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组图|徽杭古官道:银杏飘黄初冬暖

2023-12-05 09:23

时值初冬,正是银杏叶最绚烂的时节,黄山市歙县三阳镇境内徽杭古官道上的古银杏树,叶黄如金,炫丽夺目,犹如身披“黄金甲”。

据悉,歙县三阳镇目前树龄达三四百年的古银杏树有4株,超百年的数目众多,每到深秋初冬交替季节,古银杏树满目金黄,在冬日暖阳照耀下,炫丽夺目。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隐居其间,与古树相映成趣,在古道上形成一道绝美的风景线。微风拂过,金色的银杏叶轻轻飘落,翩跹炫目,为寒冬时节平添几分温暖和浪漫色调,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树、拍照,感受别样的闲暇时光。

三阳镇地处皖浙交界,历来有“徽州东大门”之称,两省交界处的昱岭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徽杭古官道上的重要节点,为入徽第一关。史籍多次记载昱岭关战事,关隘亦多次维修,《水浒传》就描述过“卢俊义大战昱岭关”的情景。同时,昱岭关也是徽杭茶马古道的关口,见证着皖浙两地经济、贸易往来的历史。

徽杭古官道始建于宋,为南宋朝廷向西统治的京畿要道。徽杭古官道(安徽段)由徽城至昱岭关62公里,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脉,途径渔梁、鲍家庄、瞻琪大阜、杞梓里、三阳、中村、叶村、竹铺、岭脚,过老竹岭、越昱岭关,达昌化,通杭州,转接京杭大运河,溯运河而上到扬州,直达北京。

入徽第二关“竹岭雄关”处有2株400多年的银杏树,几百年来与关隘、古道相依相伴,守护着徽州人民。徽杭古官道上还有“大方和尚寝塔”“大方和尚制茶处”等古迹。据《歙县志》载,明朝隆庆年间,大方和尚在此处为往来客旅徽商免费施茶,“大方茶”因此而来。

近年来,三阳镇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来走徽杭古官道的游客络绎不绝,古道上的银杏树也因此被众多户外爱好者熟知,成了深受大家喜爱的网红打卡点。围绕自然资源禀赋,三阳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因时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修复了古道,并对古道周边及沿线的风貌开展整治和提升,同时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对岭脚村、竹铺村村内的徽杭古官道进行整修维护,恢复徽州乡村旧时街景,延续历史文脉,唤起历史记忆,重新演绎古徽州曾经的市井繁华。

通讯员  洪丽萍

编辑  张思平

时值初冬,正是银杏叶最绚烂的时节,黄山市歙县三阳镇境内徽杭古官道上的古银杏树,叶黄如金,炫丽夺目,犹如身披“黄金甲”。

据悉,歙县三阳镇目前树龄达三四百年的古银杏树有4株,超百年的数目众多,每到深秋初冬交替季节,古银杏树满目金黄,在冬日暖阳照耀下,炫丽夺目。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隐居其间,与古树相映成趣,在古道上形成一道绝美的风景线。微风拂过,金色的银杏叶轻轻飘落,翩跹炫目,为寒冬时节平添几分温暖和浪漫色调,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树、拍照,感受别样的闲暇时光。

三阳镇地处皖浙交界,历来有“徽州东大门”之称,两省交界处的昱岭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徽杭古官道上的重要节点,为入徽第一关。史籍多次记载昱岭关战事,关隘亦多次维修,《水浒传》就描述过“卢俊义大战昱岭关”的情景。同时,昱岭关也是徽杭茶马古道的关口,见证着皖浙两地经济、贸易往来的历史。

徽杭古官道始建于宋,为南宋朝廷向西统治的京畿要道。徽杭古官道(安徽段)由徽城至昱岭关62公里,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脉,途径渔梁、鲍家庄、瞻琪大阜、杞梓里、三阳、中村、叶村、竹铺、岭脚,过老竹岭、越昱岭关,达昌化,通杭州,转接京杭大运河,溯运河而上到扬州,直达北京。

入徽第二关“竹岭雄关”处有2株400多年的银杏树,几百年来与关隘、古道相依相伴,守护着徽州人民。徽杭古官道上还有“大方和尚寝塔”“大方和尚制茶处”等古迹。据《歙县志》载,明朝隆庆年间,大方和尚在此处为往来客旅徽商免费施茶,“大方茶”因此而来。

近年来,三阳镇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来走徽杭古官道的游客络绎不绝,古道上的银杏树也因此被众多户外爱好者熟知,成了深受大家喜爱的网红打卡点。围绕自然资源禀赋,三阳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因时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修复了古道,并对古道周边及沿线的风貌开展整治和提升,同时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对岭脚村、竹铺村村内的徽杭古官道进行整修维护,恢复徽州乡村旧时街景,延续历史文脉,唤起历史记忆,重新演绎古徽州曾经的市井繁华。

通讯员  洪丽萍

编辑  张思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