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引江济淮工程开启试调水 长江清水“连跳6级”北上入茨淮新河

©原创 2023-12-16 20:46

大皖新闻讯  冬日的引江济淮工程枞阳枢纽风景如画。12月16日15时,随着调水指令下达,枞阳泵站启动3台大型水泵,伴随着水泵机组的轰鸣,来自长江的滚滚清水被引入河道,源源不断地通过长河、菜子湖、派河、翻越江淮分水岭,经过东淝河,一路向北输往淮河流域,这标志着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开启试调水。为何在现阶段开启试调水?此次试调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下一步工程将有什么样的进展?大皖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调多少?约3000万立方米长江水入淮

枞阳泵站调度现场

12月16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来到枞阳引江枢纽工程现场。站在长河大堤上,放眼望去,绵延宽阔的河道和高大雄伟的泵站枢纽遥相呼应,引江济淮工程的浩瀚壮美可见一斑。

记者在枞阳泵站枢纽中央控制室内看到,主控制台的屏幕上显示着机组参数和泵站运行状态。通过屏幕,工作人员可以看到泵站的运行状况,了解现场的调水情况。下午3时,各项监测完毕后,随着调水指令下达,3台大型水泵启动,每台水泵以33立方米/秒的流量将来自长江的清水引入河道,逐级提水进入淮河流域。

枞阳泵站开启试调水

引江济淮工程已经于2022年底实现试通水试通航,为何在现在启动试调水?记者了解到,按照《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2023年度试调水实施方案》,省引江济淮集团已完成各新建梯级泵站启动验收,对12月7日至10日相关断面水质进行了检测,水质分别为Ⅱ类、Ⅲ类,符合调水水质要求。因此,在满足试调水条件下,首次启动了试调水。

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共分三段,引江济巢段、江淮沟通段、江水北送段。按照计划,本次试调水将持续6天,线路全长约364公里,共有约3000万立方米长江水将自南向北共经6级泵站逐级“托举”、运输至淮河以北的茨淮新河。

具体线路为利用枞阳引江枢纽提水经由长河、菜子湖、孔城河、柯坦河过菜巢分水岭后,经罗埠河、白石天河,并在白石天河口接小合分线至派河口泵站枢纽;派河口泵站枢纽二级提水,沿派河经蜀山泵站枢纽三级提水,过江淮分水岭至瓦埠湖,经东淝河闸枢纽入淮河;淮河北岸西淝河站四级提水,沿西淝河阚疃南站五级、西淝河北站六级至茨淮新河。

枞阳泵站

为什么调?为后期水资源调度奠定基础

记者了解到,在试调水期间,工作人员将对水情、工情、水质等信息进行收集,提出水利系统管理的工程调度建议,并且做好沿途的水质水量监测,确保一江清水北上入淮。此外,调水还充分考虑对生态的保护,如菜子湖是重要的冬候鸟栖息地,将考虑冬候鸟期菜子湖的水位控制。

据安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试调水旨在检验各级泵站、输水渠道、控制闸等新老工程联合运用的协调性,实现向沿线生活、生产、航运、生态供水,为后期开展常态化水资源调度奠定基础。

“开展试调水是检验引江济淮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安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引江济淮工程涉及工程种类较多,工程周边的环境较为复杂,承担调水的功能有些还有待实践检验。通过试调水,对引江济淮沿线新老工程联合运用的协调性、工程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调度流程科学性等,进行一次全流程、全要素的实战化演练和检验,及时补缺补差,为明年正式开展水资源调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试调水是建立完善引江济淮工程调度机制的积极探索。”该负责人表示,如何建立有效的水资源调度机制,将直接影响引江济淮水资源调度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效益发挥。通过试调水,主动探索建立符合引江济淮工程特点的水资源调度机制,为后期调度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明年起正式启动引江济淮工程水资源调度

引江济淮是中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安徽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它集供水、航运、生态三大功能于一身,是我国最具综合性的重大调水工程。工程贯通菜子湖、巢湖、瓦埠湖三大湖泊和沿淮淮北平原骨干水系,改变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长江过境水,能有效应对特大干旱,是改写江淮大地缺水历史、守住用水安全底线的战略性工程,是安徽版的“南水北调工程”。

此前,引江济淮工程总规划师朱青表示,引江济淮的首要任务就是调水,调水的覆盖面积是7.06万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达到5100多万人,灌溉补水面积达到1800多万亩。对于改善淮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城乡的生活条件能够提供充足和清洁的水源保障。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安徽印发了《引江济淮工程水资源调度方案(试行)》,明确从明年起,正式启动引江济淮工程水资源调度。安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开展试调水为推动引江济淮工程及早、高效、有序开展常态化水资源调度做好全面准备,早日全面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为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是构建引江济淮工程合理水价的有效途径,为制定工程水价提供科学支撑。

据了解,安徽计划于今年底前,完成皖北13个县(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15个县(市、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让更多皖北地区群众饮上优质地表水。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摄影报道

编辑 许大鹏

大皖新闻讯  冬日的引江济淮工程枞阳枢纽风景如画。12月16日15时,随着调水指令下达,枞阳泵站启动3台大型水泵,伴随着水泵机组的轰鸣,来自长江的滚滚清水被引入河道,源源不断地通过长河、菜子湖、派河、翻越江淮分水岭,经过东淝河,一路向北输往淮河流域,这标志着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开启试调水。为何在现阶段开启试调水?此次试调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下一步工程将有什么样的进展?大皖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调多少?约3000万立方米长江水入淮

枞阳泵站调度现场

12月16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来到枞阳引江枢纽工程现场。站在长河大堤上,放眼望去,绵延宽阔的河道和高大雄伟的泵站枢纽遥相呼应,引江济淮工程的浩瀚壮美可见一斑。

记者在枞阳泵站枢纽中央控制室内看到,主控制台的屏幕上显示着机组参数和泵站运行状态。通过屏幕,工作人员可以看到泵站的运行状况,了解现场的调水情况。下午3时,各项监测完毕后,随着调水指令下达,3台大型水泵启动,每台水泵以33立方米/秒的流量将来自长江的清水引入河道,逐级提水进入淮河流域。

枞阳泵站开启试调水

引江济淮工程已经于2022年底实现试通水试通航,为何在现在启动试调水?记者了解到,按照《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2023年度试调水实施方案》,省引江济淮集团已完成各新建梯级泵站启动验收,对12月7日至10日相关断面水质进行了检测,水质分别为Ⅱ类、Ⅲ类,符合调水水质要求。因此,在满足试调水条件下,首次启动了试调水。

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共分三段,引江济巢段、江淮沟通段、江水北送段。按照计划,本次试调水将持续6天,线路全长约364公里,共有约3000万立方米长江水将自南向北共经6级泵站逐级“托举”、运输至淮河以北的茨淮新河。

具体线路为利用枞阳引江枢纽提水经由长河、菜子湖、孔城河、柯坦河过菜巢分水岭后,经罗埠河、白石天河,并在白石天河口接小合分线至派河口泵站枢纽;派河口泵站枢纽二级提水,沿派河经蜀山泵站枢纽三级提水,过江淮分水岭至瓦埠湖,经东淝河闸枢纽入淮河;淮河北岸西淝河站四级提水,沿西淝河阚疃南站五级、西淝河北站六级至茨淮新河。

枞阳泵站

为什么调?为后期水资源调度奠定基础

记者了解到,在试调水期间,工作人员将对水情、工情、水质等信息进行收集,提出水利系统管理的工程调度建议,并且做好沿途的水质水量监测,确保一江清水北上入淮。此外,调水还充分考虑对生态的保护,如菜子湖是重要的冬候鸟栖息地,将考虑冬候鸟期菜子湖的水位控制。

据安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试调水旨在检验各级泵站、输水渠道、控制闸等新老工程联合运用的协调性,实现向沿线生活、生产、航运、生态供水,为后期开展常态化水资源调度奠定基础。

“开展试调水是检验引江济淮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安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引江济淮工程涉及工程种类较多,工程周边的环境较为复杂,承担调水的功能有些还有待实践检验。通过试调水,对引江济淮沿线新老工程联合运用的协调性、工程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调度流程科学性等,进行一次全流程、全要素的实战化演练和检验,及时补缺补差,为明年正式开展水资源调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试调水是建立完善引江济淮工程调度机制的积极探索。”该负责人表示,如何建立有效的水资源调度机制,将直接影响引江济淮水资源调度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效益发挥。通过试调水,主动探索建立符合引江济淮工程特点的水资源调度机制,为后期调度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明年起正式启动引江济淮工程水资源调度

引江济淮是中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安徽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它集供水、航运、生态三大功能于一身,是我国最具综合性的重大调水工程。工程贯通菜子湖、巢湖、瓦埠湖三大湖泊和沿淮淮北平原骨干水系,改变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长江过境水,能有效应对特大干旱,是改写江淮大地缺水历史、守住用水安全底线的战略性工程,是安徽版的“南水北调工程”。

此前,引江济淮工程总规划师朱青表示,引江济淮的首要任务就是调水,调水的覆盖面积是7.06万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达到5100多万人,灌溉补水面积达到1800多万亩。对于改善淮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城乡的生活条件能够提供充足和清洁的水源保障。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安徽印发了《引江济淮工程水资源调度方案(试行)》,明确从明年起,正式启动引江济淮工程水资源调度。安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开展试调水为推动引江济淮工程及早、高效、有序开展常态化水资源调度做好全面准备,早日全面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为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是构建引江济淮工程合理水价的有效途径,为制定工程水价提供科学支撑。

据了解,安徽计划于今年底前,完成皖北13个县(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15个县(市、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让更多皖北地区群众饮上优质地表水。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摄影报道

编辑 许大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