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舞台上,女主角将不向命运屈服、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捧至眼前,传递了催人奋进的正能量;舞台下,观众们热泪盈眶,以热烈持久的掌声表达着心中的感动与震撼。
12月22日晚,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带着移植版《挑山女人》来到上海市天蟾逸夫舞台演出。“现场来了很多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安徽观众,大家都看哭了,黄梅戏《挑山女人》继承沪剧精髓,又有自己的特色,主演朴实而走心,年轻演员的基本功真扎实。”沪剧《挑山女人》主演华雯这样评价黄梅戏《挑山女人》。
在黄梅戏《挑山女人》中,由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刘丽华领衔主演,她用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成功塑造了一位朴实、平凡、伟大的“天下母亲”形象,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中不向命运屈服、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既催人泪下,也传递催人奋进的正能量。
听说黄梅戏《挑山女人》要来上海演出,陈惠兰和几位朋友早早购票,买了靠前的位置。她说,“今晚有幸观看了家乡黄梅戏了,深受感动,黄梅戏的演员们用特有的方式,从外在造型、语言表达、作品演唱等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作品直面人生、直通人情、直抵人心、催人泪下。”演员的精彩演技让陈惠兰惊喜,而丰富的情感更是让她感到共鸣。
《挑山女人》取材于真人真事,该剧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女主人公王美英为抚养3个未成年的孩子,毅然当起了挑山工,成了安徽休宁县齐云山唯一的女挑夫。17年里,她无论风雨、不计寒暑,用柔弱双肩扛起养家的重任。黄梅戏《挑山女人》在沪剧的基础上移植创作,用黄梅戏的艺术形式加以提炼和升华,全新打磨,努力推动黄梅戏《挑山女人》走向国内国际市场,用黄梅戏艺术讲好鲜活的安徽故事,传播安徽好声音。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刘丽华在《挑山女人》戏中饰演主角王美英,虽然作为国家一级演员,有着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但从一个眼神、神情、停顿到整体的舞台动作,刘丽华都进行了细细斟酌,认真向华雯老师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终做到了审美感、真实性地有效统一。“为了更好地诠释剧中角色,充分表达剧种人物的真情实感,此前,我们剧组主要演员还深入山区,深入农户,捆柴禾、挑担子、搓草绳、灶台烧饭……不怕苦,不嫌累,尽情体验着农村生活。”刘丽华说。
“怀宁县戏曲底蕴深厚,素有 ‘京黄故里,戏曲圣地’的美誉。而怀宁县黄梅剧团也已有74年的历史,他们排演的不少地方戏在全国都由影响力。这次也是该剧团第一次来上海演出,原先‘安徽故事,上海出品’的《挑山女人》成为连接两地的纽带。之前是沪剧,现在用黄梅戏演绎,同一个‘菜谱’,不一样的‘味道’,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沪剧原版主演、表演艺术家华雯担任了黄梅戏版的导演,她表示,如果说她塑造的王美英是那种隐忍、倔强又不服输的劲头,那么刘丽华展现的王美英则更贴近“大山的女人”的气质,她瘦弱的身材和单薄的肩膀,和内在的坚韧质地形成鲜明对比,这也和我看到的原型汪美红很贴近。在华雯看来,《挑山女人》根据齐云山女挑夫汪美红的真实故事改编,用安徽黄梅戏来演绎,像是同一个菜谱烧出不同地方菜,“黄梅戏《挑山女人》的韵味深处,更是一种浓浓的乡愁。”
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环环相扣的剧情和演员们震撼人心的表演,深深打动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檀志扬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