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庆介入技术开拓者戴家应:28年来身穿20多斤的“铅衣”负重手术

©原创 2023-06-09 11:24

大皖新闻讯  一身铅衣20多斤,手术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在医务工作者中,有这样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群体,他们就是被称为“铅衣人”的介入科医生。

戴家应,是安庆介入技术的开拓者。1995年尝试介入治疗第一位肺癌病人开始,从此身穿“铅衣”在负重状态下为病人手术,一干便是28年。

他是安庆介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生病了去医院看病,一般人脑子里都有个粗略的概念:“不外乎看内科或者外科”。事实上,你还应该知道和内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临床科室——介入科。

外科治疗是靠手术,内科治疗靠服药。介入科,顾名思义是进行介入诊疗的科室。它不像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而是介于集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为一体的新兴治疗方式。

安庆市立医院介入医学起步于1989年。1993年,戴家应,毕业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两年后,他在安庆市立医院尝试介入治疗第一位肺癌病人,便取得不错疗效。

在工作的同时,面对这一门新兴学科,戴家应不放过一切学习机会。2002年,他从上海中山医院进修归来后,谨遵介入名师王建华的教导,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2002年的一个冬夜,一位因上肢动脉血栓导致手指发黑的老太被送往医院后,经一个通宵的介入手术,患者保住了手指。

后来,安庆市立医院介入科以肝癌等恶性肿瘤微创介入中心和出血中心建设为抓手,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以及消融、碘-125粒子、臭氧等非血管介入技术,让本地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介入医学服务。

2008年,戴家应团队的介入课题便获得安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而戴家应作为介入治疗开拓者,每一次被患者道一声“谢谢”的背后,无不浸透着他的智慧和汗水。

戴家应穿上铅衣准备工作。

他在业界被戏称是医院急救的“119”

2013年,安庆市立医院开设介入门诊和病房。从此,许多大出血患者急诊,首先想到的是介入治疗。作为医院的急救先锋,业界戏称介入科的戴家应是医院急救的“119”。

“有位产妇产后出血,要做介入!”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急促的电话声突然响起,戴家应立即起身赶往医院,快速完成手术。

当戴家应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时,已是次日凌晨1点多。可刚睡下,他又接到电话“又从县里转来一个产后出血的患者。”

此时,戴家应脑海中浮现的是产妇苍白的面孔、家属无助和期待的眼神。于是不由分说又迅速赶到医院。

回忆起那一夜,戴家应一连做了三个产后出血手术,手术结束,天已大亮,而他紧接着又投入白天日常工作。

如今,安庆市立医院介入科在出血性疾病急救、肝癌等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肝血管瘤、子宫肌瘤及腺肌症、脾功能亢进等介入治疗独具特色。每年完成各类介入手术1500台。

值得一提的是,20多年来。戴家应已成功抢救产后大出血1000例,使她们转危为安。

为了解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平时戴家应只要有时间,便带着介入科医护团队开展随访,去看看介入手术患者的“别样”人生。

戴家应在手术前与患者交流。

28年来身穿20多斤的“铅衣”负重手术

2021年,安庆市立医院成立介入治疗科,成为开展介入放射工作和设置独立病房的临床科室。

介入科,殊不知几乎所有的手术要在X射线的引导下完成,为了防止辐射带来的伤害,整个手术过程中,他们都要身穿一套近30斤重的铅制防护服。

一身铅衣重达几十斤,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一天十几台手术连轴转……这是介入手术医生们工作的状态。

手术期间,戴家应需要几次进出手术室,内外联动、观察,确保介入治疗的最佳效果。戴家应说,一天几台手术下来,他和同事的手术衣一次次被汗水浸透。

戴家应表示,如今,随着介入的技术和材料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多疾病开始倾向于介入手术为主,开刀的比例降低了,所以介入医生就工作量更大了,强度就更大了。

“铅衣”穿上后又闷又重,戴家应却身穿20多斤“铅衣”负重手术一干便是28年。6月9日上午,记者在医院采访时,谈起戴家应,无不为其点赞。

付出总有收获,如今,安庆市立医院介入治疗科获中国出血中心联盟理事、安徽省介入放射专科医联体常务理事、安徽省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常务理事称号。

戴家应本人则因致力肝癌多模式治疗实践与推广,2022年参加了三个月“国际肝癌介入精英大师班”培训和“中国肝癌影响力”论坛,获得了与国内外顶尖学者学习交流的机会。还受邀参加中国肝癌介入MDT联盟组织的“肝癌介入手术管理”编纂。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张冰

编辑 张大为

大皖新闻讯  一身铅衣20多斤,手术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在医务工作者中,有这样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群体,他们就是被称为“铅衣人”的介入科医生。

戴家应,是安庆介入技术的开拓者。1995年尝试介入治疗第一位肺癌病人开始,从此身穿“铅衣”在负重状态下为病人手术,一干便是28年。

他是安庆介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生病了去医院看病,一般人脑子里都有个粗略的概念:“不外乎看内科或者外科”。事实上,你还应该知道和内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临床科室——介入科。

外科治疗是靠手术,内科治疗靠服药。介入科,顾名思义是进行介入诊疗的科室。它不像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而是介于集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为一体的新兴治疗方式。

安庆市立医院介入医学起步于1989年。1993年,戴家应,毕业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两年后,他在安庆市立医院尝试介入治疗第一位肺癌病人,便取得不错疗效。

在工作的同时,面对这一门新兴学科,戴家应不放过一切学习机会。2002年,他从上海中山医院进修归来后,谨遵介入名师王建华的教导,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2002年的一个冬夜,一位因上肢动脉血栓导致手指发黑的老太被送往医院后,经一个通宵的介入手术,患者保住了手指。

后来,安庆市立医院介入科以肝癌等恶性肿瘤微创介入中心和出血中心建设为抓手,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以及消融、碘-125粒子、臭氧等非血管介入技术,让本地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介入医学服务。

2008年,戴家应团队的介入课题便获得安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而戴家应作为介入治疗开拓者,每一次被患者道一声“谢谢”的背后,无不浸透着他的智慧和汗水。

戴家应穿上铅衣准备工作。

他在业界被戏称是医院急救的“119”

2013年,安庆市立医院开设介入门诊和病房。从此,许多大出血患者急诊,首先想到的是介入治疗。作为医院的急救先锋,业界戏称介入科的戴家应是医院急救的“119”。

“有位产妇产后出血,要做介入!”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急促的电话声突然响起,戴家应立即起身赶往医院,快速完成手术。

当戴家应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时,已是次日凌晨1点多。可刚睡下,他又接到电话“又从县里转来一个产后出血的患者。”

此时,戴家应脑海中浮现的是产妇苍白的面孔、家属无助和期待的眼神。于是不由分说又迅速赶到医院。

回忆起那一夜,戴家应一连做了三个产后出血手术,手术结束,天已大亮,而他紧接着又投入白天日常工作。

如今,安庆市立医院介入科在出血性疾病急救、肝癌等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肝血管瘤、子宫肌瘤及腺肌症、脾功能亢进等介入治疗独具特色。每年完成各类介入手术1500台。

值得一提的是,20多年来。戴家应已成功抢救产后大出血1000例,使她们转危为安。

为了解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平时戴家应只要有时间,便带着介入科医护团队开展随访,去看看介入手术患者的“别样”人生。

戴家应在手术前与患者交流。

28年来身穿20多斤的“铅衣”负重手术

2021年,安庆市立医院成立介入治疗科,成为开展介入放射工作和设置独立病房的临床科室。

介入科,殊不知几乎所有的手术要在X射线的引导下完成,为了防止辐射带来的伤害,整个手术过程中,他们都要身穿一套近30斤重的铅制防护服。

一身铅衣重达几十斤,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一天十几台手术连轴转……这是介入手术医生们工作的状态。

手术期间,戴家应需要几次进出手术室,内外联动、观察,确保介入治疗的最佳效果。戴家应说,一天几台手术下来,他和同事的手术衣一次次被汗水浸透。

戴家应表示,如今,随着介入的技术和材料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多疾病开始倾向于介入手术为主,开刀的比例降低了,所以介入医生就工作量更大了,强度就更大了。

“铅衣”穿上后又闷又重,戴家应却身穿20多斤“铅衣”负重手术一干便是28年。6月9日上午,记者在医院采访时,谈起戴家应,无不为其点赞。

付出总有收获,如今,安庆市立医院介入治疗科获中国出血中心联盟理事、安徽省介入放射专科医联体常务理事、安徽省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常务理事称号。

戴家应本人则因致力肝癌多模式治疗实践与推广,2022年参加了三个月“国际肝癌介入精英大师班”培训和“中国肝癌影响力”论坛,获得了与国内外顶尖学者学习交流的机会。还受邀参加中国肝癌介入MDT联盟组织的“肝癌介入手术管理”编纂。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张冰

编辑 张大为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