奖”得主孙娟领衔,90%以上演员都是90后的演出阵容,同样也彰显了安徽黄梅戏传帮带的赓续传承佳风,让当时在现场观看的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赓续华点赞:这体现了剧院和黄梅戏发展的良好生态。两场经典剧目,两场看家大戏,唱足了经典的味道,也唱足了传承的信念。

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职务上退休的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蒋建国在省黄工作了40多年,唱了一辈子黄梅戏,“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不断创新,常演常新,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领略黄梅戏的魅力。”在蒋建国看来,正是创新意识推动了黄梅戏发展,“年轻人为当时的省黄梅戏剧院注入新鲜血液,剧院大胆起用年轻人,‘五朵金花’等一批优秀艺术人才迅速成长起来。代表剧目《红楼梦》一反传统解读,用不同以往的叙事手法和人物视角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将这部长篇巨著浓缩在两个小时的故事框架之内,推出以后备受好评,在全国演出400多场,获得了迄今为止全省唯一的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红楼梦》也在本次“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展演中走进长三角,并在省内展演。

“黄梅戏自身拥有的好听好看、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艺术特点和善于创新、与时俱进的艺术品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党总支书记范伟说。在创新传承的过程中,剧本创作在题材内容上有了很大提升,不仅能演《打猪草》《夫妻观灯》传统折子戏和改编的古典名著《红楼梦》《墙头马上》,还能演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更能演体现地方文化的《风雨丽人行》等。范伟表示,人人都能当主角,也是省黄一直坚持的人才培养理念。每年排出新戏,剧院每一位青年演员都能报名参与“选角儿”,“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训,然后遴选出三组演员,再进行pk,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上。”

“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展演活动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共同主办。从11月29日至明年1月17日,全省8家院团携12部剧目,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及省内部分地市呈现21场精彩演出,包括黄梅戏、徽剧、淮北梆子戏、话剧、音乐剧、舞剧,剧种多元、剧目丰富,展示安徽文艺事业发展成果,彰显徽风皖韵独特魅力。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图片均由 范柏文/摄)

编辑 徐海燕


大皖新闻讯  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12月10日在北京喜剧院上演,“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的旋律袅袅在梁,12月25日晚,“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展演活动重要剧目——黄梅戏《天仙配》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两部“看家大戏”相继在京唱响。赓续传承,尽展老经典黄梅戏恒久魅力;传代新人,凸显新时代黄梅戏勃勃生机。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脍炙人口的曲调响和耳熟能详的故事,家喻户晓的经典唱段,被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青年演员再度唱响。黄梅戏《天仙配》曾获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槐荫树下“邂逅”董永结为伉俪,一夜之间织成十匹锦绢,助董永三年长工改为百日,满工路上二人憧憬美好生活,不料玉帝降旨令七仙女返回天宫,生生拆散了恩爱夫妻。

百听不厌的唱段,只能用经典来形容,台下观众忍不住就会跟着一起唱,北京观众洪豆说:“第一次走进剧场观看《天仙配》,从舞台布景到演员表演,都给我很多惊喜。”作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看家大戏”,《天仙配》几十年来常演常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戏曲人才。青年演员王莹刚进入学校学习黄梅戏的时候,就开始排练《天仙配》,十几年来扮演过剧中多个角色,如今终于走到C位,担起“七仙女”的演出重任。“饰演自己梦寐以求的角色,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会努力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和年轻同事一起为观众献上耳目一新的‘青春版’《天仙配》。”王莹说。

“67年前,我第一次看《天仙配》,便从此爱上了黄梅戏。”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评价道,年轻演员的表演生动传神,演唱功底扎实,让大家看到青年新秀已经接过老一辈艺术家的衣钵,黄梅戏呈现后继有人的喜人景象。

同样,12月10日在京演出的《女驸马》,也是黄梅戏的代表作之一,也被喻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看家大戏”,也是几十年常演不衰,那场演出,除了“梅花奖”得主孙娟领衔,90%以上演员都是90后的演出阵容,同样也彰显了安徽黄梅戏传帮带的赓续传承佳风,让当时在现场观看的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赓续华点赞:这体现了剧院和黄梅戏发展的良好生态。两场经典剧目,两场看家大戏,唱足了经典的味道,也唱足了传承的信念。

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职务上退休的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蒋建国在省黄工作了40多年,唱了一辈子黄梅戏,“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不断创新,常演常新,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领略黄梅戏的魅力。”在蒋建国看来,正是创新意识推动了黄梅戏发展,“年轻人为当时的省黄梅戏剧院注入新鲜血液,剧院大胆起用年轻人,‘五朵金花’等一批优秀艺术人才迅速成长起来。代表剧目《红楼梦》一反传统解读,用不同以往的叙事手法和人物视角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将这部长篇巨著浓缩在两个小时的故事框架之内,推出以后备受好评,在全国演出400多场,获得了迄今为止全省唯一的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红楼梦》也在本次“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展演中走进长三角,并在省内展演。

“黄梅戏自身拥有的好听好看、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艺术特点和善于创新、与时俱进的艺术品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党总支书记范伟说。在创新传承的过程中,剧本创作在题材内容上有了很大提升,不仅能演《打猪草》《夫妻观灯》传统折子戏和改编的古典名著《红楼梦》《墙头马上》,还能演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更能演体现地方文化的《风雨丽人行》等。范伟表示,人人都能当主角,也是省黄一直坚持的人才培养理念。每年排出新戏,剧院每一位青年演员都能报名参与“选角儿”,“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训,然后遴选出三组演员,再进行pk,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上。”

“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展演活动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共同主办。从11月29日至明年1月17日,全省8家院团携12部剧目,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及省内部分地市呈现21场精彩演出,包括黄梅戏、徽剧、淮北梆子戏、话剧、音乐剧、舞剧,剧种多元、剧目丰富,展示安徽文艺事业发展成果,彰显徽风皖韵独特魅力。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图片均由 范柏文/摄)

编辑 徐海燕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