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第33个全国土地日即将到来 安徽举行相关主题展览

©原创 2023-06-21 21:02

大皖新闻讯   2023年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在全国土地日即将到来之际,为加强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6月21日至30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法宣办在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举办学习宣传《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主题展览。6月21日上午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成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及时出台,为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提供了法律指引和法治保障。

严守耕地红线

安徽省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三调”查明,全省耕地总面积8320万亩,从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8位。

2021年,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财政厅联合印发《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及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办法,对成效突出的乡(镇)给予专项资金补偿激励,以调动各地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阜南县实施“旱改水”项目,补充水田指标644.1861公顷、粮食产能指标690879.49公斤,新增耕地面积3.4959公顷。

马鞍山市坚持以“小田变大田”为统领,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系统推进“农田四变”(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蟹田变稻田)专项行动,探索有效保护耕地、多种粮种好粮的“马鞍山模式”,找回耕地3.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8.8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经营主体改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村推进等方式,实施“小田变大田”5.93万亩,建成一批“优质、集中、连片”的农业“一块田”。2022年,实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6万元,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60%。

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再开发

近年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坚持节约优先,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先后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12.33万亩,处置闲置土地39.66万亩,获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47.67万亩。

2022年,安徽省以有偿收购“标准地”挂牌的方式“腾笼换鸟”,安徽昕悦铸造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地块容积率由原先的不足1.0提高到1.3,盘活了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开发强度和产出效率明显提高。

天长市工业铝型材项目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由政府收回,重新组织出让,完成新建厂房等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增加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地块容积率由0.07增加到1.5。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议收回工业低效土地,重新出让给招商企业,实施“分段施工许可+承诺制+容缺受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1个自然年度内供地、建设、投产。项目总计容建筑面积约11.7万平方米(化工项目),建成为全球主要的高纯金属有机源和硅基电子特气生产制造基地。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年缴纳税收3亿元,亩均税收超100万元。

2022年安徽省全年处置闲置土地7.04万亩。安徽格瑞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于2012年以招拍挂的方式取得了约160亩土地,地理位置优越,但因企业自身资金问题,未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投资建设,导致土地资源闲置。2021年4月,深业集团华东科技园在园区落户,园区与深业集团签订了"标准地"投资协议,提前明确了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等,成功完成“腾笼换鸟”。

坚守生态底线 推进生态修复

良好生态环境蕴含的经济价值和综合效益,是人民群众的长远福祉,近年来,安徽省在坚守"生态底线"、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路上不断求索。

实施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综合治理。至2022年,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已全部建成。同年,合肥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成为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

以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新阶段,创新旅游业态,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修复的意见》(自然资规〔2019〕6号)和《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修复的通知》(皖自然资规〔2021〕2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国家、安徽出台的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政策,盘活利用矿山废弃土地资源。

薛家洼湿地生态公园

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的变化就是生态蝶变的典型写照。薛家洼地区长江两岸,原本有很多的固废堆放厂、养殖场、民营企业、渔船作业,有废渣堆积,还有部分工业的污染源、养殖场禽类粪便、生活用水直接排入长江,对整个流域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为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从2019年4月到2019年7月,马鞍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将薛家洼周边脏乱差的沿岸环境变成了美如画。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

大皖新闻讯   2023年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在全国土地日即将到来之际,为加强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6月21日至30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法宣办在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举办学习宣传《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主题展览。6月21日上午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成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及时出台,为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提供了法律指引和法治保障。

严守耕地红线

安徽省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三调”查明,全省耕地总面积8320万亩,从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8位。

2021年,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财政厅联合印发《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及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办法,对成效突出的乡(镇)给予专项资金补偿激励,以调动各地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阜南县实施“旱改水”项目,补充水田指标644.1861公顷、粮食产能指标690879.49公斤,新增耕地面积3.4959公顷。

马鞍山市坚持以“小田变大田”为统领,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系统推进“农田四变”(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蟹田变稻田)专项行动,探索有效保护耕地、多种粮种好粮的“马鞍山模式”,找回耕地3.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8.8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经营主体改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村推进等方式,实施“小田变大田”5.93万亩,建成一批“优质、集中、连片”的农业“一块田”。2022年,实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6万元,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60%。

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再开发

近年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坚持节约优先,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先后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12.33万亩,处置闲置土地39.66万亩,获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47.67万亩。

2022年,安徽省以有偿收购“标准地”挂牌的方式“腾笼换鸟”,安徽昕悦铸造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地块容积率由原先的不足1.0提高到1.3,盘活了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开发强度和产出效率明显提高。

天长市工业铝型材项目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由政府收回,重新组织出让,完成新建厂房等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增加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地块容积率由0.07增加到1.5。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议收回工业低效土地,重新出让给招商企业,实施“分段施工许可+承诺制+容缺受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1个自然年度内供地、建设、投产。项目总计容建筑面积约11.7万平方米(化工项目),建成为全球主要的高纯金属有机源和硅基电子特气生产制造基地。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年缴纳税收3亿元,亩均税收超100万元。

2022年安徽省全年处置闲置土地7.04万亩。安徽格瑞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于2012年以招拍挂的方式取得了约160亩土地,地理位置优越,但因企业自身资金问题,未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投资建设,导致土地资源闲置。2021年4月,深业集团华东科技园在园区落户,园区与深业集团签订了"标准地"投资协议,提前明确了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等,成功完成“腾笼换鸟”。

坚守生态底线 推进生态修复

良好生态环境蕴含的经济价值和综合效益,是人民群众的长远福祉,近年来,安徽省在坚守"生态底线"、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路上不断求索。

实施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综合治理。至2022年,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已全部建成。同年,合肥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成为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

以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新阶段,创新旅游业态,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修复的意见》(自然资规〔2019〕6号)和《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修复的通知》(皖自然资规〔2021〕2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国家、安徽出台的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政策,盘活利用矿山废弃土地资源。

薛家洼湿地生态公园

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的变化就是生态蝶变的典型写照。薛家洼地区长江两岸,原本有很多的固废堆放厂、养殖场、民营企业、渔船作业,有废渣堆积,还有部分工业的污染源、养殖场禽类粪便、生活用水直接排入长江,对整个流域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为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从2019年4月到2019年7月,马鞍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将薛家洼周边脏乱差的沿岸环境变成了美如画。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