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进入“古国时代”第一阶段 安徽凌家滩实证中华文明起源

©原创 2023-12-11 20:39

大皖新闻讯 中华文明发源于何时何地?文明的长河又是如何流淌的?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方式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中华大地大约从5800年前进入“古国时代”,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之一。

5800年前即进入“古国时代”

根据此次发布的中华文明起源第五阶段最新成果,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两个时代,其中古国时代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距今5800年-距今5200年前后,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和江淮之间凌家滩遗址的发现为代表;第二阶段为距今5200年-距今4300年前后,以浙江良渚、湖北天门石家河、湖南鸡叫城等遗址为代表,这一阶段的文明发展呈多样性,多有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第三阶段为距今约4300年-距今3800年前后,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以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为代表。与探源工程第四阶段的认识相比,此次对古国时代文明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化。

“古国的概念来源比较早,在中国考古学界也大多使用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古国’理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吴卫红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苏秉琦先生最早提出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古文化-古城-古国”的思路,后又逐渐完善为“古国-方国-帝国”理论。

从全世界来看,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最主要的标志。“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有现代国家概念之前,一定还有一个更早的阶段,这个阶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组织权力,更体现出一定的复杂程度。‘古国’这一概念更符合中国的发展国情。”吴卫红说,从目前来看,红山和凌家滩这两处文化在当时社会达到一定的复杂程度,因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这两处作为开端。再往前,还需要做更多工作来提供实证。

“凌家滩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发现”

中华文明的起源越来越明晰,离不开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作支撑。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含山,是一处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遗址上有迄今所知5500年前后可以确认的最大规模的聚落,两重环壕围住的面积有140万平方米。

自1985年发现后,凌家滩遗址先后进行了14次发掘,总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发现祭坛、墓葬、壕沟、大型红烧土遗迹、祭祀坑等,出土文物3000多件。

2020年至2022年的发掘,发现了凌家滩遗址高等级祭祀礼仪遗存,成套高规格石钺和大量玉石器、陶器新器形,以及大型红烧土公共建筑基址等,进一步刷新了遗址的核心内涵价值。这在当年被认为对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考古人员对发现的祭祀坑继续发掘,进一步了解到在凌家滩祭祀墓葬区的西侧岗地缓坡处及西侧平地区域,存在一处人工营建的超大型祭祀遗存,极大拓展了他们对遗址祭祀墓葬区范围及全貌的认识,为复原凌家滩先民的祭祀礼仪过程及精神信仰提供了科学考古材料。

有专家认为,凌家滩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可以说明,在当时凌家滩已经有了获取和掌握玉料资源的能力。而如此大规模地人工营建祭祀场所,需要对公共资源、人力进行调配,其复杂程度也说明当时的凌家滩有了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

对于凌家滩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吴卫红表示,无论从时间和地域上来说,对于中华文明起源都具有标志性意义,更是从社会简单走向社会复杂的重要转折。

“这是首次通过官方把凌家滩遗址正式纳入古国时代第一阶段。”12月11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室主任、凌家滩考古发掘现任领队张小雷在接受大皖新闻采访时表示,此次公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最新成果,是对凌家滩考古发掘成果的认可,下一步将继续加大考古发掘的内容和研究内涵,进一步用详实且科学的资料来证明这一观点。“凌家滩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发现,比如我们现在知道有墓葬区,但墓葬区依托的大型祭祀区究竟是什么样,先民当时是如何人工营建的,都需要我们继续通过考古发掘了解凌家滩的聚落布局,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更多实证。”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编辑 王翠

大皖新闻讯 中华文明发源于何时何地?文明的长河又是如何流淌的?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方式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中华大地大约从5800年前进入“古国时代”,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之一。

5800年前即进入“古国时代”

根据此次发布的中华文明起源第五阶段最新成果,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两个时代,其中古国时代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距今5800年-距今5200年前后,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和江淮之间凌家滩遗址的发现为代表;第二阶段为距今5200年-距今4300年前后,以浙江良渚、湖北天门石家河、湖南鸡叫城等遗址为代表,这一阶段的文明发展呈多样性,多有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第三阶段为距今约4300年-距今3800年前后,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以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为代表。与探源工程第四阶段的认识相比,此次对古国时代文明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化。

“古国的概念来源比较早,在中国考古学界也大多使用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古国’理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吴卫红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苏秉琦先生最早提出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古文化-古城-古国”的思路,后又逐渐完善为“古国-方国-帝国”理论。

从全世界来看,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最主要的标志。“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有现代国家概念之前,一定还有一个更早的阶段,这个阶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组织权力,更体现出一定的复杂程度。‘古国’这一概念更符合中国的发展国情。”吴卫红说,从目前来看,红山和凌家滩这两处文化在当时社会达到一定的复杂程度,因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这两处作为开端。再往前,还需要做更多工作来提供实证。

“凌家滩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发现”

中华文明的起源越来越明晰,离不开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作支撑。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含山,是一处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遗址上有迄今所知5500年前后可以确认的最大规模的聚落,两重环壕围住的面积有140万平方米。

自1985年发现后,凌家滩遗址先后进行了14次发掘,总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发现祭坛、墓葬、壕沟、大型红烧土遗迹、祭祀坑等,出土文物3000多件。

2020年至2022年的发掘,发现了凌家滩遗址高等级祭祀礼仪遗存,成套高规格石钺和大量玉石器、陶器新器形,以及大型红烧土公共建筑基址等,进一步刷新了遗址的核心内涵价值。这在当年被认为对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考古人员对发现的祭祀坑继续发掘,进一步了解到在凌家滩祭祀墓葬区的西侧岗地缓坡处及西侧平地区域,存在一处人工营建的超大型祭祀遗存,极大拓展了他们对遗址祭祀墓葬区范围及全貌的认识,为复原凌家滩先民的祭祀礼仪过程及精神信仰提供了科学考古材料。

有专家认为,凌家滩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可以说明,在当时凌家滩已经有了获取和掌握玉料资源的能力。而如此大规模地人工营建祭祀场所,需要对公共资源、人力进行调配,其复杂程度也说明当时的凌家滩有了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

对于凌家滩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吴卫红表示,无论从时间和地域上来说,对于中华文明起源都具有标志性意义,更是从社会简单走向社会复杂的重要转折。

“这是首次通过官方把凌家滩遗址正式纳入古国时代第一阶段。”12月11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室主任、凌家滩考古发掘现任领队张小雷在接受大皖新闻采访时表示,此次公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最新成果,是对凌家滩考古发掘成果的认可,下一步将继续加大考古发掘的内容和研究内涵,进一步用详实且科学的资料来证明这一观点。“凌家滩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发现,比如我们现在知道有墓葬区,但墓葬区依托的大型祭祀区究竟是什么样,先民当时是如何人工营建的,都需要我们继续通过考古发掘了解凌家滩的聚落布局,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更多实证。”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编辑 王翠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