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在这场为来年细化部署各项经济工作的会议中,再度提及“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何谓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相对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呈现出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特征。
简单理解,生产力被划分成了两种。
一种是传统生产力。人类曾经历三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这三次革命形成的生产力就是“传统生产力”。
另一种是新质生产力。人类将进入方兴未艾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形成“新质生产力”。
究竟什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现在还很难做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人们普遍认为:第四次革命将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石墨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等为技术突破口。
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质生产力”的具体领域体现在以下这段表述:
“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这相当于是一份简明“新质生产力”清单:人工智能领衔;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紧随其后;量子、生命科学着眼未来。
这份清单指引了中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各地都应该在这份“新质生产力”清单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来看,在这份清单中,安徽已经抢占了不错的位置。
“早在十四五”开端,安徽省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十大新兴产业中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
在人工智能领域,安徽是最有希望率先进入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省份之一。安徽已经清醒认识到,未来3年至5年将是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和市场竞争的风口,风口一过,格局将定。
在量子领域,安徽出手同样很早,其产业集聚现象已经被称为“量子国家队”。
在商业航天领域:安徽聚焦商业火箭和卫星载荷研发制造、卫星运营服务、通用航空及无人机等重点方向,并试点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先导区”。
在低空经济领域:安徽在2021年获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成为全国第三个、长三角第一个全域试点省份。
安徽2022年GDP超越4万亿门槛,总量排在全国前十位。但如果十年后,有一份新的排名按照“新质生产力”创造的GDP排名,安徽的排位有可能更靠前。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们在聊GDP时,会附加问一句:“您这是‘新’的GDP,还是‘旧’的GDP?”
元新闻记者 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