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在全椒县西南方向有座千年古镇二郎口镇,这里自古就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自汉代以来记载的名人多达数十位;这里历史文化遗存众多,仅非遗就有12项;这里还是早期工业和贸易的集聚地,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都市”;这里属于南京、合肥“一小时市圈”,“朝而往,暮而归”。近年来,该镇在全椒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深度挖掘和发挥传统文化魅 力。一幅百姓和谐幸福、乡村振兴富裕的美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鸟瞰二郎口镇。
“采桃品虾”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喜迎四海八方客,数里桃林稻虾香。”5月20日,全椒县2023文化旅游品尝季暨二郎口第三届龙虾文化旅游节在该县二郎口镇广平村隆重举行,吸引了周边数千名村民及长三角地区游客前来旅游和品尝美味龙虾。
虽然当日天气炎热,但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主会场设在省级美丽乡村具有千年历史的广平村(程家市),精彩纷呈的节目赢得阵阵掌声。会场外,百米长龙、八朵云、兰花灯等非遗踩街活动一幕接着一幕,像过年一样热闹。本次旅游节还另外设置了三个分会场,白天唱戏,夜晚在拖拉机农场和太平古城狂欢……
“非遗”进村居。
“这里的龙虾个头大,纯天然,口感爽滑,味道非常好。还能采摘水嫩多汁的蜜桃,周末来此休闲放松一下很舒适。”南京市民杨先生对记者说。
“二郎口镇素有‘龙虾小镇’美誉,‘全椒龙虾’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椒县二郎口镇宣传委员刘怜露告诉记者,“一虾二桃”是二郎口镇农业特色品牌,“稻虾连作”增至8万亩,程家市浦北鲜桃达5000余亩,薄壳山核桃1000余亩,仅龙虾产业总产值就超过7亿元。
近年来,二郎口镇高度重视农业和文旅产业发展,立足“一虾两桃”、金丝皇菊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做好精深加工,实现“延链强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有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大多数农民致富,唱响了全椒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主旋律。
金丝皇菊收获
“实事求是地说,二郎口镇农民的确比其他乡镇农民相对要富裕些。”刘怜露腼腆地告诉记者,这不单单是简单数字对比,从当地农民生活和对文化的追求上就能看出来。
“遗韵二郎”传统文化添活力
二郎口镇是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古镇,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省级文保单位梅花垄古墓群、丰乐古城遗址屹立千年,古赤石埠、广平老街尤显历史韵味,这里还走出了像伍子胥、戚贤、吴敬梓、汪海洋等数十名历史文化名人。
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这里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地群众不仅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而且还保存了许许多多老手艺、老传统。目前,二郎口镇共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安徽省级1项,滁州市级2项,全椒县级9项。
赤镇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全镇13个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每个村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文艺演出队伍,这得益于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现象不仅全椒县独有,在滁州市乃至全省都少有。”刘怜露说,逢年过节每个村的文艺演出队都争相献艺,“八朵云”“水乡门歌”“五马破曹”等非遗节目特别受欢迎。
二郎口镇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与挖掘,使其在发展经济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魄力。“遗韵二郎”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坚持以“非遗”文艺项目为载体,在该镇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16个农民文化广场演出,在二郎镇幼儿园和小学联合开设非遗文化小课堂,吸引和培育青少年加入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队伍中。
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散发出迷人芬芳,浸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二郎口镇坚持以乡村振兴为依托,打造“非遗旅游”新名片,开启乡村旅游+模式,吸引大量游客驻足,通过各种宣传推广活动,向外展示美丽山水、丰富文化、独特风情,擦亮二郎口镇的特色旅游名片。
“民富村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二郎口镇是典型的产业特色鲜明的农业乡镇,全镇耕地面积约 18 万亩,种植大户 196 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104个、家庭农场 109 个。目前二郎口镇稻虾养殖规模达 8 万亩,占全县近四成,年产龙虾约1.2万吨。
“一虾两桃”是二郎口镇农业特色品牌,赤镇龙虾经济合作社被授予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称号,被评为2020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养殖企业。曹埠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及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小龙虾加工
“好山好水好日子,欣看广平村成名;新貌新风新农村,喜闻家乡土变金。”如今的二郎口镇广平行政村是一个生态宜居示范村,呈现出“数里桃花香二郎,千树万枝浮暗香”的壮观景象。
“二郎口镇一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项设施也得到了完善。”刘怜露说,全镇环境从脏乱差转向净绿美,勾勒出一幅幅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
广平行政村呈现的“画里人家”只是二郎口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该镇先后建成6个省级美丽中心村,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12个。成功创建上陶、古城等8个省级森林村庄,人民幸福宜居生活指数不断提升。如今二郎口镇的农村里到处花红柳绿、绿树摇曳,让人心旷神怡,整治成果显著,群众拍手称好。
“村庄是我家,美丽靠大家”这句话逐渐成为村民们的共识。各村还采用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文明示范户创建等活动,提高了全体村民的思想认识,形成了人人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模式。
“工业引擎”开启工业立镇新局面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二郎口镇党委、政府坚持“招大引强”不动摇,紧盯“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发展目标,抓住二郎口镇工业产业基础和“一虾两桃”特色农产品优势,聚焦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板块,建造了一个占地4000亩,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市级工业集中区,目前该园区共有43家企业。
广平村花塘人家
总投资2.6亿元,占地48.4亩的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是园区的“龙头企业”,可年产5111吨轨道交通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是为数不多的拥有设计、铸造、热处理、加工为一体的厂家。红箭汽车底盘件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对进一步壮大二郎口镇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将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二郎口镇应充分利用南京、合肥‘双圈优势’,积极推进上陶工业集中区的全面升级,发挥传统制造业优势,拓展城镇规模,构建‘一核、两轴、三片、四组团’城镇新格局,实现二郎口镇的跨越发展和良性循环经济。”对于二郎口镇未来工业发展和规划,副镇长朱仁明有自己的见解。
从过去传统发展模式到走新兴产业发展之路,二郎口镇乡村振兴迈出了稳健的步伐。现如今,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富裕起来的百姓幸福和谐……产业互融互动、相互渗透融合的乡村振兴新局面正在二郎口镇逐步形成。
大皖新闻记者 叶素健 通讯员 罗圣玲 刘怜露 马旭(全椒县二郎口镇人民政府供图)